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2008年3月31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干奔小康,建设新淮安"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6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68.39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66.21亿元,增长16.0%。全市人均GDP1.56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6.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0:46.9:34.1变为17.1:48.1:34.8。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年末城市化水平39.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0%。市区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类上升11.3%,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8%,衣着类上升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升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居住类上升2.5%。
  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中心城市集聚力还不强,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持续增收的渠道还不宽,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406.24万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夏粮总产量15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5.9%;秋粮总产量25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5%。棉花总产量1701吨,比上年下降27.7%。油料作物总产量11.14万吨,比上年下降29.5%。蔬菜总产量257.12万吨,比上年下降3.9%。其他农作物中,蚕茧总产量2767吨,比上年下降28.2%;茶叶总产量59吨,比上年增长7.3%;水果总产量4.16万吨,比上年下降16.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4%。生猪出栏279.10万头,比上年增长13.9%;家禽出栏5367.20万只,增长15.8%;猪牛羊肉18.72万吨,增长9.6%;禽蛋总产量15.46万吨,增长4.1%;牛奶总产量3.68万吨,增长20.5%。全年水产品产量25.42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18.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拖拉机拥有量19.70万台,增长0.2%;联合收割机1.11万台,增长2.0%;旋耕机16.94万台,增长6.7%;农用运输车8177辆,增长1.9%。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01亿元。南水北调淮安境内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增补完善工程、南水北调淮安市截污导流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成投资8630万元,全市共投劳426万工日、出动机械2543台套,完成土石方5850万方;加固圩堤310公里,疏浚县乡河道367条1390公里,整治367个村村庄河塘工程;新建及改造小沟以上建筑物6378座,新建防渗渠道313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2.17亿元,增长12.4%;集体工业增加值17.98亿元,增长21.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42.79亿元,增长19.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29.60亿元,增长17.9%。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3.15亿元,增长14.8%。全年完成轻、重工业增加值116.40亿元、152.65亿元,分别增长16.2%和20.5%。全年工业用电59.07亿千瓦时,增长20.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盐
万吨
304.44
18.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97.93
17.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72.36
19.1
白酒(折65 度,商品量)
万升
3933.80
27.2
卷烟
亿支
256.70
3.7
化学纤维
万吨
8.69
14.6
万吨
7.64
33.7
万米
3588.25
10.2
服装
万件
3050.46
-6.5
人造板
万立方米
30.67
14.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9.88
6.8
化肥(折100%)
万吨
18.10
-1.2
化学农药
6195.00
-12.1
肥皂
万吨
6.94
29.6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35
96.2
轮胎外胎
万条
1054.18
4.3
水泥
万吨
213.82
22.4
钢材
万吨
218.57
17.8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277.00
9.1
电力电缆
万米
6311.10
-24.0

  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实现利税118.26亿元,增长32.5%,其中利润51.81亿元,增长4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5.34,比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
  全市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277.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8.57亿元,增长28.2%;安装工程产值7.30亿元,增长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7.09万平方米,增长4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2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92.76亿元,增长22.4%;农村完成投资32.31亿元,增长19.2%;房地产完成投资102.15亿元,增长54%。
  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24亿元,同比增长80.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27.59亿元,增长27.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27.10亿元,增长27.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1.39亿元,增长27.8%。
  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23.68万平方米,增长58.0%;销售额80.38亿元,增长89.6%,其中住宅销售额69.11亿元,增长98.7%。年末空置商品房屋面积0.8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1.30亿元,增长16.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8.10亿元,增长17.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1.10亿元,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33.55亿元,增长28.7%;其他行业零售额4.75亿元,增长10.0%。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8.0%;粮油类、肉禽蛋类分别增长96.1%、118.8%。
  年末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15家,实现成交额69.41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出口9.20亿美元,增长39.7%;进口5.28亿美元,增长45.2%。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30亿美元,增长40.8%;加工贸易出口3.90亿美元,增长38.1%。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为2.20亿美元、2.03亿美元、0.77亿美元和0.62亿美元,分别增长48.0%、34.0%、66.6%和2.5%;对中东、非洲、东盟的出口分别为4840万美元、4837万美元、4616万美元,增长42.6%、23.3%和56.9%。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96家,其中新增出口实绩企业85家。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以上企业27户。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7个;协议注册外资7.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52亿美元,增长124.2%。新批设立百隆实业、达方电子以及富士康二期等总投资超过一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个,超过2006年度以前的历年总和。外经贸企业万邦香料成功在新加坡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海外上市零的突破。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1.76亿美元,增长15.9%。新派劳务人员6199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全年共承揽了6个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其中超500万美元的项目4个,比上年增长1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运量4734万吨,比上年增长12.5%;货物周转量67.09亿吨公里,增长15.5%;客运量4290万人,增长14.8%;旅客周转量36.32亿人公里,增长13.9%;港口货物吞吐量3606万吨,增长15.0%。全市年末公路总里程(含村道)10088公里,比上年增加1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52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26.64亿元,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332省道金宝南线金湖段、淮涟一级路、南互通及西互通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10.9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7.3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61.0%和105.1%。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81亿元,增长19.0%;邮政业务收入1.74亿元,增长17.0%。全市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53.13万户,比上年下降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6.80万户,新增32.09万户,增长33.9%;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16.94万户,增长49.9%,其中宽带网接入用户14.69万户,增长63.0%。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35.4%。其中,国内接待733.29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60.04亿元,增长36.0%。入境游客27592人,增长10.7%。外汇收入2229万美元,增长23.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12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58.05亿元,增长27.1%;一般预算收入51.40亿元,增长39.1%;社保基金收入11.39亿元,增长37.1%。
  全年财政总支出1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3.09亿元,增长33.7%;社保基金支出11.30亿元,增长37.5%。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3亿元,增长9.8%;公共安全支出5.95亿元,增长26.8%;教育支出19.72亿元,增长5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7亿元,增长27.9%;医疗卫生支出3.90亿元,增长27.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26亿元,增长44.8%;农林水事务支出7.36亿元,增长23.4%;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4.99亿元,增长124.3%。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594.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11亿元,增长15.4%;本外币贷款余额409.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93亿元,增长20.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589.98亿元,增加78.63亿元,增长15.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8.48亿元,增加29.52亿元,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396.32亿元,增加63.56亿元,增长19.1%。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现金支出2065.41亿元,增长19.3%。货币回笼54.32亿元,增长13.5%。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7亿元,增长28.0%;寿险收入12.00亿元,增长6.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74亿元,下降15.6%。全年保险赔付及给付支出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2.50亿元,增长16.1%;寿险给付2.54亿元,增长50.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00.55亿元;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7个;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4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组织申报省以上火炬18项,星火计划87项;新批准设立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全年申请专利1995项。
  全市共有幼儿园328所,在园幼儿11.74万人;小学492所,在校生35.14万人;普通中学214所,在校生35.44万人;职业高中21所,在校生5.25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7所,在校生9.84万人;普通本科院校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所,在校生6.2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24万人。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3.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淮海戏《豆腐宴》剧中麻叔角色扮演者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填补了淮安中国戏剧最高奖的空白;淮剧《吴承恩》、淮海戏《临时爸爸》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洪泽中国水文化节暨水上旅游节、盱眙中国龙虾节、金湖中国荷花节、涟水中国白鹭节等各类大型节庆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耀眼的形象。新建18家乡镇文化站、296个"农家书屋"。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波转播发射台2座,电视台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2座,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1万户,比上年增长16.0%。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646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综合医院31个,专科医院6个,中医院7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7个,卫生院13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044人,注册护士485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38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3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7.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9.0%。
  组织了第12个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了万人自行车环开发区行、和谐淮安欢乐大巡游、万人健步走等群众性体育活动400多项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建成11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88个乡镇健身中心。承办了3项全国比赛、4项次省级比赛、举办了市级各类比赛30多项,被省体育局授予承办全国竞赛、省级竞赛"优秀赛区"称号。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3人次取得世界杯分段赛冠军,1人次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2人次获得亚洲比赛冠军,7人次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参加省青少年年度比赛共夺得金牌40.5枚。

  十一、环境和资源

  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5.5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8天,达良率87.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6%;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5.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上以,主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达标率100%。涟水、洪泽、盱眙和金湖四县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楚州区、淮阴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厅验收;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3个;建成5个市级优美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和14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34.0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增长2.3‰;全年出生6.13万人,死亡5.43万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10.2‰,人口自然增长率1.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4元,比上年增长16.4%;人均消费性支出8213元,增长16.0%。农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3元,增长13.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838元,增长19.6%。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员39.60万人,覆盖面为99.0%;全市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0.68万人,当年实现扩面净增参保职工4.67万人,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11.21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08亿元;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9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9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3万人。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公报中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以《淮安统计年鉴-2007》公布数字为准。

  撰稿人:张积宏签发: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