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

选择区域:>>

2017年,苏仙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遵循,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省委“创新引领“举措和“开放崛起”战略、市委“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极中之极、极中之核、极中之重”的发展意识,突出“五个围绕”,建设“六个苏仙”,奋力打造“区域发展极、郴州新中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01.4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13.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178.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109.3亿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97万元,增长6.7%。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4.5:59.2:36.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7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71.9%。

2017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66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8人。

2017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八大消费品大部分上涨。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5%,衣着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3.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12.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8%;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5.4%。

二、农业

2017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7.69亿元,增长3.6%;林业1.01亿元,增长12.9%;畜牧业6.08亿元,增长3.9%;渔业1.26亿元,增长2.7%。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2.44千公顷,下降0.3%,产量12.51万吨,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3.74千公顷,增长3.0%,产量0.72万吨,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7.49千公顷,增长9.5%,产量22.67万吨,增长9.9%。烤烟种植面积2.17千公顷,增长7.9%,产量0.69万吨,增长5.3%。出栏生猪63.08万头,增长4.9%;出栏牛1.19万头,增长2.6%;出栏羊13.42万头,下降2.5%;出笼家禽339.91万只,增长1.1%。

2017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4家。共实现销售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2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5.9亿元,增长7.3%,其中实现利润5.4亿元,增长7.0%。

2017年,全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0.21万处,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土石方266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74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公顷。平均年降水量2013.5毫米。人均用水量489.73立方米。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全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4户,实现640人易地搬迁,完成特困移民解困避险搬迁安置126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3208人,完成4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新增农村公办幼儿园1所,补充乡村教师60名,培训乡村教师348名。为6012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两癌”免费检查,为2676名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7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8家,全年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7.1%,重工业增长4.9%。大中型工业增长8.2%;园区工业增长8.2%,其中:苏仙工业集中区增长8.3%,高新技术产业园增长8.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8%,制造业增长8.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分六大支柱产业看,能源增长1.8%,有色金属增长4.9%,化工增长20.5%,建材增长3.7%,机械装备制造增长5.7%,电子信息增长16.3%。全区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3户,比上年减少6户。

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原煤产量19.1万吨,同比下降41.6%;发电量57.21亿千瓦时,下降18.8%;十种有色金属13.5万吨,下降23.8%;水泥181.7万吨,下降16.2%;白银产量2271吨,增长47.9%。

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0亿元,同比增长17.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3.7亿元,增长27.0%。

2017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13.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0.9万平方米,增长9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8万平方米,增长3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83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64个,已竣工项目7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3.8亿元,同比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1亿元,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136.3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投资222.4亿元,增长17.5%。分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85.5亿元,增长19.8%;民生投资83.6亿元,增长18.0%;工业技改投资69.7亿元,增长7.0%。

2017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1.4亿元,同比下降11.8%。商品房施工面积372.2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销售面积102.0万平方米,增长7.0%;商品房销售额52.2亿元,增长28.1%。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发展。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99.3亿元和19.2亿元,分别增长8.5%和20.7%,城乡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56.4亿元,增长20.8%,其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8%;家电类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9.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17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8161万美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出口21541万美元,下降4.2%;进口16620万美元,增长118.8%。

2017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5542万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二产业10335万美元,下降19.4%;第三产业5207万美元,增长35.9%。全区实际到位内资总额46.0亿元,增长16.1%。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发展稳健。2017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4.8%。全区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52.2亿吨公里,增长6.7%,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2.02亿吨公里,增长6.71%;水运客货运周转量0.18亿吨公里,增长3.39%。

旅游市场人财两旺。2017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7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24.4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68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63.26亿元,增长2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91.37万美元,增长22.9%。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支增幅下降。2017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达8.69亿元,同比下降3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2亿元,下降41.35%;上划中央税收2.14亿元,增长20.78%;上划省级税收0.53亿元,增长6.19%。全区公共财政支出22.05亿元,下降7.2%,其中:民生支出18.45亿元,增长24.91%。

2017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6.92亿元,同比下降1.7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0.35亿元,增长8.87%。全区各类保险保费收入15.57亿元,增长58.16%,其中:寿险保费13.93亿元,增长46.49%;财产险保费1.64亿元,增长80.3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7年,全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0.45万个。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在校学生辍学率0.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6%,毕业生升学率79.2%。普通高中招生3013人,在校生8679人,毕业生2326人。初中学校招生5216人,在校生13894人,毕业生3981人。普通小学招生5421人,在校生31146人,毕业生443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0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2690人。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17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20.1%。全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全年专利申请771件,增长60.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7件,增长89.2%;全年专利授权362件,增长56.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8件,增长93.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区共有群众艺术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2个。全年农村放映公益电影2060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7年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3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3个,村卫生室170个。全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3324张,同比增长1.03%。卫生技术人员3365人,增长1.9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6人,增长1.8%;注册护士1614人,增长2.74%。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17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95个,同比增加189个,其中:体育馆4座,运动场35个,游泳池11个,各种训练房31个。全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1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项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4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2017年,全区批准建设用地43.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0.2公顷,补充耕地17.9公顷。年末耕地面积1.47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27万公顷。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建设规模为423.21公顷。

城乡环境继续改善。2017年,全区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0.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95.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157.81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6.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82吨标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1.0%。

2017年,全区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5044公顷。完成造林面积4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07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7.74%,全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7年,全区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人数23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2017年年末总人口38.49万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43.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62万人,乡村人口13.73万人,城镇化率68.33%。

2017年,全区人口出生率14.01‰,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长率6.9‰。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152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14.2万元,均同比增长14.65%。全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28人,增长11.19%;发放扶助金262.6万元,增长10.74%。

全区居民收支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98元,同比增长8.8%。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0元,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21935元,经营性净收入3507元,转移性净收入3126元,财产性净收入3592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2元,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12295元,经营性净收入4617元,转移性净收入480元,财产性净收入1380元。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13。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644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3957元,增长4.7%。全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2.4平方米。

2017年,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31万人,同比增长15.6%,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2万人,增长1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9万人,增长3.1%;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38万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参保人数为19.1万人。全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5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12万人。

2017年,全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379.95万元,年末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为5420人。全区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687.13万元,年末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为4036人。全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740张,收养人员数134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0个。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