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

选择区域:>>

2001年全县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据统计,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672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300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24327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63100万元,增长19.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8.6:54.2:2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108元,比2000年增加1328元增长11.3%。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第二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工业整体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制定工业化纲要规划并得到专家认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增强,投资与消费需求全面启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进入战略转折新阶段。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农业健康平稳发展,工业整体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制定工业化纲要规划并得过且过到专家认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增强,投资与消费需求全面启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进入战略转折新阶段。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还不快;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和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四是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一、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200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87751万元,比上年增和5.5%。其中农业总产值155725万元,增长7.5%;林业总产值4915万元,增长3.7%;牧业总产值118980万元,增长2.9%;渔业总产值8131万元,增长8%。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确立了蔬菜、茶叶、花木三主导产业。200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7.5万亩,比上年下降6.1%,总产量达530937吨,比上年下降8.2%。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34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9.9万亩,上市商品菜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9%和6.1%。年末茶园面积2.96万亩,产量4475吨,比上年增长12.8%。我县已被列为全省优质品牌茶出口基地。花卉苗木以跳马、黄兴为龙头,辐射到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村,面积达4.9万亩,产值3.2亿,比上年增长78%,花木产业逐步是规模、上档次。

林业生产以造林绿化为基础,以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中心,推进林业生产产业化。人工造林完成更新面积4292亩,其中用材林2767亩,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达31450亩,完成四旁绿化150万株。油桐籽产量和板栗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11.1%,油茶籽产量比上年下降2.3%,木材的采伐量比上年增长16.6%。

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以品种改良和资源开发并举的养猪业稳步发展,当年出栏牲猪188.5万头,比上年增长2.7%。我县全年出栏肉猪178.5万头,其中优良品种的三元杂交猪占56%。年底存栏母猪11.2万头,有66%是二元良种母猪。草食畜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有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6个、奶牛场4个。养牛专业户、重点户467户,良种肉牛0.92万头。其中良种母牛0.75万头。尤其是奶牛发展更加迅速,年底全县存栏奶牛876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0.6%,产奶1580吨,同比增长150%。

渔业生产出现新的起色,特种水产的养殖比重增加。全县水产品总产理13228吨,鲜鱼产量1319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率2.3%和3.5%,特种养殖如甲鱼、黄鳝、东锦观赏鱼养殖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村基础高施建设取得成效,全县农会有效灌溉面积达67.2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6.7万亩,机电排灌面积41.69万亩。农机总动力近65.2万千瓦,增长4.1%,收割机195台,耕整机2.5万台,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7900万元。已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7230处,完成土石方970万立方米。上劳力达12万人,全县可增蓄水700万立方米。增强了农业防汛抗旱能力。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的改革制效果明显。民营业蓬勃发展,引进企业优势明显,我县工业化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323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33283万元,比上年增长20.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0000万元,比上年下降2%。在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659510万元,增长13.6%;重工业产值663773万元。增长8.7%。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提高。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1494万元。增长23.5%,实现销售产值717884万元,产销率为9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24.8%,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全县有73.9%的盈利企业,盈利总额为655248万元。全县过亿元企业共15家。其中:1—5亿元企业10家。5—1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584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2%,实现增加值98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建筑房屋竣工面积达119万平方米,增长4%,建筑工程竣工为48%,优良率为53.3%,全县拥有4级以上建安企业31家。

三、固定资产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有及城镇集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744万元。增长5.4%;房地产开发投资13727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1021万元,增长2.5%。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电力、通讯分别投入资金5280万元、1000多万元、3380万元。城镇建设方面以县城和集镇建设为重点,投资近3亿元,县城和许多集镇面貌一新。

招商引资在继续坚持以开发区为重点的同时,加快向乡镇延伸拓展。2001年全县共签订内外资招商全同124个,合同利用外资523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970万美元,同比增长53%;内资项目116个,到位内资7.77亿元。乡镇引进资金3.85亿元,占全县招商引资总额的26%。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事业发展迅猛。2001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总产值135390万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增加值66830万元,增长24.5%。公路建设的投入正充分发挥出效益,2001年全县全年完成货运量863万吨,货运收入24339万元,客运用周转量4163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73%、5%。2001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2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6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9600万元,分别增长11%、13%。年末全县电话用户达14.1万户,无线寻呼用户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分别以上年增长27%、12%、33%,特别是互联网用户增长迅猛,是上年的5倍,达1.8万户。

五、商贸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0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完成140759万元,占76.9%;餐饮业完成13510万元,占7.4%。从属性看: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继续增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132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1%,比重为72.5%。全县商业企业通过改革改制、经营方式变活、超市经营、专卖经营总经销等方式的企业增多。

市场物价整体水平略趋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六、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是历年增长最快、均衡入库最好的一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8600万元,地方收入383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27.9%,双获得全省第一,财政总支出51732万元,比上年增长30%。

金融秩序良好,存贷款继续增加。2001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心入1407722万元,现金支出1458137万元,货币净回笼50415万元。全县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56144万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808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4.3%,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29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5%。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工用有较大突破,社会保险的作用明显增强。2001年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35888人,全县发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1.8万元,发入离退休金5653万元。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867户、2185人,发放保险金155万元,全县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567户、15049人,全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55.2万元,赔款支出总额124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30.2%。

七、科教文卫事业

科学技术事业逐步发展。连续6年保持国家级科技先进县称号。当年有列入省及省以上科技计划2项,当年申请专利,并得到批准的76件,科技咨询服务项目达240个,在巩固“双基”达标成果的基础上,2001年全县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全县拥有普通中学51所,职业中学7所,小学319所,在校学生108622人,教职工6936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99. 5%,高中升学率70.5%,全年高考参考人数2535人,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835人,上线率72.4%。教育实施了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了学校布局,精简了人员,优化了队伍,探索出了新的办学模式。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2001年拥有乡镇文化站20个,电影放映单位17个,电影放映2600场,文化部门组织了60多次文艺调演,丰富了全县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电视机普及率98%以上。成功地举办了“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7个,病床1180张,卫生工作人员1530人,专业卫生技术员130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举办运动会18次,参加人数5700人次。参加了全国比赛2次,全省比赛5次,市级比赛12次,都取得较好成绩,在省级青少年的各项比赛中共获得六金十银五铜。全年共承办了3次全省比赛和2次市级比赛。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按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73.6万人,同比下降0.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7.3万人,非农业人口67.3万人,非农业人口6.3万人,当年出生6556人,出生北为8.9‰,当年死亡5142人,死亡北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9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435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3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增加长11%,人平储蓄3796元,比上年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