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2008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 “领跑进军” 战略,充分利用“两型社会”之契机,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不利因素,开拓创新,负重拼搏,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求进,和谐发展。

一、 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17%,连续5年保持17%以上的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8 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到46372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767美元),人平比上年增加9856元,增长15.8%。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64.6:23.9调整为10.2:67.9:21.9。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3和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5%、75.8%、19.7%;分别拉动GDP增长0.8、12.9、3.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质量效益有待加强;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需进一步完善;环保容量不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等。

二、 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9亿元,增长7%。其中,种植业产值29.6亿元,增长6%;畜牧业产值25.7亿元,增长8.3%;渔业产值1.4亿元,增长8.9%;林业产值1.2亿元,增长3.9%。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 124.1万亩,增长4.7%;豆类播种面积1.1万亩,增长14.8%;瓜果类播种面积2.1万亩,增长4.4%;茶园面积?8.7万亩,增长7.4%;果园面积6.4万亩,增长4.9%。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55.9万吨,增长3.8%;油料总产量0.76万吨,增长45.7%;茶叶总产量1.7万吨,增长13.3%;蔬菜总产量81.4万吨,下降6%;水果总产量5.8万吨,增长5.4%;出栏肉猪242万头,增长2.5%;出笼家禽177.9万只,增长 10.5%;出栏羊1.88万头,下降46 %;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增长2.6%。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新增加1家。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值79.1亿元,增长19.4%。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8家,新增1家;过千万元的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4家,新增46家,连接农户5.4万户,逐步形成了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结机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6.05万亩,新增5.47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2.37万亩,土地流转涉及185个村、5.26万户农户,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总动力998094千瓦,增长9.1%;当年机耕面积(按耕地面积计算)127.1万亩,增长10.9%;当年机播机插面积2.7万亩;当年机收面积120.4万亩,增长67.5%;新推广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新型农机具1317台,累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7.12万台次,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6%。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零排放养殖技术开始推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8.46万人次,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2个,推广面积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59.7万亩,设施栽培面积5.5万亩,蔬菜农残合格率达97.31%,居全省领先水平。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4.4亿元,增长23.8%;实现工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21.7%。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7.7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下企业完成76.7亿元,增长18.5%。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9亿元,增长25.6%;乡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增长20.4%。“一区七园”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06亿元,增长25.3%,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5%;其中经开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9.9%;“七园区” 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5.1%。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28.6亿元,增长34.9%,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7.2%。三大产业拉动长沙县规模工业增长19.4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机械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别拉动长沙县规模工业增长18.9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70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增长26.5%,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其中完成10亿以上产值的企业有9家,完成产值404.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3.5%;亿元企业、10亿以上分别比上年增加9家、1家,仅三一集团一家企业完成产值208.9亿元,比上年增加81.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涨有跌。全年生产汽车81703辆,下降7.2%;压实机械1375台,增长4.7%;液体泵962台,增长58.5%;铲土运输机械3492台,增长129.7%;混凝土机械6267台,增长38%;制冷空调设备3791台(套),增长5.2%;水泥481.7万吨,下降8.4%;加工精制茶2.3万吨,增长5.1%;饲料17.3万吨,增长15.4%。

企业效益滑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对企业经营效益影响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9亿元,增长22.5%;实现利税61.9亿元,下降20.3%,其中利润总额33.2亿元,下降40.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9.7%,下降19.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2%,下降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下降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6%,下降6.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91638元/人,增加20.7%;产品销售率98.9%,下降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6%,提高0.3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19.8%,下降18.4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39家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99.2 亿元,增长1.5%;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增长8.8%;其中33家三级以上总承包建筑企业共完成产值98.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27万平方米,竣工产值90.5亿元,发放工资、福利费总额分别为16.9亿元、2.5亿元。

四、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73.3亿元,增长31.6%。按部门分:经开区建设局完成投资4.9亿元,占计划的81.7 %;经开区产业局完成投资35.1 亿元,占计划的140%;投资公司完成投资8.2亿元,占计划的141 %;乡镇完成投资58.4 亿元,占计划的110 %;教育系统完成投资 0.5亿元,占计划的71%;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10亿元,占计划的53.2 %;其他(包括房地产投资)投资55.9 亿元,占计划的115%。由此看出,这七部分投资已有四部分按年初计划超额完成任务。按地区分:城镇及以上投资159.7亿,增长32.6%,农村投资13.6亿,增长20%。按产业分:一产业完成投资10亿元,增长38.9%;二产业完成投资72.1亿元,增长33.3%;三产业完成投资91.2亿元,增长 29.5%。其中:工业(69.1亿元)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完成投资 99.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7.28%,超额完成市对县绩效考核目标1.28个百分点。

2008年6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67个楼盘完成投资 49.7亿元,增长 56.9%。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0.9 亿元,增长94.9 %;办公楼完成1.4 亿元,增长 180%;商业营业用房和其它附属设施分别完成投资2.9 亿元和4.5 亿元,分别增长26.1%和30.8% 。商品房销售面积 124万平方米,下降 25%;商品房销售额 34.5亿元,下降35 %;平均价格为 2782元/平方米,下降 436元/平方米。

五、贸易和经济合作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7 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1%。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同比增长22.2%,为5年以来最高增速。按行业分,批发行业2.4亿元,同比增长21.9%;零售行业67.9亿元,同比增长21.8%;住宿和餐饮行业8.3亿元,同比增长 26.6%。其他行业0.4亿元,同比下跌5.3%。按地区分,城镇完成零售额49.9亿元,同比增长23.3%;农村完成零售额29.1亿元,同比增长20.1%。

汽车、石油等消费热点继续得到培育,拉动了居民消费。14家4S店共销售各类汽车24830 台,比上年增加664台;实现销售额 32.1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零售额 23.2亿元,同比增长 20.8%。全年石油零售额 5.8亿元,同比增长68.1%。

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1个,到位外资达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引进内资项目175个,到位内资达61.4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市外内资44.9亿元,同比增长19.2%。节会活动成效显著,引进了一批有影响的项目。中国?长沙工程机械与汽车产业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6个,签约合同总金额达220.68亿元;组团参加的“沪洽周”签约项目共21个,金额达150多亿元;中国?长沙现代农业投资洽谈会重点推介了165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87个,签约金额达107.48亿元。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出口9.84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进口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15%。年内共实施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项目20个,总投资达到1.7亿元,建设总里程442.1公里;全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 925万人次、1545 万吨;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3811万人公里、78688万吨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1115台,增长17.1%;其中个人汽车26202台,增长17.2%。

邮电通信业保持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85亿元,增长2.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0.52亿元,移动计费收入4.02亿元,联通计费收入0.8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4424户,下降28.9%;其中住宅电话141151户,乡村电话用户85353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 26371户,增长5%;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73360 户,净增58081户。全县干线邮运线路102条,总长408公里,投递段道102条。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46.2万人次,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增长22%。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家接待点862家,从业人员5204人,固定资产投资65749万元。其中星级“农家乐”58家,全年共接待游客397.5万人次,增长24.6%,实现综合收入3.17亿元,增长26.8%。各类餐馆811家,旅馆375家,接待人数27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2.89亿元,上缴税金1250.43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国土收入)登上40亿元新台阶,完成40.7亿元,增长27.5 %;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2亿元,上划税收20.6亿元,分别增长30.4%、3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市口径)27.3亿元,增长27.8%。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5.4亿元,增长24.6%。全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达到15亿元,增长33.6%。其中:教育支出4.4亿元,增长2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亿元,增长12.2%;医疗卫生支出1.4亿元,增长5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亿元,增长81.6%;公共安全支出1.3亿元,增长6%。全年完成非税收入6.5亿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0.6亿元、政府性基金0.2亿元、国土收入(土地出让金)3. 5亿元。

金融行业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16.7%。12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7.5亿元,增长 22.1%;居民储蓄102.5亿元,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136.5亿元,增长24.8%;金融机构网点数153个,职工总人数1277人。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县各项保险(不含离退休人员)参保单位3551个,参保总人数达236464人,新增参保83785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87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3234人。各项基金总收入34955.9万元,基金总支出21930.6万元,为10980名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3563万元,16627人次报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待遇7009万元,1381人次报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356万元,为957人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47万元,为506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439万元,为277人发放失业金58.6万元,为236名企业职工办理了退休,为20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40余万元。社保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100%。全年共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含五保供养)388531人次、0.3亿元;共发放城镇低保170084人次、0.3亿元。今年新启动和推进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有43234 人参保,顺利完成了市目标考核任务。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全年县科学技术总支出4937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专项发展资金2620万元。安排科学技术普及支出160万元,人均达2.06元。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294人。全县8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0.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10.98亿元。全县申请专利592件,增长11%,其中授权专利420件,授权发明专利167件。全年实施专利248件,实现销售收入26.06亿元,增加利润2.7亿元。有11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先后有“金茶”、“圣保罗”等5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石立”等41个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等荣誉,还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巩固率、初中升学率、高中升学率分别为99.99%、95%、70%;高考参考人数、高考录取人数分别为6005人、4000人,录取率为61.5%;比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新机制政策,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投入资金3865.8万元,新机制补助生小学270元/生、初中418元/生,补助贫困寄宿生占寄宿生总数的41%,所有指标均高于省定指标。继续推进“免补”工作,实现财政补助251.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7.3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人数达5997人,占寄宿生数的33%。继续加大扶贫助学力度,组织资金304.4万元,社会各界扶助资金近100万元,扶助高中贫困生1800多名。高考质量喜获全面丰收,全县本科实际上线人数文科1517人,理科2146人,本科总上线率达65.28%,本科上线率居九区县(市)第一。深入推进教育基金会工作,全县已筹集教育基金1056.5万元,募集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427.1万元。

九、卫生、文化、体育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卫生总预算达到5038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488万元,增幅41.91%。直接用于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的各类经费(人员工资、工作经费、专项经费等)为1730万元,占卫生经费比例的34.34%,全县有医护人员2094人。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发放卫生许可证2300家,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3574人,体检率98.22%。妇幼保健工作保持稳定发展局面。对20个乡镇2281名孕产妇进行了集中产检,筛出高危产妇417人,全部实现住院分娩,高危管理率达100%。通过不懈努力,今年长沙县再次实现了全县孕产妇零死亡的好成绩,爱婴医院创建达100%,住院分娩率9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33‰,巩固了产科合格县的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2008年长沙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681423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年共对41000人次的参合农民进行了总额5400万元的住院补偿。

文体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共组织五彩星沙广场文体活动50场次,送文化下乡80场次,观众人数累计达20余万人次,组织10支放映队,深入乡镇、村、组放映2300余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组建13支文艺团队,举办节日文化活动和村、镇文化活动420余场次,田汉艺术团表演的小品《癞蛤蟆与天鹅》获市一等奖。长沙县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县,各项工作率先开展,普查卓有成效。现已完成15个乡镇的田野普查工作,已登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成功举办了田汉诞辰110周年和许光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完成文物调勘工地102处,发放动土许可证95张,收取调勘费36万元。

积极宣传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大了对全县全民健身场所的投入,今年共投入基础建设经费15万元,日常活动经费60万元,投入新农村体育健身器材16套,扶建门球场2片;“迎奥”群众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长沙县第四届龙狮赛,“庆百年奥运梦圆、展中老年人风采”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了机关“迎奥”拔河赛、职工“迎奥”羽毛球等比赛。办了第二届湘、鄂、赣、县(市)乒乓球赛、全县象棋、围棋比赛,承办了全省地掷球比赛。组队参加湖南省大众运动会健身健美比赛,获得2金、1银、2铜的成绩。长沙县籍运动员刘英姿参加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射击飞碟多向比赛,是长沙县历史上参加奥运会赛事第一人,为长沙县争得了荣誉。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7200万元,增长13%;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3790.5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385.3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6.11吨/万元,同比减少13.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55473.7万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7302.49立方米/万元,同比减少5.5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11.36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0. 05吨/万元,同比减少1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11.1万吨。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完成较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县城重点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安全未发生一起大的事故,质量合格率均在100%以上,优良率在80%以上。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37起,死亡54人,伤18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6,比2007年下降27.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85起,未发生人员死亡;道路交通事故152起,伤亡185人,死亡50人。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总人口775815人,增加10946人。人口出生率9.9‰,提高1.1 个千分点;死亡率3.2‰,下降2.5个千分点;当年净增人口5160人,自然增长率6.7‰,提高3.7个千分点;城镇化率46.6%,提高2.0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87元,比上年增加1053元,增长6.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5元,比上年增加1365元,增长2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42元,比上年增加1442元,增长20.6%;其中转移性纯收入882元、工资性收入3014元、家庭经营纯收入4648元、财产性纯收入228元,分别增长 36.87%、 21.41%、19.38%、2.72%。

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14 元,增长8.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辆,比上年增加6辆;家用电脑 62台,比上年增加28台;人均居住面积3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79元,增长6.85%,其中居民消费、食品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 17.49%、9.87%。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反映收入水平差异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107台、空调 42台、电冰箱 53台。人均住房面积56.52平方米,增长0.4%。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569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7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8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12720人;开展再就业培训1595人;开展职业培训11698人,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开展再就业培训3508人,企业职工培训68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943人,创业培训(SYB)343人。全面建立了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摸清了底子,建立了台账,城镇登记失业率3.4%。同时为持《再就业优惠证》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500余人次,补贴700多万元,就业局势保持了稳定。

十二、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稳步推进。经过全县人民十多年的努力,星沙新城概念性规划达到300平方公里,已建成和在建区共40平方公里。已建成公园3个、供水公司 3个、5家燃气站、污水处理厂1个。县城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8万吨/日,其中实际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0万吨/日;污水净化处理能力为7.6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共交通运营车辆515台,其中公共汽车359台,的士汽车156台。目前星沙已开通公交线路共13条,其中市属公交线9条,县属公交线4条。县城空气优良率达到89.68%,优良天数304天,在全市7个监测点中排名第一,比去年提高14.53%。全年更新安装果皮桶246个,新增4台垃圾车投入运行,尤其是投资150余万元购买2台高压清洗车提高了清扫效率,县固体废弃物处置场顺利通过国家二级标准验收;城区共补植各类灌木小苗34万株,补栽乔木1500株,更换水管8500多㎡,树下盖板702个,修复花坛路沿石、地板砖7500余㎡,更换灯具90余套;修复了漓湘路、星沙大道、天华路、东升路等十一条主次干道破损沥青路面3.2万㎡,砼路面1.4万㎡,修补人行道7200万㎡,沥青灌缝1.8万㎡;修补砼路面120处,沥青路面20处,路缘石62处,人行道81处,计2万余㎡,更换修补污水井盖78套,泄水井盖459套,新增检查井5座,疏通下水管网1480处,计8000余米,投资240多万元在通程广场新建了电子广告屏。城市绿化覆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户籍年报数。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