怀化市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1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21元,增长8.3%。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7.3:27.1:45.6调整为25.4:27.0:47.6。
“三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20家,1家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9万多户,联接基地面积14.6万公顷。全部工业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2%;全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100.3%,上升0.5个百分点,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96.7%,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小城镇共有88个,城市化水平为23.98%,比上年高1.04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稳定提高,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为24.7万人,比年初减少0.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9.1万人,减少0.6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5万人,减少0.2万人;其他类型单位从业人员3.1万人,增加0.02万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2.8亿元,增长9.6%,其中国有单位减少13.2%,集体单位增长0.6%,其他类型单位增长6.2%。年末各类企业下岗职工人数达7.4万人,比年初增加0.8万人。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改制面达85%。小型企业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放开搞活。以费改税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会计集中核算和非税收入改革逐步推广。科技、教育、医疗、计划、投资、价格、住房、粮食、供销、社保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较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中心城市建设、经营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02年投资3亿元,新建和续建10个城建项目,改造完成了沿河路、锦溪南路、舞水二桥、环城路二期等项目。城市绿化、供排水、公交、环卫设施等都有较大改善。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2万人。开展了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依法取缔了三轮摩托车运行和禁止二轮摩托车载客营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靖州现象”有效放大,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明显。洪江市治黔城建设加快,中方县城建设开始启动。
精神文明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群众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驻怀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参加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在创建“双拥模范城”和抢险救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内在的和自主的动力仍显不足;财政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较差,经济环境不够理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6亿元,增长2.1%,其中农业总产值49亿元,减少0.1%;林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2.4%;牧业总产值30.7亿元,增长5.0%;渔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15.5%。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71.4万吨,减少3.2%;油料9.7万吨,减少10.6%;水果总产量53.5万吨,减少1.0%;其中柑桔21.4万吨,下降2.7%;出栏肉猪325.5万头,增长4.3%;出栏牛15.2万头,增长2.0%;出栏羊59.5万只,增长9.1%;水产品产量3.3万吨,增长7.3%。全年造林面积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4%。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6千公顷,比上年调减4.6千公顷,其中早稻调减1.8千公顷。经济作物中,麻类、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0.1千公顷和10千公顷,增长11.1%和16.7%;棉花种植面积2.4千公顷,减少11.64%;蔬菜和果用瓜面积77.4千公顷,增长3.5%。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特优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37.3%,比上年高0.7个百分点。据市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增长8.8%,上缴国家税金4.3亿元,增长7.6%。
农业基础设施和地方电力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全市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水利工程2.8万处,完成土石方5243万方。水利建设夺取了“芙蓉杯”的三连冠;巩固和加强了地方电力工作,电源建设新增装机0.8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供电量13.8亿千瓦时,全年上缴税收2050万元。农网改造第一期改造工程完成3.1亿元、149个项目。
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共减轻农民负担1.2亿元,农民人平负担由改革前的66.8元下降到改革后的37.2元,减负率为44.3%。
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共实施扶贫项目1100多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亿多元。解决了农村10万人行路难、4.4万人饮水难、2万人用电难的问题。3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4.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3.0%。其中,国有工业16.9亿元,增长8.9%;集体工业2.1亿元,下降5.6%。工业产品产销率有所提高,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产销率为100.3%,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好成绩。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6亿元,增长21.5%。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56.1万吨,增长14.3%;木材3.5万立万米,增长1.9%;塑料制品0.6万吨,下降3.7%;发电量91.6亿千瓦时,增长13.5%,原煤64.3万吨,增长38.7%,化学纤维3617吨,增长40.6%。
支柱产业链条延长。全市医药行业、竹木加工业、电力及电冶炼、食品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2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6.7%,上升8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1.6亿元,增利0.4亿元,增长29.2%;亏损企业亏损0.9亿元,减亏0.1亿元,减少11.1%;盈亏相抵实现净盈利0.7亿元,增加0.1亿元。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3万平方米,增长2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1.6万平方米,增长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15.2%,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1.6亿元,增长15.9%,集体和个人投资9.4亿元,增长21.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5亿元,增长21.5%,更新改造投资11.6亿元,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3.1亿元,增长24.4%,年内新开工项目268个,竣工项目267个。
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农业、电力、交通、邮电、仓储等行业投资比重达到43.7%。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全市在建重点建设项目37个,完成投资21.4亿元。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81公里,医药中间体3900吨/年、光纤通讯电缆797芯公里,长途电缆线长度256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城市防洪堤长度2公里,改建公路79公里,高等学校学生席位480个,中小学学生席位500个。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1.0%。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不含铁路部分,下同)。旅客周转量22.7亿人公里,增长7.1%。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5亿元,增长34.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8.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9.8%,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8万户,增长68.9%;国际互联网络用户5.4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稳中见旺。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3亿元,增长9.7%。其中城市24.6亿元,增长10.3%;农村(县及县以下)55.7亿元,增长9.5%。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2亿元,增长8.2%;餐饮业11.9亿元,增长14.7%。分经济类型为,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2.3亿元,增长7.3%;非公有经济58亿元,增长10.7%。连锁超市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已有多家包括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连锁超市,其销售额占城镇消费总额的10%以上,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活跃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最有影响的是6月份成功举办了全国龙舟邀请赛暨沅陵传统龙舟赛,9月份举办的怀化侗族歌舞服饰表演邀请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对我市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市场物价持续平稳运行。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9.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4%,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1.2%。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进口减少,出口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52万美元,下降2.2%,其中进口132万美元,下降77.9%,出口1920万美元,增长28.1%。
招商引资有所进展。实际利用外资1821万美元,增长76.9%;实际利用内资12亿元,增长60.0%。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34.8万人次,增长16.0%,旅游总收入8.1亿元,增长14.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有所增长,财政支出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1.6亿元,按同口径相比增长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亿元,增长6.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2亿元,增长6.8%。全年财政支出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7.9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9亿元,新增18.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7.7亿元,新增2.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1亿元,新增2.6亿元,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665.5亿元,增长19.1%;现金支出649.3亿元,增长19.6%。
证券市场成交减少。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为22.6亿元,比上年减少2.9亿元,下降11.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其中财产险收入0.9亿元,增长17.9%;人身险收入3.1亿元,增长69.5%。全年赔付款1.5亿元,增长3.3%;其中财产险赔付0.5亿元,增长2.2%;人身险赔付1亿元,下降1.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研成果显著。2002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5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5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组织市级以上鉴定、验收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先进水平3项。科技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由12为上升到了11位。全市申请专利97件,获专利授权68件。
科技产业得到发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企业64家,各类技术贸易机构93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工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5.1%,创利税1.5亿元,增长1.4倍。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怀化师专升格为怀化学院。怀化机电学校与安江农校合并升格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3777人,增长38.2%;在校学生8266万人,增长30.4%;成人高等学校1所,招生1835人,增长39.2%;在校学生5070人,增长36.0%;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招生4152人,增长7.2%;在校学生9220人,减少21.1%;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1所,招生10668人,增长47.4%,在校学生16427人,增长25.4%;普通中学343所,在校学生30.9万人,普通初中入学率为96.8%,比上年高0.12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2.9%,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普通小学3115所,在校学生3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6%,比上年增长0.16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25%,下降0.03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健康。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3个,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4个。文艺创作再创佳绩。全省“三湘蒲公英”少儿音乐舞蹈比赛中,我市《山丫头》等5个节目荣获金奖,创单项竞赛历史最好成绩。全省“新时代礼赞”征歌比赛中,《我家就在沅陵住》获金奖。石雕《将军丰碑》获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展金奖。摄影《秋之舞》获2002年第二十届全国摄影展优秀奖。歌曲《中华如画》获首届全国主旋律歌曲征集活动铜奖。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得到巩固。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5.1万户,比上年增长6.2%,网络总长度11394公里,增长15.2%,卫星地面接收站8159座,增长14.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7.9%,广播人口覆盖率为55.0%。在全省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比中,我市有11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66个,与上年持平。卫生工作人员1.7万人,增长1.6%;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增长1.3%。卫生机构床位1.2万张,比上年增加83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4张。农村卫生所(室)3053个,比上年增加29个。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市体育代表团共218人参加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共获金牌36枚,银牌34.5枚、铜牌26枚,创下了我市建国以来参加省运动会金牌数的最高记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市开展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活动12次,参加人数达60余万。目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接近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建设各类健身辅导站113个,建设健身路径5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环保监测站15个,环境监测人员165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个,投资额360万元。2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怀化市烟尘控制区的通告》。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治理。继续加强对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达标率为100%,Ⅱ级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2.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计划生育率为96.1%,妇女生育一孩率为59.8%,二孩率为39.1%,多孩率为1.1%。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9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100元,增长17.0%;经营净收入133元,增长47.8%;转移性收入1168元,增长39.0%。城镇居民支出上升,人均消费性支出4438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1232元,增长11.0%,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46.7%,居住支出下降14.0%,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4.6%。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8.1%,下降1.4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增加56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元,增加52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431元,增长2.0%,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636元,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093元,增长7.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7.5%,下降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福利事业保持稳定,市本级福利院总投资5000万的建设项目已经被省计委批准为省重点项目,进入实质性筹建阶段。总投资200万元的中方县福利院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1462户,增长2.3%,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1万人,增长2.2%,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5.8万人,增长13.7%,参加失业保险单位达1974家,职工人数16.4万人,增长32.7%。参加医保人数为22.3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0%;当年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12万人,发放总额3161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