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坚持“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增长,强基础、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7.36亿元,增长14.1%,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42元,增长12.9%。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4.4:42.8:42.8调整为14.8:44.8:40.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57.4%和38.7%。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1.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5.9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8.09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改革稳步推进。市“百纺五副”等7家商贸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大小电网成功合并。“省管县”财政改革进展顺利,市级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县、乡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市水务投正式组建运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逐步拓宽,土地流转新机制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民生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6.8%。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7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085户,建成农家书屋633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73万人。完成7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新增廉租住房4286套。全市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60.2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3.8%。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1.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0.19万公顷,增长2.2%;油料种植面积10.75万公顷,减少2.7%;蔬菜种植面积6.72万公顷,增长5.7%;糖料种植面积0.04万公顷,增长10.8%。粮食产量增长2.4%,棉花产量增长0.5%,油料作物产量增长1.3%,蔬菜产量增长8.2%,烟叶产量增长20.3%。肉类总产量减少1.9%,禽蛋产量增长4.1%,牛奶产量减少34.1%,水产品产量增长0.5%。农业总产值增长4.4%,林业总产值增长7.0%,牧业总产值减少2.1%,渔业总产值减少0.6%。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改造县乡公路101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533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座,新建农村沼气池10018户。新增电信通话自然村33个、移动通话自然村79个、联通通话自然村16个;新增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121个,新建和改造配电网行政村68个。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增加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4家,市级1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0个,增长12.0%;合作社成员99882人,增长14.0%;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11个。

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实施扶贫项目442个,项目覆盖38.88万人次。新增脱贫人口3.6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长15.0%。完成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39919人、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15100人、移民使用技术与就业技能培训5915人、贫困农民帮扶培训1700人。

三、工业

工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33.91亿元,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规模以下增长10.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减少0.1%,集体企业增长22.6%,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0.2%;股份制企业增长24.6%,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增长55.4%,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6.5%。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采矿业占11.4%,制造业占71.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7.4%。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40.85亿元,增长39.0%;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6%。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初步统计,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84.3%,同比提高81.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6.71亿元,增长29.1%;实现利润总额19.84亿元,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438.97亿元,增长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1.29亿元,增长35.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07.12亿元,增长34.8%;非国有投资231.85亿元,增长36.9%。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17亿元,增长47.9%;第二产业投资157.95亿元,增长50.9%;第三产业投资235.21亿元,增长32.1%。房地产开发投资57.04亿元,增长27.5%。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4.7%,第二产业投资占39.1%,第三产业投资占56.2%。全市工业投资171.16亿元,增长43.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1%,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8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10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8%,提高6.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市共有建筑企业89个,签订合同额101.27亿元,建筑业总产值79.44万元。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2.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9.99万平方米。

五、商务和贸易

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4亿元,增长18.1%,增幅居全省第一。从地域来看,城镇完成228.23亿元,增长19.1%;乡村完成46.51亿元,增长13.0%。从业态来看,批发业完成16.93亿元,增长11.7%;零售业完成225.87亿元,增长19.3%;住宿业完成4.44亿元,增长17.7%;餐饮业完成27.5亿元,增长12.3%。

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零售物价指数为105.1%。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80个;实际利用外资7112万美元,内资186.12亿元,分别增长13.3%、19.3%。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值5425万美元,增长15.8%。其中出口2615万美元,增长30.4%;进口2810万美元,增长4.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市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55.71亿吨公里,增长26.6%。旅客公路、水路周转量59.01亿人公里,增长27.4%,比上年提高个12.3百分点。民航货邮运量4.7吨,民航客运量8.83万人,分别增长422.2%、减少33.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8.77万辆,增长22.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6.58万辆,增长23.3%。民用轿车保有量4.51万辆,增长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88万辆,增长33.9%。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1亿元,增长18.5%。其中,邮政业务量1.74亿元,增长27.5%;电信业务量23.37亿元,增长18.4%。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增长29.6%;一般预算收入47.54亿元,增长33.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3.18亿元,占69.8%,增长26.3%;非税收入14.36亿元,占30.2%,增长52.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78.26亿元,增长22.5%。其中教育支出29.0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3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6.41亿元,节能环保支出4.26亿元。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13.87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66.77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单位存款余额227.33亿元,比年初增长26.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26.57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1.83亿元,比年初增长39.2%;中长期贷款余额318.38亿元,比年初增长29.6%,短期贷款余额106.55亿元,比年初减少0.4%。2011年新增贷款72.21亿元。

保险证券市场繁荣。全市保险保费收入21.91亿元,增长9.7%,比上年减少7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5.29亿元,增长6.0%;健康险保费收入5595万元,减少18.2%;意外险保费收入5132万元,增长6.0%;财产险保费收入5.55亿元,增长22.3%。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51亿元,增长15.8%。全市股票交易成交额462.73亿元,下降22.8%。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21.0%。全市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全年专利授权256件。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44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46所,普通中学354所,小学1428所(其中教学点791个),特殊教育学校5所,幼儿园407所。全市在校学生70.02万人,拥有教职工4.93万人,专任教师3.99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升高中升学率86.0%。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71所。怀化城区新增学位2200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巩固。全年新建成家农家书屋6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7个,免费送戏下乡918场。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8个。全市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3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个,调频转播发射台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55.68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40.4%,提高6.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15个,其中,医院41个、卫生院3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0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9万人,注册护士0.55万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8座,运动场10个,游泳池11个,各种训练房8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96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60万人,768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运动员参加国家比赛共夺取冠军1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巩固。年末全市总人口513.53万人,比上年增加3.81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475.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85万人,乡村人口325.68万人。全市城市化率37.7%。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8.1‰。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4元,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63元,增长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729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8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3元,增长16.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01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6.2%,比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2.7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履盖13个县市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73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人均补助1537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2.3%,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全免。

十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生态村1个,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8个、生态村49个。创建市级生态村588个,创建市级绿色机关17个、学校15所、社区5个、医院2家,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7个。全市森林覆盖率68.7%。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15吨标准煤/亿元,比上年减少3.9%。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4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减少9.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2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转好。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41起,比上年减少35起、下降4.7%;死亡84人,比上年减少15人、下降15.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为0.10人,下降33.3%;煤矿事故死亡6人,百万吨事故死亡2.72人,下降17.1%;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3人,万车死亡人数为2.52人,下降8.4%。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工业企业效益、能耗为上报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项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它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