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苏仙区统计局

2021年315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苏仙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苏仙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回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18.1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19.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156.9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141.4亿元,增长3.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23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6.2:49.4:44.4,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2020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19人,下降30.5%,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7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3人。

202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八大消费品大部分上涨。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8.3%,衣着类下降2.6%,居住类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1.0%。

二、农业

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4.0亿元,增长5.0%;林业产值2.1亿元,增长4.4%;畜牧业产值18.0亿元,增长3.5%;渔业产值1.6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增长8.0%。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为19.61千公顷,产量为11.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为4.71万亩,产量为0.5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为10.25万亩,产量为21.33万吨;烤烟种植面积为1.79万亩,产量为0.41万吨。

2020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4家,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家。全区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0.8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实现利税5.24亿元,增长4.8%;实现利润4.41亿元,增长2.6%。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为374个,实现收入3.6亿元,增长3.0%。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86万,增长7.5%。

2020年,全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7处,投入资金3172万元,完成土石方1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全区完成自然村通水泥公路53.857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9.03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34.8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9户,完成4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2280人,改建农村户厕2400户。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4560元/年,农村月人均救助水平达316.7元。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390人,为5061名农村适龄妇女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实现所有建制镇医院2名全科医生全覆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2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8家,全年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苏仙工业集中区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园增长3.8%。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1%,制造业增长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从六大支柱产业看,能源增长4.4%,有色金属下降7.6%,化工下降6.5%,建材增长15.8%,机械装备制造下降9.2%,电子信息增长4.8%。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水泥272.6万吨,增长16.5%;十种有色金属13.1万吨,增长42.4%,其中白银79.4万千克,下降51.5%。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实现利税1.2亿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亏损5亿元,比上年少亏损6.2亿元。

2020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6.3万平方米,下降12.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3万平方米,下降3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增长22.0%,非国有投资增长2.4%,其中民间投资下降8.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2.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2%,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70.6%,制造业投资下降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1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4.8%,批发和零售业投资下降49.4%,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下降14.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30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0.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69.2%,教育投资下降5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下降35.5%。

2020年,全区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07万平方米,增长8.6%;商品房销售额59.8亿元,增长3.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1万平方米,下降2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98.8亿元和17.8亿元,分别下降2.6%和1.8%,城乡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完成商品零售额53.4亿元,增长3.7%,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4.2亿元,增长2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9亿元,下降15.9%;汽车类零售额15.4亿元,下降4.1%;家具类零售额3.0亿元,增长1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0亿元,增长10.7%。

六、对外经济

国外贸易稳中提速。2020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91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出口额186934万美元,增长42.3%。

202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216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区实际到位内资总额77.6亿元,增长21.1%。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回落。2020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0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全区公路客运量82.93万人,下降52.7%;公路旅客周转量5516.95万吨公里,下降52.4%。

旅游市场大幅下降。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9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家;全省等级旅游区(点)24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96.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3.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12万人次,下降98.3%;实现旅游总收入62.86亿元,下降34.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86万美元,下降99.0%。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中趋缓。2020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达9.04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5亿元,增长4.3%;上划中央“两税”1.52亿元,下降13.7%;上划中央所得税0.63亿元,下降3.6%。全区公共财政支出29.82亿元,增长12.1%,其中民生支出23.18亿元,增长8.7%。

2020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4.7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2亿元,增长1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2.3亿元,增长21.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4.5亿元,增长18.5%;中长期贷款余额237.8亿元,增长24.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20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在校学生辍学率1.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6%,毕业生升学率88.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89人,在校生4359人,毕业生1195人。普通高中招生2867人,在校生9059人,毕业生2921人。初中学校招生6300人,在校生18509人,毕业生5530人。普通小学招生5612人,在校生37512人,毕业生5947人。特殊教育招生3人,在校生35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2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5833人;各类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10635人。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20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GDP比重达34.0%。全区拥有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年专利申请103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79件。全年专利授权6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7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推进。2020年,全区共有群众艺术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2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各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20年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347个,其中:医院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59个,村卫生室14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乡镇卫生院15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6人。全区拥有医院床位数303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568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56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52人,注册护士1669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721个,其中:体育馆25座,运动场558个,游泳池37个,各种训练房10个。全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项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9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2020年,全区批准建设用地120.4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2.4公顷,补充耕地90.54公顷。年末耕地面积1.63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27万公顷。全区已发现的矿种145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50种。

城乡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全区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5.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4平方米。

2020年,全区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5060.96公顷;国家地质公园1个。完成造林面积448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987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67%,活立木蓄积381.73万立方米。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20年,全区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3起,死亡人数4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12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14‰,死亡率为4.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6‰。

全区居民收支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5元,比上年增长5.9%。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9元,增长5.7%。其中,工资性收入21085元,经营性净收入3715元,转移性净收入10024元,财产性净收入5085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2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14971元,经营性净收入4303元,转移性净收入3349元,财产性净收入909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26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207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7平方米。

2020年,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2.12万人,参保率达95.8%。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6.16万人,增长43.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为16.2万人,增长1.8%。全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2.84万人,增长11.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28万人,增长5.3%。

2020年,全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18.7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为1880人。全区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992.4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为519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2个;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3所,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700张;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3所,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床位数150张。全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19.1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06.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852万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因第七次人口普查年度数据未出,故先按预计数公布。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人口相关数据待第七次人口普查年度数据核定后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