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至上、群众实惠第一”的要求,认真贯彻“一三五六”经济发展思路和“三不卖”经营理念,强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2004年,全县GDP为53.41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12.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554元,比上年增加142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765元,比上年增加113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8:32.7:38.5。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提速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18.4%,占GDP比重达27.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91%,拉动GDP增长4.58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34.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4%,比上年高17.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55.77%,比上年提高58.7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打造“桂阳金叶”品牌成效显著。烤烟产销形势发生了“三个重大转变”:由过去难以找市场到现在烟厂主动来办基地;由过去贷款难回笼到现在烟厂主动先打预订金;由过去烟草公司请求银行贷款到现在银行主动要求给烟草公司放款。全年落实烤烟合同种植面积17.2万亩,收购烟叶50.1万担,全县收购均价每担672元,在全省、全国都排第一,收购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实现烟叶特产税6874万元,烤烟产业对全县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桂阳金叶”已成为全省唯一的年产值过4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农产品。2004年烤烟产值为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投资3.9亿元完成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高标准建设了欧阳海广场系列工程、蔡伦文体休闲广场、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汽车总站、龙潭西路和桂阳一中、三中扩建等市政重点工程。县城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逐步配套,品位不断提升,县城规模更加磅礴,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14.2平方公里。特别是欧阳海广场系列工程已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场所。城镇化水平为32.75%,比上年高2.27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40.78%,比上年提高3.82个百分点。

九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九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其中:通乡公路改造投资近8000余万元,完成通乡公路8条153.8公里和通村公路180余公里,顺利实现通乡公路攻坚战3年计划2年完成目标。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0332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83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2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6%。

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通过全力打造“平安桂阳”,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实现了“六无”目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城乡居民放心食品药品工程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得到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人均税费支出19.2元,比上年减少17.8元,下降48.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欠合理,特别是二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7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粮食总产量321499吨,比上年增长7.56%;油料7305吨,减少5.04%;烟叶46392吨,增长4.2%;大豆15291吨,增长11.01%;水果71754吨,增长6.63%;蔬菜231329吨,减少1.1%。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7.8:7.8:29.1:4.2,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86千公顷,增长5.4%,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2.54千公顷,增长24.3%,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34.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2.94千公顷,减少4.9%;药材种植面积为0.98千公顷,增长44.1%;烟叶播种面积15.68千公顷,增长3.5%;蔬菜播种面积8.60千公顷,增长9%。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县畜牧业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出栏肉猪73.94万头,增长3.5%;出栏牛0.8万头,增长9.6%;出栏羊3.05万头,增长22%。肉类总产量5.68万吨,增长1.4%,禽蛋产量0.47万吨,增长2.9%。渔业稳步增长。渔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9.0%;水产品产量13200吨,增长11.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702处,完成工程4526处,投入资金4526万元,完成土石方321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公顷,解决0.98万人、0.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业机械总动力28.30万千瓦,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9.06万吨,增长0.3%;农村用电量7070万千瓦小时,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8%,拉动GDP增长4.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34.4%,其中有色金属加工业、原煤采掘业、石墨加工业、建材等五大行业完成增加值5.97亿元,增长36.1%,全县产值有过亿元的企业4个,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长38.3%。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产量94.3万吨,增长56.1%;水泥产量29.8万吨,增长18.3%;发电量11919万千瓦小时,增长19.0%。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9%,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5.77%,比上年提高58.7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1万元,增长1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万平方米,减少2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减少3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城镇投资13.98亿元,增长43.3%,高出全社会投资9.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化。其中采矿业投资1.66亿元,增长253.2%,农林牧渔业投资0.26亿元,增长241.4%,交通运输业投资1.97亿元,增长155.8%,电力生产及供应业投资1.94亿元,增长105.4%,制造业投资1.46亿元,增长60%。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2004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22亿元,比上年增长83.4%。按行业分,采掘业投资1.56亿元,增长231.1%;制造业投资1.46亿元,增长60%;电力生产及供应业投资1.94亿元,增长105.4%。

通乡通村公路和城乡电网改造工作成效斐然。投资近80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8条总长153.8公里通乡公路改造,新修改造通村公路180多公里,实现3年计划2年完成目标,地方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电力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结束了山区乡不通高压电、不通程控电话的历史。引资新建了投资1.1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和3个110千伏变电站。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全省县级一流的疾控中心和传染病病区。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欧阳海广场系列工程胜利竣工,县治新大院2004年底顺利搬迁,蔡伦文体休闲广场、桂阳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全面完工。桂嘉公路、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县的零售额7.98亿元,增长14.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0%;县以下零售额8.65亿元,增长12.9%,占消费品零售额的5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2亿元,增长13.4%;餐饮业2.6亿元,增长16.5%,其他行业零售额4085万元,增长7.19%。住宅、电脑、通讯器材、文化消费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2004年,大型超市达到7个,商品成交额4248万元,增长12.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有新突破。全县共引进并启动招商引资项目225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224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完成307万美元,外派劳务104人,实现境外办企业1家;实际利用内资9.03万元,增长72.2%。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4年,我县旅游业投入620万元,招商引资518万元,全年开发旅游项目2个,规划旅游区3个。全年接待外来游客15.58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96万元,增长2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社会货运量4968万吨,比上年增长29.71%;客运量4477万人次,增长21.7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6132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6%;旅客周转量118417万人公里,增长24.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531万元,增长2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0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含联通移动)13823万元,分别增长4.7%和2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5181户,比上年净增3681户,电话普及率9.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7750户,净增10450户。互联网用户数6424户,增长10.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突破”。2004年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003亿元,同口径增长46.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9亿元,同口径增长18.4%,上划中央“两税”7775万元,增长40.0%。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6395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3.13%,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80亿元,比年初新增5.4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35亿元,比年初新增4.38亿元,同比增长23.1%;企业存款余额3.02亿元,比年初增加0.85亿元,同比增长39.3%。县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0.5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96亿元,比年初增加0.21亿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41亿元,其中投向农业贷款1.99亿元,工业贷款0.84亿元,个人消费贷款0.8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115万元,比上年减少10.8%,其中财产险收入1007万元,寿险收入3108万元,分别增长18.6%和减少17.5%,各项赔付支出1595万元,增长43.2%,综合赔付率为38.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制定科技发展项目19项,列入省级计划项目2项,市级项目3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408万元。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县级5项;通过市以上科技成果鉴定验收4项,科技成果登记4项;专利申请20项,专利实施1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4个。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41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亿元,增长44.2%。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6340人,增长1.95%;毕业生14644人,招生数17342人。全县共有民办教育机构67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13.6%,有在校学生10446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9.5%。全县拥有普通小学444所,在校学生53595人。全县2482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1774人,录取1726人,其中重点本科录取1283人,增长1%。全年初中、小学缀学率为1.96%和0.11%,分别比上年下降0.98和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升学率99.4%,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县一中成功创建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县二中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艺术硕果累累。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社区“欢乐广场”文化活动,举办了春节焰火晚会。舞蹈作品《戴架》先后荣获湖南省“三湘群星奖”金奖和“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展示大赛”金奖,《绿色小天使》获湖南省“三湘蒲公英奖”银奖。《桂阳县志》成为全省第一部续编出版的地方志书。全年专业艺术作品和个人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5项,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6.9万册,接待读者6.5万人次,借阅书刊6.8万册次,图书馆在全市率先获得三级图书馆。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正式启动。桂阳电视台实现大覆盖大联网,全县各地都能收到桂阳电视台信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

卫生医疗事业长足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6个,卫生工作人员18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92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142张,农村村村有医疗室。年末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23.3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37.2%,有5071人次按规定兑付住院医药补助费用335.09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县运动员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39枚,银牌25枚,铜牌28枚。向省体工大队输送体育特长生2名,向市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7名,向高等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2名。全县共举办乡以上运动会98次,参赛人数达26585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应稳定。全县人均水资源3706.82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年平均降雨量1321毫米,增长12.2%;年末水库蓄水总量2790万立方米。

环境治理力度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178万元,工业废水气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2.24%。县城区烟尘控区面积达5.299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7.94%,噪声达标区面积7.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9.27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9.13千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3.1%,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7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94万人,乡村人口53.26万人。常住人口为70.7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3‰,比上年下降0.3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89‰,比上年下降0.3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74‰,提高0.07个千分点;全县人口计划生育率94.23%,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年末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48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8.1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3997元,比上年增加1908元,增长15.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149元,比上年增加1863元,增长15.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7.63元,比上年增加877.6元,增长12.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4995元,比上年增加869元;经营净收入1920.16元,减少98.84元;转移性收入1042.2元,增加8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26元,比上年增加565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892.04元,增加87.53元;家庭经营收入3879.91元,增加745.39元。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247.26元,增长8.95%,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90.83元,增加5.89倍;人均交通、通讯支出357.73元,增加27.89元,增长8.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6台,彩色电视机120台,家用电脑6台;人均居住面积30.12平方米,增加1.7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733.36元,增长12.3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24台,电话机12台,移动电话机8台;人均住房面积34.41平方米,增加2.49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17人,增长11.47%[QS],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375人,增长11.8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3人,增长17.7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609人,增长24.30%;发放企事业失业人员救济金18万元。全县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7821人,发放低保资金680万元。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38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字。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公安部门统计数;常住人口为省、市统计部门核定反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