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特大冰雪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构想,坚持走兴工强农、拓城旺商、和谐发展之路,大力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县城扩容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14亿元,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47.1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9%、36.4%和34.6%,分别拉动GDP增长2.7、3.3和3.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4943元,增加2271元,增长9.7%。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5:44:34.5,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上年持平。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6.0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上年的78.6%提高到79.3%。
非公有制经济日趋活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63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达65.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27.58亿元,增长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3.75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9.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深入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活动,大视野谋划工业发展,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5.8%,占GDP的比重达4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106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6.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8.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99%,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549.98%,比上年提高10.64个百分点。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产值55467万元,增长44.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2.07亿元,增长37.3%。烤烟种植面积23.15万亩,其中优烟种植面积20.6万亩,收购烟叶60.22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1.03亿元,烟农合同内售烟收入达5.3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是近十年来烟叶税完成最多、烟农得实惠最多的一年,烤烟产业成为全省县级唯一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特色农产品。城镇化水平40.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区绿化面积1.185平方公里,其中公共绿化面积1.046平方公里。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47.3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和谐桂阳全面推进。为民办实事27个考核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3个指标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县各级投入1.7亿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5个、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5所,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2所,新建农村安居住房400户、农村沼气池700口,改造通乡公路2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70公里,重建、改造行政村配电网43个,新建城镇廉租房4.11万平方米;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0个,40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31万人看电视难和1.4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6.72万人、53.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88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继续深入,全年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31.2万元,520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其中63名享受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资金到位率10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效益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较大;城乡就业和安全生产压力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4.31亿元,增长9.4%,创近十年来最高增幅。粮食播种面积50.19千公顷,增长9.9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5.26千公顷,增长11.58%;薯类播种面积8.09千公顷,增长5.2%;玉米播种面积3.84千公顷,增长12.6%;油料种植面积2.96千公顷,增长5.7%。粮食总产量31.78万吨,增长11.77%;烤烟36043吨,增长2.3%;油料6080吨,下降14.97%;水果 87512吨,增长3.76%;蔬菜31.98万吨,增长9.8%。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5:6.1:34:3.5:1.4,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19千公顷,增长9.97%,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2.36千公顷,增长10.37%,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3.4%。油料种植面积2.96千公顷,增长5.7%;药材种植面积0.18千公顷,下降53.85%;蔬菜种植面积10.86千公顷,增长15.53%。
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县畜牧业增加值7.81亿元,增长19%。全年出栏肉猪89.35万头,增长13.6%。猪肉产量64304吨,增长13.6%;牛肉产量824吨,增长10.8%,羊肉产量642吨,增长15.2%;禽肉产量4938吨,下降0.9%;水产品产量13166吨,增长8.3%。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66亿元,增长10.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3365万元,增长60.46%。新增蓄引提水量50余万方,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5041千瓦,增长12.7%。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有39个示范村和40个整理村。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283公里,506个行政村304个村通水泥路,通畅率60%。投入7500万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45处,改善烟田灌溉面积5.3万亩,新建普改密烤房5000栋、大型密集烤房115栋,完成中低田改造1.8万亩;治理病险水库24座,完成各类大小水利工程3620处。为示范村农户改水改厕改厨2万余户,新建休闲广场93个,新建沼气池2700座,垃圾池1116座,改造农家店97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1.86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2008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6.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39.7%;重工业增加值27.81亿元,增长4.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7%;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6%。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29万吨,减少55.1%;铁矿石11.08万吨,增长0.53%;铅精矿16783吨,增长0.6%;锌精矿29867吨,增长7.8%;发电量9589万千瓦时,减少22.6%;水泥32.74万吨,减少23%;十种有色金属8.92万吨,减少11.05%;白银33.57万千克,增长12.9%。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22亿元,下降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1099万元,比上年下降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49.98%。
建筑业增长加快。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6258万元,比上年增长8%,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8万平方米,增长2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96万平方米,下降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4亿元,增长25.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58亿元,增长3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7%,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24500万元,增长82.8%。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4.9%,提高26.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项目投资14.13亿元,增长63.6%,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2%,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县43个重点工程项目投资11.8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的61.8%。其中,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65亿元、2.64亿元、0.72亿元和2.8亿元。投资5000余万元,启动8条共21.1公里园区连接道路、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四通一平”及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拉开了22平方公里大工业园区发展框架。启动实施投资近10亿元的舂陵大道系列工程、欧阳海大道延伸工程、环城西渠综合治理、三水厂、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30多个城市建设项目,8平方公里芙蓉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投入8000万元改造通乡通村及联网公路308公里,86个行政村新通水泥路,所有乡镇都通上了水泥(柏油)路。S214线改造顺利启动,厦蓉、衡武高速公路和武广铁路桂阳段建设进展顺利。投入2.7亿元全面恢复了冰灾受损电网;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余田、青兰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改造线路200公里。工业园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铅锌矿业深部开发、超细氧化锌等有效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城西渠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欧阳海大道延伸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二三水厂扩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工程以及腊树下住宅小区的建成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房地产开发有效控制。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亿元,增长5.9%,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7222万元,减少3.7%;商品用房投资1480万元,增长75.4%。商品房销售面积11.25万平方米,减少32.8%;销售额13016万元,减少23.2%。全年新建城镇廉租房4.1万平方米,投资金额271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23.5%,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23.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6.3亿元,增长2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4亿元,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9亿元,增长21.7%,其他行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9.6%。分商品类型看,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2.4%;服装类增长23%;日用品类增长23.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4.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增长。全县进出口总额3082万美元,增长45.7%。其中出口3052万美元,增长65.6%;进口30万美元,下降89%。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全年共新批外来投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3982万美元,增长19.5%;引进内资项目50个,实际到位内资12亿元,增长7.3%。世界IT500强企业(台达电子集团)首次进驻桂阳。
旅游业发展有新突破。全年共接待游客82.13万人次,增长3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1亿元,增长32.8%。其中景区接待42.47万人次,增长13.3%;景区门票收入530.89万元,增长3.6%。旅游重点项目完成程度100%。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社会货运量9686万吨,增长5.6%;客运量7440万人次,增长1.5%;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97420万吨公里,增长1.68%;旅客周转量193446万人公里,增长1.7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5375万元,增长17.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291万元,增长29.2%;电信业务总量4171万元,下降5.2%;移动业务总量35182万元,增长20.6%;联通业务总量2300万元,增长3.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895户,比上年减少14786户,其中电信6668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2万户,增加4.65万户,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保障到位。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4849万元,增长7.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806万元,增长10.55%,上划中央“两税”2.1亿元,下降1.3%,上划中省所得税3032万元,增长27.0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0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7362万元,增长14.14%;非税收入13444万元,增长3.8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3%,比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10.07亿元,增长31.1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民本支出分别增长41.24%、40.29%、41%、60.4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91亿元,比年初增加8.4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54亿元,新增8.61亿元,同比增长19.6%;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7.14亿元,减少1.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53亿元,新增2.06亿元,同比增长16.5%。中长期贷款余额3.3亿元,新增8023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8.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工业贷款4280万元,增长5.2倍,农业贷款2.67亿元,增长18.4%,商业贷款3955万元,增长21.9%。全年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现金收入195.21亿元,增长1.3%,现金支出206.91亿元,增长2.89%,收支相抵,净投放11.7亿元,增长39.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501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9256万元,增长54.3%;财产险收入2245万元,增长22%。各项赔付支出2007.5万元,增长69.1%,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193.5万元,下降18.7%;财产险赔款支出1814万元,增长91.1%,保险业务综合赔付率为17.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县15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创产值16.37亿元,增长30.8%。全年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999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低温干燥法研制金银花贡茶”、“万亩高效特色鱼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两矿法生产电解二氧化锰新工艺”等3个项目申报了省科技计划项目,“双组分低温速干石墨乳生产工艺、“提子新品种(温克)引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7个项目申报了市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万元。全年申请专利5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专利授权25件,专利实施30件,实现年产值3亿元。全县培植和推广科技成果项目30项,其中“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超级稻推广”、“桂阳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排齿拉线试皮肤牵张袋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等4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了市级成果鉴定验收。加强技术市场工作,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5份,实现合同成交额90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3万元。组织“浮选钼精矿过滤脱水新工艺”、“密集式烤房”等10个项目在中国技术联播网上发布,网上交易4个。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2420人,减少0.06%,毕业生8750人,初中招生数8041人,初中教育完成率99.9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县共有民办教育机构94所,占全县学校的19%,在校学生15300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2%(包括民办幼儿园);全县拥有普通小学360所,在校学生72430人;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11人;2008年全县3344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2780人,其中专科1124人,本科1656人,上线率分别达33%和49%,考生录取2019人,录取率达60.4%;全年初中、小学辍学率分别为1.1%和0.1%,小学毕业升学率10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隆重举办了以“千年古郡、人文桂阳”为活动主题的首届桂阳文化艺术节,共演出节目452个,湘剧大戏1台,演员2540人。全年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0场。参加“和谐湖南”美文诵读大赛活动,获市级金奖。宣传十七大精神,组织“十七大精神放光芒”演出活动20场,送戏下乡200余场。文艺创作再结硕果。《瑶寨情歌》参加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获市金奖、省银奖;大型湘剧《杨八姐闯幽州》参加国家级、市级赛事,成绩喜人。改编湘剧昆曲《一天太守》与省艺研所合作再上舞台,2009年冲击国家第九届“映山红”艺术节大奖。全县公布5个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续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5.1万册,接待读者3.8万人次,借阅书刊2万册次。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2个,卫生工作人员22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05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620张。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53.26万人,参合率82.14%,个人筹资532.16万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就医43592人次,累计补助金额4355.36万元。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积极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国象棋围棋赛,“蓉信世家杯”全县五一职工篮球赛、首届“中国平安杯”少儿围棋大赛和“庆奥运”全县首届少儿轮滑比赛。竞技赛场成绩喜人。全年全县运动员共获省级以上金牌23枚、银牌11枚、铜牌4枚。其中参加全省青少年举重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4枚;全省青少年游泳比赛获金牌1枚、银牌1枚;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获金牌6枚、铜牌1枚。在“百年牛栏山”全国举重冠军赛中,李萍获得2项冠军,黄丽获2项冠军和1项亚军。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全年建设占用耕地6.644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866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率达3196%。
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污染防治和减排有序推进,取缔非法采选锰铁矿点180余个、非法采、选、冶企业335家,关停污染企业20余家,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项目建设环评审批率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100%。工业废水达标率100%,废气达标率98.85%,工业固体废物处治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别为11.44%和88.56%。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舂陵江、西水河水质改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环境噪音平均等效声级和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26%,比上年下降17.2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3人,同比下降53.6%,占控制指标的48%;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人数2人,下降71%,占控制指标的22.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8人,下降47%,占控制指标的51.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98人,占控制指标的16%,四项考核指标严格控制在目标管理控制范围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24.62万户,总人口80.85万人(按省市统计局根据每年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核定),比上年末增加3700人,其中农业人口65.16万人,非农业人口15.69万人,城镇人口32.99万人,乡村人口47.86万人;常住人口71.87万人,比上年增加3400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82‰,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人口计划生育率91.25%。年末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2.2%。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3582元,比上年增加2364元,增长11.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92元,比上年增加2437元,增长11%。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长10.6%,其中:工薪收入7636元,居民经营性净收入30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69元,增加588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2052元,增长17.4%,家庭经营性纯收入2923元,增长7.9%。
消费结构升级,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42元,增长10.1%,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668元,增加41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9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24辆,家用电脑40台,彩色电视机112台,电冰箱94台,空调24台,固定电话78台,移动电话168台。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8元,增长1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29%;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51辆,彩色电视机99台,移动电话95台,固定电话62台。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9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7.8平方米,增加1.4平方米。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507元,人平增加1034元,增长18.9%。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5875人,增加3265人,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9540人,增加3702人,失业保险人数15603人,增加1820人;为3773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5602万元,13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7.5万元。全年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767人,保障金2633.3万元;农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26人,金额887.9万元,农村“五保户”、残疾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全县投入救灾资金1550万元,基本保证了灾区群众的生活需要。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8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