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

选择区域:>>>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8413日)

2017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两聚一高"、"两大目标",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全年实现GDP3387.4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4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39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5.60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0:41.7:48.3。人均GDP69103元,比上年增长6.9%,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235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上涨1.9%。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其中衣着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0%、食品烟酒类下跌0.2%。占食品权重较大的鲜菜、畜肉、蛋类等价格分别下跌3.8%3.4%7.5%,受此影响,食品价格指数出现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5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934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2%,保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2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39万人,创业培训3.08万人。大力实施"创响淮安"主题行动,成功获批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13个、创业型社区(村)120个、创业型园区1个。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不强,富民增收和脱贫攻坚面临新挑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等。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67.56万吨,比上年增产9.01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173.96万吨,增产3.39万吨,增长2.0%;秋粮293.60万吨,增产5.62万吨,增长2.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0.57万亩,增加0.5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1.55万亩,减少2.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3.72万亩,减少1.93万亩。完成成片造林2.83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5.95万吨,下降0.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9.2万千瓦,增长1.1%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1.98亿元,连续7年超30亿元城市水利建设质态提升,渠北运西片水系连通、古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15项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有力推进,一批城区闸站得到除险加固和改造出新,城南、韩侯、清隆桥等一批泵站得到全面拆建提升。农村水利建设不断加强,重点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河道疏浚及河塘整治、小农水重点县、农村桥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9万亩、旱涝保收田13.9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1万亩,新增区域供水受益人口156万人涟水五岛湖公园顺利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马湖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境内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增加至14家,其中国家级9家。创新施行"双总河长"领导机制,市县(区)乡村四级7000余名河长到岗履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57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其中,轻工业增长7.9%,重工业增长7.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下降0.3%、集体工业增长4.0%;股份制工业增长7.4%;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2%;利润总额增长11.3%

特色产业集聚发展。"4+2"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增长11.2%,其中电子信息、食品、特钢与装备制造、盐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产值增长超过10%。时代芯存、比亚迪智能制造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淮安,德淮半导体、澳洋顺昌、敏安电动汽车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3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6.6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50.77亿元,增长5.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9.5亿元,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较快扩张。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3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工业投资1715.68亿元,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303.06亿元,下降5.7%。民间投资2045.15亿元,增长14.8%,占全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0%,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9.01亿元,增长23.6%。其中,城市建设投资165.23亿元,增长83.2%,内环高架快速路一期工程投资37.22亿元,高铁商务区投资近20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70.07亿元,增长10.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7.02亿元,增长6.4%。按消费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83.65亿元,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44亿元,增长7.5%

消费热点保持活跃。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吃穿用类消费增长平稳,食品类消费增长1.6%、服装类增长2.1%、日用品类增长6.1%。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19.3%17.6%13.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6.4亿元,增长21.5%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30.03亿美元,增长13.6%;进口16.33亿美元,增长103.2%。外资企业进出口额31.7亿美元,增长46.4%。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63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4户,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9户。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日本大阪展等境内外展会260余家次,引导20多户企业与Google体验中心达成合作,创成理士电池、共创草坪等7个省级国际知名品牌。

利用外资质态提升。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占比56.5%。新设立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17.5亿美元德淮半导体增资、3.9亿美元敏安电动汽车增资等重大产业项目及融盛融资租赁等新业态项目落户。完成外经营业额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投资加大。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宿扬高速淮安段在沿线率先建成,503省道淮安机场连接线建成通车,235346省道涟水绕城段、235国道盱眙明蛤段、348省道洪泽南环段等项目建成通车。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桩基、墩身基本完成。淮安东站4.5万平方米高架站房方案得到铁总认可,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完成项目核准和工可审查,新港二期建成投入试运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7公里,一级公路里程73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475公里、桥梁88座。

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27亿吨、周转量389.8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5%4.8%。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增长16.4%;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0亿吨,增长10.8%。淮安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通航城市增至25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28.64万人次,增长49.3%。新增24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开通率84.5%。新增4个国家3A级物流企业,全市3A级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26个,省重点物流基地增至10家。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邮政业务收入29.61亿元,增长4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户,下降14.7%。移动电话用户445户,增长3.9%。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84.01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3.66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1704.53万美元,增长9.4%。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934.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40万人次,增长31.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1家,4A14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星级旅游饭店37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110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旅行社4家。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3912人。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6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7.06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6.8%,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51亿元,其中民生类支出334.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9%,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32.67亿元,增长12.0%,其中住户存款1483.10亿元,增长9.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89.29亿元,增长21.1%,其中:大型企业贷款132.88亿元,增长27.3%;中型企业贷款755.44亿元,增长24.2%;小微企业贷款611.12亿元,增长21.9%,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40.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6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34.3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16782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10820件,比上年增长38.3%;专利授权7331件,其中企业专利授权4913件,比上年增长14.2%;发明专利申请4547件,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3249件,比上年增长289.1%。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科技产业园1个。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授牌。新获批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89万平方米。

科研实力提升显著。新增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2个省级产学研联合重大载体,全市有省级联合重大载体9个。组织实施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项目59项。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个。新增市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36户。新获批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8个,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全年新引进"淮上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6个。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人才总量53.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8.51万人,当年新增1.82万人;有高技能(具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才12.03万人,当年新增1.26人,其中技师841人、高级技师27人。全市共有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4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首席技师项目25个。共有359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其中当年新增6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3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5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成规模幼儿园893所,在校生88.46万人,专任教师5.55万人。其中:成规模幼儿园433所,在园幼儿17.56万人,幼儿教师0.91万人;小学246所,小学生35.17万人,小学教师1.95万人;初中160(37所九年制学校),初中生15.48万人,初中教师1.32万人;高中31所(含5所完全中学),高中生7.21万人,高中教师0.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6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0.31万人;高校7所,大学生6.96万人,高校教师0.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0.0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0.0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4.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17平方米。全年提档升级33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成张纯如纪念馆。全市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美术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2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90个(符合"八个一"标准)。其中4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站。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总户数62.7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

卫生资源总量增加。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75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综合医院38个、专科医院14个、中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4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8647张,其中医院17876张、卫生院8359张。卫生技术人员3.2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684人,注册护士145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7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3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725人。建成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成功创成"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

体育事业成果显著。成功举行第二届国际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国际篮球3X3挑战赛、全国田径大奖赛、2017中国﹒淮安"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等9项国际级赛事、5项省级赛事。组队参加省第十九届运动会,获金牌53枚。组队参加24个大项496个小项省级青少年比赛的金牌角逐,取得金牌63枚。投资280万元,在恩来干部学院建成体育主题公园,促进体育健身与生态相融合。投资500万元,新建健身步道75公里,笼式足球场4片,拆装式游泳池1个;为主城区20个街道配置健身设施;建成乡镇多功能运动场42个,5个重点中心镇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现全市110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地的全覆盖。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4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淮安市和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获得环保部正式复函,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启动新一轮生态示范创建,金湖县建成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8天,优良率67.9%;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优良率81.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0分贝,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9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960吨、298吨、3205吨和2267吨。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变动。年末户籍人口560.90万人,比上年下降6.66万人,其中男性287.92万人,女性272.9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9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25%。人口出生率10.97‰,死亡率7.45‰,人口自然增长率3.52‰。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6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88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1元,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26元,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9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80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13万人,增加2.7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3.66万人,增加2.0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00万人,增加2.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5.99万人,增加1.68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0.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6.2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0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年共为29.9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67.97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8》公布为准。

(2) GDP、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增速。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