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娄底市统计局

2023年3月24日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疫情汛情旱情叠加影响,娄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以务实的工作举措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9.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9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57.39亿元,增长5.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539.6亿元,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52.13亿元,增长4.8%。

图1:2018—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39.3:49.4调整为11.4:39.3:49.3,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7%、40.7%和4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065元,同比增长5.7%。

图2:2018—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5亿元,同比下降7.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71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8.12亿元,增长5.8%。民生支出268.35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4.9%。其中,教育支出69.05亿元,增长3.5%;科学技术支出5.13亿元,增长2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41亿元,增长20.5%;卫生健康支出40.28亿元,增长8.1%;住房保障支出9.43亿元,增长5.8%。

          表1:2022年全市财政收入、支出及增长速度

指标 绝对数(万元) 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90491 -7.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17056 1.0
          其中:税收收入 641864 3.0
                非税收入 275192 -3.3
    上划中央级税收 547131 -4.2
    上划省级税收 26304 -80.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581206 5.8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 439273 -3.4
         教育 690472 3.5
         科学技术 51274 24.5
         文化体育与传媒 37851 -15.2
         社会保障和就业 544076 20.5
         卫生健康 402836 8.1
         节能环保 71842 7.4
         城乡社区 159337 27.7
         农林水 495220 6.4
         住房保障 94263 5.8

图3:2018—202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0.9%,其它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8%;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7%;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5.2个百分点。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52万户,登记企业1.7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4.28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22亿元,同比增长3.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2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77.81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9.45亿元,增长11.2%;牧业产值149.75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17.35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84亿元,增长9.5%。

表2: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万元

3681970

4.0

#农业

万元

1778137

3.0

 林业

万元

94450

11.2

 牧业

万元

1497526

4.3

 渔业

万元

173451

4.1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万元

138407

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4.74千公顷,同比下降0.5%,粮食总产量155.99万吨,减产1.5%;蔬菜种植面积44.1千公顷,增长2.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1.15万吨,增产2.5%;油料种植面积40.67千公顷,下降3.9%,油料产量7.65万吨,增产2.7%;猪牛羊肉产量33.53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30.08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4.09万吨,下降0.5%;生猪出栏410.37万头,增长2.1%,年末生猪存栏277.35万头,下降2.7%;水产品产量9.33万吨,增长1.8%。

表3:2022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55.99

-1.5

 棉花

59.4

-6

 油料

万吨

7.65

2.7

  #油菜籽

万吨

5.64

2.5

 茶叶

万吨

0.86

9.5

 蔬菜

万吨

171.15

2.5

 猪、牛、羊肉

万吨

33.53

4.6

  #猪肉

万吨

30.08

4.4

 禽蛋产量

万吨

4.09

-0.5

水产品产量

万吨

9.33

1.8

年末存栏生猪

万头

277.35

-2.7

全年出栏生猪

万头

410.37

2.1

全年出栏牛

万头

19.35

1.9

全年出栏羊

万头

71.79

5.4

全年28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1.8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1家;1975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34.89亿元,增长6.6%;农民专业合作社8339个,增长7.6%,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6.27万户,增长5%;家庭农场3692个,增长4%。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236个,其中绿色食品232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80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24万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9.6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6.97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4.6%;集体企业增长2.3%,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8.6%,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6%。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增长18.1%,汽车制造业增长1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3.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5%。

图4:2018—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4: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9

按企业规模分

#大中型企业

7.4

 小型企业

6.9

 微型企业

-15.7

按经济类型分

#国有企业

-4.6

 集体企业

2.3

 股份制企业

7.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5

按行业分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0.1

 农副食品加工业

-2.7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

 医药制造业

18.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9

 通用设备制造业

-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21.8

 汽车制造业

18.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3.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5

全年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规模工业企业),原煤产量360.7万吨,同比增长24.3%;生铁1076.6万吨,下降5.6%;粗钢1323.4万吨,下降0.9%;钢材1662.6万吨,下降2.2%;氮肥(折纯)5.1万吨,下降1.9%;发电量129.8亿千瓦时,下降11.4%;焦炭361.0万吨,下降4.4%;纯碱18.9万吨,下降0.5%;锑品6.0万吨,增长5.7%;水泥1005.8万吨,增长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54.94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103.04亿元,下降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77元,比上年增加2.1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8%,比上年降低1.2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7.8%,比上年末上升6.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0.60亿元,同比增长4.8%;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6家,比上年增加1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9.56亿元,增长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2.5万平方米,下降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5.03万平方米,增长1.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6.56亿元,同比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52亿元,增长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24亿元,增长0.4%;金融业增加值81.95亿元,增长9.2%;房地产业增加值99.99亿元,增长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7.21亿元,增长1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9.57亿元,增长5.8%。全年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71.24亿元,增长5.8%,利润总额12.14亿元,下降2.4%。

图5:2018—202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0.91亿吨,同比增长8.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91.6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总量0.31亿人次,增长35.1%,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1.12亿人公里。

年末公路(不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76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83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4.12万辆,增长7.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1.45万辆,增长7.4%。轿车保有量28.46万辆,增长8.8%。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价)13.01亿元,增长5.1%。邮政函件业务20.86万件,包裹业务0.68万件,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8592.88万件,快递业务收入5.8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021年不变价)36.01亿元,增长2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8.1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1.68万户,增长22.8%。

全年旅游总人数3159.75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315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67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20.6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7.7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分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1.7%,非国有投资增长8.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3%,生态环境投资下降7.8%,民生工程投资下降6.6%。

图6:2018—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表5:2022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

增长(%)

行业

比上年

增长(%)

总计

 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25.2

第一产业

-8.9

金融业

-

第二产业

11.5

房地产业

-22.2

 #采矿业

-5.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5.4

  制造业

14.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6

  建筑业

59.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29

第三产业

1.7

教育

36.3

  #批发和零售业

14.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8.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

  住宿和餐饮业

-7.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6.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3.10亿元,同比下降18.1%。其中住宅投资102.92亿元,下降15.5%。商品房销售面积256.6万平方米,下降2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1.7万平方米,下降26.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1.2万平方米,增长8.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2.8万平方米,下降7.1%。

六、贸易外经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69亿元,同比增长2.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71.94亿元,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6.75亿元,增长2.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30.24亿元,增长2.6%,餐饮消费额68.44亿元,增长2.5%。

全年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47.66亿元,同比增长15.1%。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2.8%,饮料类增长1.5%,烟酒类增长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2%,日用品类增长4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1%,中西药品类增长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1%,汽车类增长5.9%。绿色智能商品中,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6.9%,新能源汽车增长341.6%。

表6: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零售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98.69

2.6

按经营地分

#城镇

671.94

2.6

 乡村

126.75

2.7

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

247.66

15.1

  #粮油、食品类

39.41

12.8

   饮料类

4.31

1.5

   烟酒类

7.44

6.9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0.14

-5.2

   化妆品类

2.68

-11.7

   金银珠宝类

1.22

2.3

   日用品类

11.58

44.2

   五金、电料类

4.43

8.7

   体育、娱乐用品类

0.18

10.7

   书报杂志类

0.92

1.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1.78

15.1

   中西药品类

8.13

8.1

   文化办公用品类

3.08

2.2

   家具类

0.83

-5.7

   通讯器材类

0.50

2.5

   石油及制品类

79.81

30.1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7.99

-1.3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11

66.0

   汽车类

44.51

5.9

全年进出口总额200.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额103.4亿元,增长166.7%,进口额96.8亿元,下降32.0%。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93.4亿元,增长184.7%,加工贸易出口10亿元,增长67.6%。从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7.5亿元,增长19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亿元,增长144%。分商品类别看,钢材出口24.9亿元,增长562.5%,鞋类出口12.1亿元,增长31%,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8亿元,增长165.4%,箱包及类似容器4.6亿元,增长38.8%,陶瓷产品出口2.1亿元,增长100.3%。分产销国别(地区)看,出口美国10亿元,增长35.8%,出口中国香港2.1亿元,增长56.4%,出口东盟26.2亿元,增长369.3%,出口欧盟7.2亿元,增长93%,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1亿元,增长250.1%,出口RCEP37.1亿元,增长227.3%。

表7: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绝对数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进出口总额

200.3

10.5

出口额

103.4

166.67

按贸易方式分

其中:一般贸易

93.4

184.7

          加工贸易

10

67.6

按重点商品分

其中:机电产品

27.5

194.7

          高新技术产品

3.6

144

          农产品

1.5

-15.3

进口额

96.8

-32.03

按贸易方式分

其中:一般贸易

94.1

-33.3

         加工贸易

1.1

-5.5

按重点商品分

其中:机电产品

5.2

-9.7

          高新技术产品

3.4

-3.8

          农产品

0.2464

94.9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510万美元,同比增长83.6%,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内联引资)667.6亿元,增长13.9%。

七、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59.61亿元,比年初增加390.6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13.05亿元,比年初增加281.6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20.88亿元,比年初增加93.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64.98亿元,比年初增加247.0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31.72亿元,比年初增加73.6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3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73.34亿元。

表8:2022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余额(万元)

增长(%)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7596138

16.5

 其中:住户存款

21130458

15.4

     非金融企业存款

3208754

40.8

          财政性存款

196770

-17.0

          机关团体存款

2892257

1.4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162185

9793.1

          境外存款

5714

21.8

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

3906462

136.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7649780

16.3

    其中:住户贷款

7317183

11.2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10332509

20.2

          境外贷款

88

-4.6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

3088980

1.9

       #中小微企业贷款

5477759

16.3

       #农、林、牧、渔业贷款

80748

67.4

       #制造业贷款(不含票据贴现)

1262750

35.4

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

2470059

35.6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7561432

16.5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7644229

16.2

年末1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证券交易额2734.9亿元,同比下降2.4%;1家期货公司成交金额1137.12亿元,下降37.3%。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7.22亿元,增长7.0%,其中寿险收入34.11亿元,增长10.5%,健康险收入14.95亿元,下降3.0%,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1.69亿元,增长1.8%,财产险收入16.47亿元,增长11.0%。原保险赔付支出24.78亿元,增长14.3%,其中寿险赔付5.93亿元,增长26.5%,健康险赔付7.48亿元,增长16.8%,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0.43亿元,增长14.9%,财产险赔付10.94亿元,增长7.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普通高校4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4万人,在校生4.64万人,毕业生1.2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9万人,在校生5.56万人,毕业生1.59万人;41所普通高中招生3.31万人,在校生9.54万人,毕业生2.91万人;261所初中学校招生6.22万人,在校生17.51万人,毕业生5.46万人;728所普通小学招生5.12万人,在校生34.95万人,毕业生6.17万人;特殊教育招生506人,在校生3149人,毕业生36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91万人;各类民办学校533所,在校学生12.4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480.6万元,资助中职学生4.51万人次。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558.3万元,资助高校学生0.68万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676.6万元。

年末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签订技术合同73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4.98亿元。专利授权量25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63件。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分别为39件和308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8.3亿元,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183.2亿元,增长4.7%。

年末有检验检测机构69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5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41家,特点设备2.02万台。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5.1%,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2项。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1.95万幅。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4个。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4285个,其中医院131个,乡镇卫生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卫生室3137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893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2.6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3万人,注册护士1.13万人;医院床位数2.31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0.6万张。

年末有各类体育场地9846个,其中体育馆823座,运动场226个,游泳池38个,各种训练房310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25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74.9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79个。

十、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已发现矿种57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8种,其中新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6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8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5.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5.6%

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及以上的断面比例100%;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优良率为89%;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9.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4.3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5平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47千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1起,死亡73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为0.0378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2.145人/万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46.7万人,常住人口376.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2.37万人,乡村人口193.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50%,比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74万人,出生率为7.25‰,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为7.75‰,自然增长率为-0.49‰。

表9: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376.01

100

    其中:城镇人口

182.37

48.50

          乡村人口

193.64

51.50

    其中:男性人口

192.53

51.20

          女性人口

183.48

48.80

  其中:0-15岁人口(含不满16周岁)

90.04

23.95

        16-59岁人口(含不满60周岁)

216.07

57.46

        60岁及以上人口

69.9

18.59

          #65岁及以上

61.27

16.29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8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5元,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21190元,经营净收入3347元,转移净收入9956元,财产净收入22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2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7395元,经营净收入3746元,转移净收入5416元,财产净收入1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2:1缩小为2.20:1。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17元,比上年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63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64元,增长6.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6%。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为4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为84.1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4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7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2.22万人,增长1.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33万人,增长4.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0.9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1.0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1.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3.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05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95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58万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8090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9.55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83亿元。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12588张,收养人数3744人。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2085张,养老机构服务人数3648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058个。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收入和支出、住房面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娄底调查队;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汽车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固定电话用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邮政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市文旅广体局;进出口、内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娄底中心支行;证券、期货数据来自市政府金融办;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质量检测、行业标准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矿产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