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金坛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锚定“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全新目标,勇担“美丽常州金坛样板”崇高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571.57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88.89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7:51.9:44.4。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0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49.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7%。其中,增值税14.64亿元,同比增长30.6%;个人所得税3.13亿元,同比增长58.7%;企业所得税6.73亿元。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412户,注册资金441.40亿元;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0033户,注册资金3830.67亿元。江苏常宝普莱森钢管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提名。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金坛区区长质量奖,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金坛江南制粉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评2021年金坛区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06 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7%。全年粮食总产量17.08万吨,较上年增加2519吨,其中夏粮总产量4万吨,较上年增加2498吨,秋粮总产量13.08万吨,和上年基本持平。
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6.7%,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3.5%,位居全市第一。建成2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个常州市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河蟹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茶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等试验示范,金坛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常州特色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9.99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7.36亿元,同比增长3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5%。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0%。
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全年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431.15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51.74亿元、319.05亿元和240.81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化工及新材料和纺织服装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14.45亿元、105.09亿元。
建筑行业运行平稳。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施工产值430.34亿元,同比增长1.3%,签订合同额607.53亿元。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25.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9.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9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步伐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7.2%,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8.3%和6.5%,第一产业下降50.9%。非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区非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81.8%。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下的项目支撑有力,项目数量与完成额呈现双增长趋势,分别增长92.0%和65.9%。南沿江高铁金坛站、河海大学新校区等52个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39亿元。
招商引资不断突破。全年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63个,协议投资总额553.36亿元。其中:供地项目33个,协议投资总额481.26亿元;外资项目10个,协议投资总额11.82亿美元;单体投资超5亿元或5000万美元项目22个。签约引进项目中“三新一特”产业项目协议投资额占比97.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48亿元,同比增长13.2%。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8.3%、17.0%。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0%、15.2%。
六、开放型经济
外经合作进展顺利。全年签约引进外资项目10个,投产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374家,实现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58亿美元。中德(金坛)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成为全省对德合作的又一高地,集聚速德、舒富、晟达等44家德语区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2亿欧元。牵线德国手工业行会(HWK)与金坛中专联合开办中德国际班,成功举办首届“对话德国——江苏德国合作交流大会”及“2021中德经济论坛暨德国慕尼黑推介会”。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2.90亿元,同比增长23.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12.90亿元,同比增长31.7%,进口60.00亿元,同比增长2.4%。
园区实力持续提升。经开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80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96亿元,工业实际投入121.69亿元,在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并获评第二批省级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华罗庚高新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17.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72亿元,工业实际投入106.11亿元。高新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中航锂电、贝特瑞、飞荣达等项目继续保持高投入强度,牛创新能源项目开启产线技改工作。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能稳步提升。全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5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61公里,航道总里程达30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562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23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678万吨,水路货运量1973万吨,港口吞吐量103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1031万吨,船舶总吨位42万吨,全社会船舶拥有量622艘,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778.6万人次。
旅游产业形式多样。薛埠镇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柚山村、金牛村成功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旅游四季节庆活动,举办2021春到茅山赏花季活动、2021年“中国旅游日”江苏省分会场活动、长荡湖籽虾节、夜生活节、金坛嗨购节、2021美丽中国行·旅游高质量发展(金坛茅山)论坛暨全国主流媒体采风、金坛美食大赛、2021金坛茅山第四届汽摩运动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提升金坛文旅吸引力。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09.38亿元,比年初增加229.51亿元,增长17.9%,其中住户存款562.84亿元,较年初增长9.1%,单位存款946.55亿元,较年初增长24.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86.98亿元,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423.69亿元,较年初增长3.5%,中长期贷款776.51亿元,较年初增长28.6%。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2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1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1.0%;全年各类保险理赔和给付支出5.66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财险赔付支出3.91亿元,同比增长26.3%,寿险赔付支出1.75亿元,同比下降10.8%。
九、科技创新
科研创新活力激发。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52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435件,同比增长31.5%。黄金村软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长荡湖螃蟹”和“指前标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常州市金坛瑞凌焊接器材有限公司获国家专利优秀奖;江苏鹿山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获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金坛雀舌”获省地理标志保护项目立项。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蜂巢能源、中航锂电获评省独角兽企业;永臻科技、久诺建材、鹿山新材料获评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校企合作深入拓展。与常州工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常工院在坛设立技术转移中心金坛分中心,7家企业与常工院科研团队签订产学研委托项目合作协议。深化与河海大学产学研合作,出台全面深化校地融合合作方案,加快承接河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永臻科技、万纳普新材料、普泽环境、常友环保等6家企业分别与四川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大学等高校建立科技副总合作。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江苏金坛基地再次获评为五星级基地,6名博士生获优秀奖补。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成果丰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在校学生69442人,专任教师5474人。3人在常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新增常州市中小学特级班主任2人、高级班主任5人、骨干班主任11人。小升初考生3A率达30%,中考640分以上73人,600分以上767人,均创历史新高;高考600分以上51人,高分段较去年有较大增幅提升;本一(特招)达线753人,达线率60%,较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省华中本一达线率首次破八,达83%。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年末拥有电影院7座,放映场次85644场,观影人数70.9万人次;综合性图书馆1座,藏书71.7万册,接待读者32.8万人次。全区群众文化工作者、群众文艺爱好者和群众文艺团队创作表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美术类作品参加首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评选,选送的舞蹈作品《奶奶门前那口井》成功获奖。举办“梨园百花进万家”戏曲进农村巡演、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等各类主题展演活动。开展精品儿童剧创作,青春剧《野蜂飞舞》在江苏大剧院首演,区锡剧团(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被表彰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医疗服务日益健全。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1家,其中区属医院3家、卫生院12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院8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2人,注册护士2002人。“院府合作”正式达成,与上海一院签约合作共建金坛第一人民医院,为百姓提供更高端优质的医疗服务。提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共组建高效率的家庭医生团队99个,全区总签约220314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贯彻“文化+”“体育+”“旅游+”战略,开展各类体现文体旅融合的赛事活动,举办2021金坛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承办2021年江苏省青少年田径中长跑竞走项群赛。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完成20个全民健身场地,1家体育公园和2公里健身步道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成功举办文体惠民城乡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体育四季联赛,组织参加江苏省健身气功·八段锦网络公开赛,全民健身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稳中有升。年末户籍人口54.24万人,其中男性26.71万人,女性27.5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100。户籍人口出生率4.43‰,人口死亡率8.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6‰。年末常住人口59.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41万人。
城乡收入持续提高。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04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6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1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民生支出分别为19.38亿元、9.07亿元和2.47亿元,同比增长30.1%、7.6%和30.9%。完成改造提升文化一村(一期)、河滨(含北戴)小区2个老旧小区,涉及93栋2561户居民。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九洲里花园四期等项目1083套,基本建成连珠水苑一期等项目3010套。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参保精准扩面,重点推动企业职工应保尽保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扩面。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0288人。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280元/月提高到335元/月,缴费满15年的从310元/月提高到365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从680元/月提高到760元/月,惠及十万余人。实施社保精准扶贫,为1554名重残等四类人员建档立卡代缴居民养老保险。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快提升城乡品质内涵,钱资新城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钱资湖大道西延、乌干路(含桥梁)、汇金路南延和幸安路竣工,思诚路、凌云路路基完成,南沿江涉铁通道中庆升路等6条道路竣工,高铁枢纽配套云锦路、金门路等7条道路全面开工;通过工程措施及信息化手段,完成县府路、胡姬花园等19个堵点改造工程,完成华城路、东二环两处环岛拆除,新增人防地下泊位2000余个。完善慢行系统,钱家路等8处人行道贯通竣工,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范围,引进国家电网、星星能源等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88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12家重点NOx排放企业进行整治评估,完成5个码头堆场扬尘治理项目、50个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项目,开展“清洁城市行动”,加强道路保洁。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34.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8%,优良天数达287天。全区水环境质量5个国考断面4个达标,4个优Ⅲ,达标率和优Ⅲ率均为80%;11个国省考断面10个达标,10个优Ⅲ,达标率和优Ⅲ率均为90.9%。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