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社会事业得到了新提升,全县社会经济迈出了新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7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2.87亿元,增长4.4%。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3.7、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52.4%、41.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 :47.2: 48.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730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3166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9%;林业总产值5.4亿元,增长6.2%;畜牧业总产值22.1亿元,增长3.4%;渔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5.2%。

全年粮食产量49.0万吨,下降1.0%;蔬菜产量123.3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9.7万吨,增长6.2%;猪牛羊禽肉产量5.4万吨,下降0.2%;茶叶产量4.6万吨,增长4.8%。

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9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23.7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0%。

全年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行业规模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2%。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7.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1.5%;工程机械产业产值下降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7%,营业成本增长6.6%,利润总额增长53.2%。

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

值626.3亿元,比上年增长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0万平方米;完成竣工产值189.2亿元,下降3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0%。全年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32个,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9.7亿元,比上年下降31.3%。商品房销售面积20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4%;商品房销售额175.6亿元,下降14.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按行业分,批发行业比上年增长10.6%;零售行业增长5.0%;住宿行业增长8.1%;餐饮行业增长5.0%。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6%。其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7.5%;饮料类增长19.9%;烟酒类下降12.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化妆品类下降8.0%;日用品类下降1.1%;五金、电料类下降41.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1%;书报杂志类增长8.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0.8%;中西药品类增长7.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6.4%;通讯器材类增长1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4%;汽车类增长5.8%;其他未列明商品类增长155.6%。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全省的比重为18.1%,占全市的比重为36.6%。其中进口总额4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出口总额547.6亿元,下降3.6%。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0%。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5.9%。接待游客296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年末全县共有星级酒店2家,其中五星级1家;年末全县共有3A旅游景区7处。年末全县共有4A级以上风景区5处。

七、交通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35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3004万人,旅客周转量1059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984万吨,货物周转量172469万吨公里;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实现100%。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7.4亿元,比上年下降7.6%。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82.3万户,比上年下降0.8%;全县互联网络用户69.6万户,增长0.6%。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43.5亿元,比上年下降6.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0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教育支出39.2亿元,增长0.3%;医疗卫生支出14.5亿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亿元,增长1.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51.5亿元,比上年下降2.0%;居民储蓄1224.2亿元,增长9.1%;各项贷款余额2560.6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网点数272个,职工总人数7097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307.5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0家,年末总数达1349家。

全县专利授权量为548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592 件,比上年增长33.7%。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194所(不含幼儿园),其中职业中专6所、普通高中18所、乡镇农校1所、初级中学46所、小学12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幼儿园30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3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206795人,在园幼儿42191人。其中:普通高中27866人,职业高中14501人,初中46790人,小学117499人,特校139人。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9.8%;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巩固率为100%;免除了159570人次学生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对各级各类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628.5万元。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设施面积1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拥有文化站1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15个,档案馆1个。全年送戏下乡72场、公益电影2527场。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城区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设施面积4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7%。拥有各类体育场地4773个,其中:标准体育馆28座,标准运动场160个,标准游泳池66个,各种训练综合用房310个。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179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92万人次。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共48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2个。卫生人员1198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313人,注册护士4745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6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57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833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5.73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7.19人。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9.3%。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30天。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4986.7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不含火灾事故,含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24起;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0122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0.785人;其他领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17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户数29.20万户,户籍人口84.11万人,比上年增加702人。全年出生5957人,人口出生率7‰;死亡6354人,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年末常住人口145.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10.32万人,城镇化率为75.92%,比重较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52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39958元,经营净收入7552元,财产净收入7014元,转移净收入3327元。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241元,比上年增长4.6%,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2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 40977元,增长4.8%,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 2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832元,增长4.2%,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 24.4%。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比22.1%,与上年同期持平。

年末参加全县劳动保障部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5.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8万人。

年末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8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达6193张。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全县全年共救助17.4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11.2万人次,其中,城镇低保对象3289户次、4742人次;农村低保对象60767户次、  107341人次。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部分数据上年同期数有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长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132.71亿元。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粮食、畜牧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