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015

选择区域:>>

2015年,苏仙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大力实施“加快两纵两横两带建设,打造山水名城美丽苏仙”总战略,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创业,加强民生保障,积极把握、引领新常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主动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270.9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86.8亿元,同比增长13.2%。按常住人口计,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36万元,同比增长6.2%。

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由4.9:65.0:30.1调整为5.1:62.8:32.1,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2个和2.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7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09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6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八大消费品大部分上涨。其中:食品同比上涨3.1%;烟酒及用品同比上涨3.0%;衣着同比上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同比上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同比上涨4.5%;交通和通信同比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同比上涨1.2%;居住同比下降0.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3.7%。

二、农业

201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2亿元,同比增长3.90%。其中,农业总产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4.5%;林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2.35%;畜牧业总产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1.58%;渔业总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7.6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39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2.68千公顷,同比增长0.4%,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1.4%。油料种植面积3.65千公顷,同比增长3.4%,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14.8%。蔬菜种植面积6.53千公顷,同比下降0.6%,产量20.47万吨,同比增长2.35%。烤烟种植面积1.73千公顷,同比增长8.1%,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14.0%。出栏生猪61.27万头,同比下降0.1%,水产品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4.2%,生猪存栏量32.51万头,同比下降1.1%,家禽出笼量334.12万羽,同比增长4.0%。

全区共有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2家。共实现销售收入36.51亿元,实现利税5.48亿元,实现利润4.38亿元。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18亿元。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00处,投入资金4.2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公顷。解决了1.282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改造县乡公路10.418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1.1亿元,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完成5个;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60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设完成2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1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成100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完成1个,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创建完成1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完成3个;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完成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2个,合作社成员1.4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园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2.1%。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6.6亿元,增长3.6%;全区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6户,比上年增加了1户。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原煤产量31.6万吨,同比下降6.0%;发电量60.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5%;十种有色金属17.2万吨,同比下降0.9%;水泥202.4万吨,同比下降4.7%;白银产量2076吨,同比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0亿元,同比下降34.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下降32.3%。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15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6.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46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61个,已投产项目3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6亿元,同比增长2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亿元,同比下降41.1%;第二产业投资144.3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投资171.1亿元,同比增长35.6%。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22.1%。商品房施工面积4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0%;商品房销售面积5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额24.7亿元,同比增长18.4%。新建(筹集)公共租赁房316套。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持续繁荣。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8亿元和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5.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4.7亿元,同比增长14.8%;家电类实现零售额8.0亿元,同比增长82.6%。

六、对外经济

2015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2529万美元,同比下降27.72%。其中,出口10261万美元,同比下降29.8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0476万美元,同比下降32.3%,加工贸易进出口2053万美元,同比下降33.7%。

全区新签外资项目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2063万美元,同比增长14.14%,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788万美元,同比增长54.7%。实施内资项目72个,其中新建项目42个;实际到位内资总额36.3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引进资金6.58亿元,同比下降5.6%。

七、交通和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健。2015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0.9%。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1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4%;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5.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8%,水路客货运周转量0.2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92%。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15年,全区邮政业务总量0.60亿元,同比增长12.20%。通信业务总量8.4亿元,同比增长22.4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7亿元,同比增长39.5%,移动业务总量3.7亿元,同比增长16.2%,联通业务总量1.9亿元,同比增长16.2%。

2015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6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80.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3.7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实现旅游总收入45.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657万美元,同比增长25.0%。

八、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增幅回落。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1.90亿元,同比下降9.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2亿元,同比下降9.31%;上划中央“两税”1.02亿元,同比下降15.55%;上划中央所得税0.67亿元,同比增长10.46%。全区公共财政支出23.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民生支出18.64亿元,同比增长12.29%。

2015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5.3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9.4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8亿元,同比增长2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5年,全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6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00个。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在校学生辍学率0.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毕业生升学率95.78%。普通高中招生2943人,在校生7667人,毕业生2401人;初中招生4072人,在校生12076人,毕业生3566人;普通小学招生5400人,在校生28223人,毕业生3502人。全区共有幼儿园93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2010人。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3.6%。全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366件,同比增长16.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9件,同比增长38.2%;专利授权211件,同比增长21.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5年,全区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新建博物馆和纪念馆2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170家,艺术表演团体22个。全年农村放映公益电影2113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4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3259张,同比增长3.23%。卫生技术人员3201人,同比增长4.0%,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83人,同比增长4.06%,注册护士1521人,同比增长4.75%。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15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705个,其中,体育馆4座,运动场35个,游泳池14个。全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72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项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3.5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根据2009年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土地面积1339.91平方公里。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2015年批准建设用地89.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31.9公顷,补充耕地46.8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84.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4万公顷。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建设规模为421.27公顷。

2015年,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共21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1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点矿区2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要矿种2个。

城乡环境继续改善。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4.2%,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6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白天67.7分贝。二氧化硫排放859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8972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176.46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3.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59%。

2015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01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54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7.73%。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5年,全区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为0.003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2015年年末总人口37.94万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42.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3万人,乡村人口14.66万人,城镇化率65.66%。

201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10.76‰,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3.63‰。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183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72.72万元,均同比增长22.46%。全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253人,同比增长31.09%;发放扶助金171.78万元,同比增长32.39%。

2015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5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12元,同比增长8.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698元,经营性净收入3679元;财产性净收入1955元;转移性净收入2880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6元,同比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9956元,家庭经营纯收入4445元,财产性净收入392元;转移性净收入1213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0,同比下降0.01。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389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74元,同比增长10.0%。

2015年,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2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万人。全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11万人。

2015年,全区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所。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233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003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9292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560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9073人。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070张,收养各类人员75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0个。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金融数据按市辖区同口径的50%计算。

4、科技成果数的统计口径由原来统计当年企业和个人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变为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项目数。

5、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