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扭转了增速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8.11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7.64亿元,增长1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15元,增长8.1%。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8.5:26.9:44.6调整为27.3:27.1:45.6。
市场物价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上涨0.1%,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1%,医疗保健用品类下降2.7%,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2%,居住上升1.1%。居民消费价格分城乡看,城镇上涨0.9%,农村下降0.5%。
职工工资稳定提高,但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为25.50万人,比年初减少1.6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9.73万人,减少1.26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68万人,减少0.80万人;其他类型单位从业人员3.09万人,增加0.38万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0.84亿元,增长9.0%,其中国有单位增长9.0%,集体单位下降7.7%,其他类型单位增长23.4%。年末各类企业下岗职工人数达6.60万人,比年初减少0.38万人。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2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7%。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258户地方国有企业触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有168家,改制面达65%;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县市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开,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展了部门预算、集中会计核算制度、非税收入改革等试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正常发放,投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也都平稳推进。
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经营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投资1.40亿元,新建和续建15个城建项目。县城扩容提质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共有建制镇88个。全市城镇化水平达22.94%。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大打折扣;农民增收困难;招商引资难度增大。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28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48.99亿元,增长3.9%;林业总产值7.50亿元,下降1.3%;牧业总产值30.13亿元,增长4.3%;渔业总产值2.61亿元,增长11.9%。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76.99万吨,减少2.9%;油料10.81万吨,增长0.8%;水果总产量54.02万吨,增长7.3%;其中柑桔21.99万吨,增长6.8%;出栏肉猪312.01万头,增长0.83%;出栏牛14.94万头,增长7.56%;出栏羊54.56万只,减少3.9%;水产品产量3.11万吨,增长12.8%。全年造林面积1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4%。
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化经营效果显现。种植业和养殖业调整进一步加大,粮油、柑桔、生猪、牛羊四大品改进展顺利;“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工程进展较快,全年共投入1.4亿元资金,启动项目32个;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0.6千公顷,减少6.94千公顷,其中优质稻面积49.23千公顷,增加9.97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棉花、麻类、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2.75千公顷、0.09千公顷、8.60千公顷,增长1.5%、12.5%、18.5%。蔬菜和西瓜面积为61.03千公顷、10.46千公顷,分别增长13.9%和9.8%。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1.70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76亿元,增长17.0%,其中国有工业41.16亿元,增长13.0%;集体工业9.3亿元,增长26.5%。工业产品产销率有所提高,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产销率为100%,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37.73万吨,增长7.2%;木材3.38万立万米,增长2.4%;塑料制品1.44万吨,增长23.1%;发电量80.79亿千瓦时,下降3.8%,原煤46.74万吨,增长15.5%,化学纤维2573吨,增长41.7%。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成效。全市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9.69%,上升15.76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1.54亿元,增利0.17亿元,增长12.5%;亏损企业亏损0.89亿元,减亏0.32亿元,减少26.2%;盈亏相抵实现净盈利0.64亿元,增加0.49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5亿元,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7.19亿元,增长13.2%,集体和个人投资8.05亿元,增长10.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5.20亿元,增长7.8%,更新改造投资9.59亿元,增长33.3%;房地产开发投资2.47亿元,增长78.6%,年内新开工项目307个,竣工项目260个。
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农业、电力、交通、邮电、仓储等行业投资比重达到55.7%。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蟒塘溪电站、株六铁路复线等项目已基本竣工,渝怀铁路、洪江电站、农网改造、邮电通讯等项目工程进展较好,芷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已获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文,怀黔高等级公路进展较快。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6万千瓦,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1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2万线,电话单机1.57万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61个,改建公路20公里,高等学校学生席位5300个,小学学生席位1350个。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7亿元,增长8.2%,其中城市22.25亿元,增长7.5%;县及县以下50.92亿元,增长8.6%。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0.82亿元,增长9.1%;非公有经济52.35亿元,增长7.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27亿元,增长9.5%;餐饮业10.39亿元,增长11.4%。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025万美元,增长170.0%,其中自营进口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自营出口1420万美元,增长99.4%。外贸出口供货5400万美元,下降1.8%。
招商引资有所进展。实际利用外资1029万美元,增长6.0%;到位内资6.6亿元,增长12.0%。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增长14.3%,旅游总收入6.08亿元,增长39.4%。
交通运输邮电业取得新的发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渝怀铁路年内开工,中国铁通公司在怀设立分支机构。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29.39亿元,增长9.4%。
年末全市民用运输车辆2.57万辆,增长10.3%。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为12.96亿吨公里(不含铁路部分,下同),增长21.3%,旅客周转量18.82亿人公里,下降13.9%,发送货物1391万吨,增长5.5%,发送旅客4678万人,下降43.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邮政业务量1.17亿元,增长120.8%;电信业务量4.41亿元,增长16.4%。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9.2%。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87万户,增长39.5%;无线寻呼用户37.86万户。
财政收入有所增长,财政支出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1.67亿元,增长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2亿元,增长3.6%,按同口径相比增长6.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05亿元,增长2.4%。全年财政支出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2.53亿元,比年初增加15.83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09.01亿元,比年初增加5.84亿元。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558.64亿元,增长22.0%;现金支出542.86亿元,增长21.4%。
证券市场成交减少。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为25.5亿元,比上年减少14.3亿元,下降35.9%。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收入0.78亿元,增长16.4%;人身险收入1.84亿元,增长8.2%。全年赔付款1.41亿元,增长30.6%;其中财产险赔付0.46亿元,增长12.2%;人身险赔付1.01亿元,增长50.7%。
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全市申请专利82件,获专利授权62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攻关项目13项,验收11项,取得创新成果13项,达到国家领先水平2项。“正清抗宫炎片开发”、“高纯低硅电解锰产品开发”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引导资金计划项目,争取配套资金700万元,“槐花牌维肤膏”等三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芪仙升白颗粒新药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科技产业得到发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企业79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39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增长16.6%,创利税0.60亿元,增长11.1%。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全市11个县(市、区)达标的基础上,辰溪县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全年招收新生2733人,增长33.4%,在校学生6334人,增长40.4%。成人高校招生1033人,下降33.4%;在校学生2291人,增长3.2 %。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6588人,减少19.2%。普通中学387所,在校学生29.00万人,增长10.5%。普通小学3262所,招新生4.71万人,下降6.0% ,在校学生44.76万人,下降11.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8%,下降2.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6%,上升0.5百分点。普通初中毕业率为100%,上升9.3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4.5 %,上升3.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4个,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4个。文艺创作再创佳绩。美术作品《放牛归来》、《春》获全国“蒲公英奖”金奖和铜奖,实现了近十年来全国比赛金奖“零”的突破。歌曲《山女》、组画《苗家乐》、摄影《云烟入画》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小品《营养不良》获全省“三湘群众奖”。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55%、87.9%。在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电视散文《支点》获一等奖,电视片《小蛇溜溜》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来,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66个,比上年减少12个。卫生工作人员1.68万人,增长1.6%;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万人,增长1.3%。卫生机构床位1.13万张,比上年增加206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3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33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实体化、产业化进程得到加快。全市有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获省级以上金牌18枚,银牌19枚,铜牌16枚。有9名怀化籍运动员分别代表各省市参加了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全市开展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活动13次,参加人数达10万人。体育彩票发行逐步走向成熟,全市共发行体育彩票1100万元,居全省第三位。
据抽样调查,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6.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计划生育率为96.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妇女生育一孩率为58.1%,二孩率为38.8%,多孩率为3.1%。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4元,增长8.0%,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居民支出上升,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5091元,增长4.9%,其中消费性支出3967元,增长3.7%。消费性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7%,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13.5%,居住支出增长36.3%,医疗保健支出下降15.8%。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9.6%,下降1.8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略有增加。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884元,增加67元,增长3.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元,增加69元,增长3.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423元,下降1.6%;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530元,增长2.4%,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992元,增长3.2%。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9.5%,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8.96平方米,增加1.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88平方米,增加0.10平方米。
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960张,增长74.9%,社会福利院收养孤寡老人、儿童等406人。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1427户,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3.8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5.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达1974家,职工人数11.3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参加医保人数为11.4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50%。
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年末,全市废水治理设施有136套,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5705万吨/年。年末41家工业污染源治污达标率为92.7%,上升7.7个百分点。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