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多地多轮疫情冲击、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市“十大重点工作”,扎实做好“三件大事”,积极营造“三个环境”,奋力打造城市会客厅、开放排头兵、科教主阵地、文旅新地标,全区经济运行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85.7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4.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84万元,增长6.0%。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49.8:44.2,其中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3.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62万人,乡村人口11.03万人;城镇化率74.73%。全年出生人口1957人,出生率为5.13‰;死亡人口2414人,死亡率为6.33‰,自然增长率为-1.2‰。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39人,比上年下降4.2%;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60人,下降1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6%。

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7%,衣着类上涨2.5%,居住类与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6.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0%。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7.78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26亿元,增长4.4%;畜牧业产值19.64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2.03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1亿元,增长9.9%。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为19.2千公顷,产量为11.6万吨;油料种植面积为5.05万亩,产量为0.6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为10.89万亩,产量为22.93万吨;烤烟种植面积为1.95万亩,产量为0.42万吨。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利税6.19亿元,增长4.9%;实现利润13.12亿元,增长3.0%。

年末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为335个,全年实现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75.05万人次,增长11.6%。

全年全区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45处,投入资金7141.29万元,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4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6公顷。

全年全区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9.2公里,完成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2.9公里,改新建农村公共厕所5座,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450户。建设校园周边安防设施750个,提质升级2个农贸市场。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座,完成2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蓄水能力5万方,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800亩。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920元/年,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375元/月,为4528名农村适龄妇女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4%,制造业增长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分六大支柱产业看,能源增长7.8%,有色金属增长6.4%,化工增长42.3%,建材增长19.1%,机械装备制造增长9.5%,电子信息下降12.3%;苏仙产业开发区增长9.8%,高新技术产业园增长1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产量186.2万吨,比上年下降9.9%;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9万吨,下降71.7%;白银产量68.6万千克,增长64.1%。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0%,实现利润总额 18.8亿元,比上年增长58.3%。

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5.6万平方米,增长149.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7.2万平方米,增长54.8%。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5.8%;房地产业增加值17.5亿元,下降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3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4.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8.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6.0亿元,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3亿元,增长3.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13.1亿元,增长2.8%;餐饮消费额24.2亿元,增长3.0%。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5.2亿元,增长10.7%,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9亿元,增长2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5亿元,增长9.2%;汽车类零售额13.9亿元,增长7.7%;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5亿元,增长31.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0亿元,增长20.5%。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增长35.7%,非国有投资增长11.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9%,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45.0%,制造业投资增长3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8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8.8倍,批发和零售业投资下降89.4%,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8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下降47.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25.8%,教育投资增长4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6.3倍。

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9%;商品房销售额40.8亿元,下降37.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0.8万平方米,增长27.1倍。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49.76 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额188.15亿元,增长3.3%;进口额 61.61亿元,增长2.2%。

全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63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2.8%;实际到位内资210.5亿元,增长12.1%。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4.84亿元,下降4.6%;非税收入2.78亿元,增长3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63亿元,增长2.2%,其中民生支出28.64亿元,下降12.0%。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4.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1.88亿元,增长9.3%。全年保费收入25.18亿元,增长2.6%。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66元,比上年增长6.7%。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74元,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29127元,经营性净收入3348元,转移性净收入7868元,财产性净收入5431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6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16505元,经营性净收入6843元,转移性净收入4264元,财产性净收入164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81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40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7平方米。

全年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1.6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8.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0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6%。全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53万人,比上年增长4.2%。

全年全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79.6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为1695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196.8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为5396人。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61所,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床位数177张。全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92.5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7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39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区拥有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49家。全年专利申请33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件;年末拥有专利授权79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3件;签订技术合同35项,成交金额3.85亿元。

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928人,在校生7043人,毕业生1316人;普通高中招生4068人,在校生10679人,毕业生3257人;初中学校招生6534人,在校生19815人,毕业生6222人;普通小学招生5452人,在校生36247人,毕业生6451人;特殊教育招生81人,在校生486人,毕业生5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5.6%。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12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6039人;各类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12928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群众艺术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艺术表演团体2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9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家;全省等级旅游区(点)24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5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20人次,下降18.2%;实现旅游总收入68.27亿元,增长13.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07万美元,下降12.0%。

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384个,其中:医院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3个,村卫生室15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0人;乡镇卫生院15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0人。全区拥有医院床位数329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706张;卫生技术人员421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68人,注册护士1967人。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260个,其中:体育馆50座,运动场1053个,游泳池33个,各种训练房56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3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6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区批准建设用地21.49公顷,建设占用耕地8.68公顷,补充耕地12.11公顷;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5个。年末耕地面积1.32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27万公顷。全区已发现的矿种145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2种。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8.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9.1%。年末森林覆盖率61.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

年末全区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5044公顷,国家地质公园1个;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796.67公顷,其中当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130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0公顷。

全年全区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0起,死亡人数10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259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