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苏仙区统计局

2009-3-16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特大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措施,促使全区经济低开高走,逆势而上,在困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3亿元,同比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1.38亿元,增长7.9 %;第三产业增加值32.42亿元,增长12.8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7.1%;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5.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增长5.9%;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下降5.9%;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19.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到24315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56.74:31.56变化为10.2:55.07:34.73。

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13.9%,地方财政支出6.82亿元,增长19.7%,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25.7%、105.6%、68.92%。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8.58万人,户籍人口35.8万人,城镇化率为65.2%。全区人口出生率11.9‰,死亡率3.75‰,人口自然增长率8.1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9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工薪收入10304元,增长11.8%;居民经营性净收入 1702元,下降4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67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2413元,增长10.3 %;家庭经营收入3096元,增长24.1%。根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494元,增长1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27元,增长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9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95平方米,增加6.02平方米。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971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6811人),参加失业保险14530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1700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4242人、2010人、3476人。全区退休人员6159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369人),发放退休金1030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6040.8万元)。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8.75万人,参合率为91.73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全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010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38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2073.87万元。

三、环境与安全生产

2008年,全区狠抓矿山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矿山周边环境得到好转。环境质量达标率89.4%,环境评价与“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20.29千克,COD排放强度为7.22千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5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8.73%。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10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8.25人。

四、 为民办实事及新农村建设

全区涉及科教卫生、广播电视、道路交通、劳动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达到了工作目标。

全区今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48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2516万元,中、省、市投入5700万元,立项争取项目资金4602万元,农民自筹和社会捐助2722.8万元。完成改路221.84公里、改水8238户、改厨2963户,改栏2571间,改厕5186间,清理拆除废旧杂房、空心房2478间,新建小康住宅2238栋,新建沼气池482个。

五、 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总产值16.5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粮食播种面积22.0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粮食产量12.32吨,比上年增长2.1%。肉猪出栏61.36万头,比上年增长44.45%,水产品产量11049吨,增长7.4%,生猪存栏量25.87万头,家禽存笼量129.03万羽。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80处,投入资金4200万元,完成土石方17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12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4万千瓦,与上年持平。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73亿元,增长7.5 %。产品销售率为98.85%,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93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增长21.58%,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49897万元,增长20.1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985万元,增长47.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732万元,增长596.01%。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316.99%,比上年下降5.08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4 %。

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上年下降19.6 %,其中,城镇投资13.36亿元,下降36.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1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0.2亿元,下降47.9%;第三产业投资2.98亿元,增长105.4%。房地产投资5.46亿元,增长74%,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6.3%;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4.65万平方米,增长31%。

七、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区属消费品零售总额18.52亿元,增长21.6%。

全年进出口总额733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7%,其中出口6457万美元,下降0.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75万美元,增长3%。

全年接待旅游者96.11万人次,增长11.5%。旅游综合收入6.55亿元,增长21.5%。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1.08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增加18.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2.2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增加12.3亿元。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2.58亿元,比年初增长13.4%,增加5.03亿元,

年末全区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2302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42.4万元,增长10.2 %;寿险保费收入18600万元,增长134.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8223.3万元,比上年增长304.7%;其中财产险赔付8223.3万元,增长338.4%;寿险业务赔付154.13万元,下降20.6%。

九、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初中教育完成率99.89%,全区高考本、专科共录取人数2780人,其中本科1533人。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6393人。普通小学招生4522人,在校生22734人,毕业生3215人;初中招生3571人,在校生10831人,毕业生3401人;普通高中招生2685人,在校生7904人,毕业生320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947人,在校生8484人,毕业生2671人。

全区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1家,完成产值16.16亿元,增长35.16%。全区取得省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1项,全年列入省及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全区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137人。

年末全区艺术表演团体3个:百花艺术团、阳光艺术团,星光艺术团。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艺创作和演出活跃,送戏下乡43场,举行了抗冰抢险、计划生育、廉政建设、迎奥运、庆“八一”等10场专项演出,送电影下乡2040场,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在青春中国第四届校园才艺选拔赛中获得金奖2个,一等奖21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增加了20个基层网点。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29个(包括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6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03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81人,注册护士639人。

2008年,全区积极开展以“迎奥运五环潇湘行”活动为契机,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组织了拔河、登山比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在郴州市“电信杯”羽毛球赛中取得团体冠军,并夺得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每二、三名,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取得2枚铜牌,在省青少年运动会中取得3枚金牌、1枚铜牌。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