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压苦干,迎难而上,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力实施“一三五六”经济发展思路和“环境立县”、“开放兴县”、“强工富县”发展战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跨过40亿元台阶,为41.8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76元,比上年增加427元。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31.6:30.9:37.5调整为34.9:26.7:38.4。

推进“三化”取得成效。我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农业格局,烤烟、辣椒、猕猴桃、名贵鱼、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烤烟种植面积17221公顷,年销售收入5.8亿元,增长.30.4%,实现税收7500万元,增长54.0%。全县坚持走“园区兴工,工业富县”之路,发展壮大6个特色工业小区,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聚集。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7%,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7%,比上年高0.8个百分点;县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57.3%,比上年高8.9个百分点。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在城镇规划、经营、管理方面是近10年来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荣获“湖南省文明县城”称号,“一体四翼”和乡镇“六个一”工程成效突出,城市化水平为27.84%,比上年高2.54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33.85%,比上年高3.09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658人,比上年末减少4.1%。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就业率为71.8%,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66人,新安置失业人员1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2002年我县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战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逐步完善了“一站式”服务体系,组建了证照服务中心和税费统征中心,打造了交通“绿色通道”整治“四乱”行为。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民负担减轻。全县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对“黑恶”势力和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外贸出口总量小。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2644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8297万元,增长19.0%;牧业产值52188万元,增长2.0%;渔业产值6092万元,增长16.0%。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312743吨,减少2.6%;油料7762吨,增长10.3%,烤烟43044吨,增长5.9%,水果62425吨,增长0.7%。出栏肉猪69.24万头,增长4.8%;出栏牛0.65万头,增长3.2%,出栏羊2.2万只,增长46.7%;水产品产量11000吨,增长12.6%。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7732公顷,比上年增加282公顷,其中早稻调减174公顷;优质稻面积1673公顷,增加541公顷。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17221公顷,增长3.0%,蔬菜和果用瓜面积分别由上年的7.6千公顷和1.91千公顷增加到8.68千公顷和1.93千公顷。此外,还增加了花卉和绿化用草等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全县引进推广种公猪56头,良种母猪5600头,覆盖率达75%,三元杂交猪占出栏猪总数74.2%。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全县投入草食动物开发资金2000万元,新增养羊、养牛专业户190户,新增网箱养鱼面积200亩。2002年全县养殖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0.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建设取得成效。2002年,全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380处,已完成项目6830处,投入资金4080万元,完成土石方44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4.61万千瓦,增长9.4%。全年人工造林2087公顷,增长55.7%,年末有林地面积194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80万元,年内又有4000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2002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6.29亿元,增长10%,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9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19万元,增长39.12%,比上年高16.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412万元,下降23.6%;重工业增加值27507万元,增长54.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021万元,增长12.03%。集体工业增加值5628万元,增长70.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912万元,增长59.62%。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2002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127万元,增长53.1%。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5688万元,增长57.0%。新产品产值率7.36%,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98.17万吨,增长6.34%;铅精矿46389吨,增长14.65%;锌精矿59698吨,增长14.65%;水泥39.58万吨,增长17.59%;发电量21632万千瓦小时,增长56.06%。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289万元,增长24.60%;县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27.58%,比上年提高22.8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额2180万元,增长24.6%。县乡企业亏损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建筑业发展加快,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514万元,增长26.9%。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4万元,是上年的48倍,税金总额432万元增长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1万平方米,增长1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3万平方米,减少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057万元,增长36.62%。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7502万元,增长46.4%。其中集体和个人投资分别为13789万元和29766万元,分别增长23.7%和29.1%。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332万元,增长26.2%;更新改造投资9663万元,增长57.3%;房地产开发投资2560万元,增长32.4%。其他投资5947万元,净增4.3倍。年内新开工项目67个,上年增长109.4%,竣工项62个,增长63.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在建重点建设项目10个,完成投资3.6亿元,为年计划的116%,比上年净增1.4亿元。四大家办公楼的建设,工业园及桂加公路建设不断掀起高潮。农村水利建设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380处。程控电话普及率提高,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扩大,网络建设加快。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建设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社会货运量3354万吨,比上年增长15.95%。客运量3249万人次,增长16.77%。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0558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81%;旅客周转量85878万人公里,增长18.24%。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8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93万户,增长4.05%,电话普及率9.96%,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互换网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18万户,增长8.36%,互联网用户2091户,增长6.73%。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993万元,增长10.6%。其中县的零售额62756万元,增长10.5%,县以下零售额70237万元,增长10.6%。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19734万元,增长1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0.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0312万元,增长1.8%。大型市场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2002年,限额以上超市6个,商品成交额2.5亿元,增长112%。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全年消费品价格综合指数98.3%,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发展,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达33521户,从业人员8.9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12.5%。实现产值36.01亿元,增长6.7%。上交税金5968万元,增长12.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出口总额222万美元,增长4.6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60万美元,增长83.53%,完成劳务输出93名,比上年增加27名。

旅游业迅速发展。2002年,我县旅游业投入1200万元,招商引资200万元,全年开发旅游项目2个,规化旅游景区4个。全年接待外来游客12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元,增长2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762万元,增长19.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516万元,增长21.74%,上划中央“两税”5246万元,增长17.83%。地方财政支出32863万元,增长38.6%,其中城市维护费支出378万元,增长108.84%。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15亿元,新增2.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2亿元,新增1.97亿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4亿元,新增63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78亿元,新增214万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3.93亿元,增长20.7%,现金支出63.68亿元,增长19.3%。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906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财产险收入746万元,增长6.6%;寿险收入3160万元,增长61.6%。赔付支出1220万元,同比下降17.9%。综合赔付率为31.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研成果显著。2002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95人,增加96人。科教计划发展项目23项,其中星火项目13项,科研项目4项,推广项目6项,实施今年科技项目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7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计划项目5次,申报新产品1项,共有5个项目通过市级鉴定验收。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县评定8项。专利申请完成15件,培育专利试点企业1个,技术合同登记401项,技贸成交额7295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4154万元,增长101.7%,创利税1632万元,增长56.3%。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教育以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0263人,毕业生11618人,招生数20738人。全县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体育合格率100%,初中、小学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分别为98.12%和100%。全年共有1824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1108人,录取1089人,其中本科生515人,增长23.8%。成人招生报考人数871人,本、专科录取443人,自考2830人,本、专科毕业生365人。全年初中、小学辍学率为3.5%和0.19%,分别比上年下降0.84和0.1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升学率99.08%,比上年上升0.2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2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0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7万户。全年发行全国性和省、市级报纸369万份。各类杂志27万册,出版发行《桂阳报》52期1.5万份。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7个,卫生工作人员19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09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307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17张。农村村村有医疗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县运动员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6数,银牌23数,铜牌16数。全县共举办乡以上运动会85次,参赛人数达4525人次,全民健身运动有声有色,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38.6%,体育达标学生占全部学生的92.3%。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县通过开展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桂阳环保世纪行”的活动,提高了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总投资4500万元,工业废水废气处理率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6%。目前我县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饮水源保护区完成型,烟控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噪声达标区面积5.3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78.20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市镇人口21.77万人,乡村人56.43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47‰,死亡率为4.23‰,自然增长率为7.24‰,上升1.36个千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90.35%。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6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40元,增长22.49%,增加2062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2.4平方米和31.6平方米。比上年均有所增加。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21272人,离退休人员8817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8300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2275人。2002年末全县社会福利床位274张,收养人数1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