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领跑进军”战略、“兴工强县”思路、“全面小康”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为着力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要求,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7.9亿元,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85.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14.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到3651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805美元),人平比上年增加7109元,增长24.2%。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62.2:25.3调整为11.5:64.6:23.9。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和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4.9%、75.2% 、19.9%,分别拉动GDP增长0.9、13.7、3.6个百分点。

经济形势: 全县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四个季度的GDP增幅分别为18%、19%、19.2%和18.2%。

全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总量偏小、速度偏慢;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仍然不足;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弱等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3亿元,增长 7%;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产值26.8亿元,增长5%;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1.2亿元,增长13.8%;增加值0.7亿元,增长11.9%。牧业产值23.8亿元,增长9.7%;增加值13.5亿元,增长9.8%。渔业产值1.1亿元,下降2.6%;增加值0.7亿元,下降2.5%。农林牧渔服务业0.42亿元,增长3.8%;增加值0.4亿元,增长3.8%。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9.5万吨;油料面积9.3万亩,总产量0.8万吨;茶叶面积8.1万亩,总产量1.5万吨;蔬菜面积35.7万亩,总产量83.2万吨;果园面积6.1万亩,总产量5.5万吨。出栏肉猪249.6万头,产值21.3亿元,分别增长7.1%和10%;出笼家禽302.8万只,产值1.3亿元,分别增长2.5%和10.9%;出栏羊4.5万头,产值0.06亿元,分别下降0.01%和1.7%;淡水养殖面积7.3万亩,其中池塘5.5万亩,水库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产值1.1亿元,分别下降1.4%和2.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农用排灌机械(包括柴油、电动机)动力47433台,增长11%;农用拖拉机(包括大、中、小及手扶拖拉机)2832台;农用运输车2262辆,增长10.6%;农村用电量109693万千瓦时,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3亿元,增长34.5%。工业拉动GDP增长13.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3.1%,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6.3亿元,增长28.5 %,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3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481.6亿元,增长32.1%,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四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324亿元,增长34.9%,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67.3%,比上年提高 1.3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依然是拉动我县工业增长的主力。45家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0%,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2.7%,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是带动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一区六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68.8%,其中经开区、“六园”分别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110家。 “一区六园”共实现产值446亿元,增长32.1%,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6 %;实现销售收入443.5亿元,增长38.4%;利税81.9亿元,增长143.3%。

企业经营效益总体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2.5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76.1亿元,增长126.8%,其中利润总额54.9亿元,增长173.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2%,提高44.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7.3%,提高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下降0.1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8%,提高6.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49226元/人,增长12.2%;产品销售率99.9%,提高0.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1%,提高6.2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19.5%,提高8.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衡增长。全年生产压实机械1313台,增长201.1%;公路客车12752辆,增长89.4%;液体泵607台,增长77%;铲土运输机械1520台,增长74.3%;混凝土机械4537台,增长60.1%;水泥525.9万吨,增长49.1%;加工精制茶2.2万吨,增长34.6%;生产汽车8.7万辆,增长23.6%。

建筑业:全县 41家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10.4亿元,增长14.6%;实现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4.2%;其中36家三级以上总承包建筑企业共完成产值 109.9亿元,增长14.4%;实现利税总额7.7亿元,增长9.9%;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分别为1064.1、459.6万平方米,本年应付工资、福利费总额分别为17、2.2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78178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7亿元,增长30.9%,增速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2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1亿元,增长31%(其中工业投资53.1亿元,增长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4亿元,增长34.9%。按地区分: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35.6%(其中经开区48.1亿元);农村投资10.1亿元,下降7.4%;按规模分(除房地产项目外):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44个,比上年增加26个,完成投资89.3亿元,增长29.6%;计划总投资50-500万元的项目272个,比上年增加52个,完成投资4.6亿元,增长12.2%;50万元以下的农户投资6.1亿元,下降18.6%。

房地产业: 5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59个楼盘,完成投资31.7亿元,增长58%,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5.5 亿元,增长58.4%;办公楼投资0.5亿元,增长25%;商业营业用房和其它附属设施投资5.7亿元,增长62.9% 。商品房销售面积165.8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额53.4亿元,增长126.5%。受高档别墅陆续开盘的影响,商品房销售均价达到32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同比增加1000元左右。

在房地产交易管理上,全年共办理预售商品房备案14893宗,成交面积20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59亿元;办理房地产抵押4580宗,面积156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转让6140宗,成交面积86万平方米,办理商品房按揭手续10053宗;发放房屋所有权证9662本,面积304万平方米。

五、贸易和经济合作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 9.9 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9.3%。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亿元,增长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5.7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长20.2%。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亿元,增长17.7%,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0.9亿元,增长22%,所占比重为63.2%;农村实现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0.9%;城镇零售额增幅较农村高11.1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幅比限额以下企业高 9.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增长22.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31.4%。

消费升级带动汽车全面热销。14家4S店销售各类汽车24166台,比上年增加7033台,实现销售额31.5亿元,零售额19.4亿元;分别增长34%、27.6%。

招商引资:全年(含经开区)共引进项目214个,其中内资项目193个,比上年增加47个;外资项目21个,比上年增加6个;到位内资48.4亿元,下降12.5%;其中市外内资为37.7亿元,增长16%。到位外资1.9亿美元,增长38%。全年乡镇共引进项目145个,其中内资项目139个,外资项目6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6.4亿元,增长11%;合同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47%;实际到位外资6077万美元,增长50%。

对外贸易: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4.4 亿美元,增长67.4%,其中进口总额8.2亿美元,增长42.3%;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117.7%。经开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3.4 亿美元,增长68.2%,其中进口总额8亿美元,增长44.4%;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121.9%。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26.8%。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98.1公里、村级公路420.5公里,年末境内公路里程达到3201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全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924万人次、155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6%、12%;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1896万人公里、8750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1%、12.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6560台,增长32%;其中个人汽车22358台,增长20%。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7亿元,增长26.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5 %;邮政业务收入0.5亿元,增长19%;移动计费收入4.7亿元,增长2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9418户,下降5.9%;其中住宅电话142871户,乡村电话用户109617户;电话普及率为33.9%。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5107户,下降15.7%;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15279户,净增103076户。

旅游产业形势喜人。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782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 8.9亿元,增长27%。目前我县的“农家乐”正朝着规模、规范方向纵深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农家乐”接待点544 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6户,共接待游客319万人次,增长 23%,实现综合收入2.5亿元,增长25%。 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有 1户,100万元以上的有21户,50万元以上的有34户,10万元以上的有130余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21.3亿元,增长3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31.7%;上划中央省市税金15.4亿元,增长33.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13.8亿元,增长34.6%。财政总支出24亿元,增长32.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20.4亿元,增长36.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力分配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倾斜,支出分别为1、0.2、2.5亿元,分别增长98.8%、77.9%、55.6%。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7.2%。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8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增长3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9.5亿元,比年初增加34.1亿元,增长45.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68905人,五项保险新增参保32790人,社保基金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收1亿元,社保基金总支出1.8亿元,比上年增加支出0.3亿元,社保基金累计滚存结余达3.3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32910人,新增参保8085人,基金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收0.5亿元,支出0.5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11917人,基金收入0.9亿元,比上年增收0.3亿元,支出0.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25958人,新增参保2308人,基金收入0.1亿元,比上年增收307万元,支出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9652人,新增参保6089人,基金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收0.1亿元,支出0.5亿元;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26095人,新增参保3225人,基金收入248万元,比上年增收78万元,支出12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21281人,新增参保13083人,基金收入299万元,比上年增收283万元,支出58万元。全年共征收社会保险费 1.9亿元,支出社会保险费1.7亿元,结余社会保险基金2.8亿元。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0.3亿元,519716人受惠。今年,我县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社会保险补贴,全年共为1062名灵活就业人员及单位吸纳人员等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25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申请专利533件,增长10.1%;实施专利400余件,新增产值40亿元。全年奖励专利申请、试点、实施项目50余万元,增长42.3%。组织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个,获得立项21个,推荐奖励项目13个,其中9个获奖。县域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省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优秀县的荣誉。目前,我县共拥有5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36.6亿元,增长28.1%。

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全县民办幼儿园发展到110所, 3-5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86.7%,其中县城区入园率97.5%。“普九”成果全面巩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99.9%,小学年辍学率0、初中年辍学率0.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1.4%,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99.9%。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全县共有6591名初中毕业生,6454人升入普高和职高,高中升学率92.8%。职教毕业生1565人,升学338人,就业1215人,升学就业率99.8%。“免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68006人,全部实施了“一费制”免费入学,全年免补资金共计2962万元,补助困难学生寄宿10520人次,金额210.4万元,补助公用经费328万元。扶贫助学力度加大。成立了“长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年募集教育基金800多万元,社会各界捐资助学37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小学生人均278.4元,初中生人均370.4元。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全年共撤并学校12所,投入学校建设资金5781万元,启动59个新建项目,33个维修项目,新建校舍面积30122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28000平方米。全县12所初中、12所小学完成了“远教二期”工程,新建卫星教学接收点22个,计算机教室3间。

九、卫生、文化、体育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完成了24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提供医疗救助41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为98.5%,共对全县患重病的762名特困农民给予了350万元的爱心救助。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1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02张,卫生人员17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32人;诊疗人次90万人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65.9万人,增长3.8%;住院分娩率为97.71%,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4.6/10万、6.77‰、10.83‰;巩固了产科合格县的成果。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体育场馆6个,剧场、影剧院20个。全年举办运动会24次,参加运动会11000人,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5个,电影放映场次2500场,图书藏书7.8万册,文化俱乐部文化室25个。学校体育活动较活跃,在校学生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6.5%,良好率为50.3%,优秀率为30.7%。

十、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全年共完成水利工程8500处,实现对瓢塘、开明等2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保安,成功解决2.0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水利资金1.2亿元,其中县级投入7678万元,扩容增蓄山塘1120口,防渗衬砌渠道260公里,圆满实现 “12345”工程目标。全年上报建设用地项目110宗,总用地面积7365亩;共获批准项目119个(含2007年以前上报的项目),总用地面积13518.5亩,其中农用地转用10973亩。2006年度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本竣工。其中整理项目19个,57743亩,总投资12600万元,新增耕地2804亩。全年共审批农村宅基地4839户,总用地面积79.8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2.8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6371.6万元,增长21.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81万吨,达标率95.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3234万元;工业废气排放总量99824万标立方米;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5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9.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8.1万吨;削减COD2334吨,削减二氧化硫1458吨;削减率分别为29.36%和19.15%,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完成较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1人,比上年下降30.1%;生产安全事故考核指标为7人,实际死亡7人,与上年持平。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总人口764869人,增加9345人。人口出生率8.8‰,提高0.6 个千分点;死亡率5.7‰,提高3个千分点;当年净增人口2366人,自然增长率3‰,下降2.5个千分点;城镇化率44.51%,提高4.7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34元,比上年增加2202元,增长16.2 %。其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166.4%、85.8%、16.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0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比上年增加1014元,增长16.9%;其中转移性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分别增长21.2%、20.6%、14.8%、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528元,增长17.5%。

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84元,增长22.3%。在消费性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89.2%和5.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下降2.1 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2辆,家用电脑34台,人均居住面积3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02元,增长29.9%,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居住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71.3%、52.7%、45%。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提高0.1个百分点;反映收入水平差异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上年0.36下降为0.3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空调41台、电冰箱53台。人均住房面积56.5平方米,增长1.7%。

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8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3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7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人员10977人,跨省转移就业6203人;参加各类就业培训12829人;帮助591户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名成员实现了就业。

十二、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稳步推进。十多年的发展,新县城规划区达到6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25平方公里。已建成公园3个、供水公司1个、污水处理中心2个(1个正在筹备)、固体废弃物处置场1个。市政道路总长度150多公里,人行道122.1万平方米。县城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8万吨/日;污水净化处理能力为8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共交通运营车辆473台,其中公共汽车317台,的士汽车156台。为方便市民出行,优化公交线路,星沙1路、星沙2路与市区对接,并更名为808线和704线。目前星沙已开通公交线路共13条,其中市属公交线9条,县属公交线4条,公交车通行道路7纵8横约110公里,暂设公交车停靠站点176个。城市管理服务逐步提升。全年疏通下水管道361处,更换维修沟井盖板217块,路沿石517米。清理下水道5720米,新修下水道2860米,维修人行道3500平方米,修补砼路面2640平方米,修补沥青路面3480平方米,东一线、东二线、东三线、凉塘路等处人行道改造共计17760平方米。县城园林绿化更优。清除绿篱绿带中杂草52万多平方米,施有机肥500余吨,补植乔木1000余株,补植小苗11万多株,城市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被全国绿化委员授予 “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户籍年报数。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