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统计局
2010年3月17日
2009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构想和“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的宏伟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逆势上扬,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5.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7112元,增长17.8%。财政总收入8.03亿元,增长23.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增长24.4%。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6.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增强。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7%和34.6%,分别拉动GDP增长1.5、10.3和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7:44.2:38.1,其中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6个和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大,实现增加值13.28亿元,占GDP的比重10.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增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34.61万人,增长7.1%;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9.27亿元,增长21.1%,占GDP比重达64.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4.09亿元,增长28%。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和谐桂阳全面推进。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30个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县乡公路改造、通村公路硬化等指标完成目标任务2倍以上。大力促进社会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切实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716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044户。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新建乡镇卫生院3所,改建乡镇敬老院6所,建设城镇廉租住房1.08万平方米,800户低保户住房得到保障。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11万人和65.0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41%。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工程站点429个,农家书屋52个,送戏下乡41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全部发放到位,全年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47.59万元,661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其中享受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73人,扶助金10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支出压力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城乡就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59亿元,增长8.4%。粮食播种面积54.54千公顷,增长8.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7.51千公顷,增长6.4%;烤烟种植面积14.71千公顷,下降2.2%;油料种植面积7.4千公顷,增长150.2%;蔬菜种植面积11.76千公顷,增长8.3%。粮食总产量29.77万吨,增长9.3%;烤烟3.6万吨,增长1%;油料1.34万吨,增长121.2%;蔬菜34.53万吨,增长8%。
养殖业发展加快,规模养殖效应凸显。全县畜牧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6.3%。2009年,全县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00家,年生猪饲养量140万头,增长5.7%,其中生猪出栏92.02万头,增长3%;牛出栏0.99万头,增长23.7%;羊出栏5.1万只,增长26.9%;家禽出笼265.86万羽,增长7.7%。肉类产量7.37万吨,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66254吨,增长3%;禽蛋产量2501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12858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68亿元,增长87%;龙头企业实缴税金839万元,增长114.6%;龙头企业实现利润7303万元,增长64%。神农谷山泉水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增长116.8%。农村用电量11514万度,增长12.1%。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7842万元,增长36.4%。全年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6800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500处,完成土石方450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95736千瓦,增长8.4%。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共有40个示范村和40个整理村,其中12个示范村和7个整理村纳入了湖南省“千村示范工程”。改造通乡公路31公里,建成通村公路332公里。新增通互联网行政村19个、通电话自然村43个。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7座,完成大小渠道清淤、护砌35余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9处,解决农村34972人的饮水困难。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5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总收入12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5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6.51亿元,增长30.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5%;集体企业增长366.3%,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6.8%,重工业增长28.7%。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增长14.5%;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63.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8%;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399.34万吨,增长194.4%;铁矿石4.7万吨,下降57.5%;铅精矿16328吨,下降2.7%;锌精矿40735吨,增长36.4%;硫铁矿19629吨,下降48.2%;发电量118168万千瓦时,增长949.9%;水泥64.44万吨,增长96.8%;十种有色金属7.6万吨,下降14.8%;白银7.82万千克,下降76.7%。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04亿元,下降1.6%;实现利税13.12亿元,下降1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15.1%。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225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同比提高18.5个百分点,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06万元,增长7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25万平方米,增长1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77万平方米,增长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幅创历史新高。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力实施200亿投资计划。全县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296个,同比增加10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272个,增加110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增长131.6%,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增长134.6%;农村投资12.18亿元,增长116.8%。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69亿元,增长210.5%;第二产业投资24.6亿元,增长42.3%;第三产业投资22.12亿元,增长327.9%。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县72个重点工程项目投资41.7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的104%。其中,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5.52亿元、16.91亿元、1.46亿元和3.22亿元。投资2亿元启动实施13万立方米标准厂房及黎家洞路、金牛路、砂金路拓宽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概算总投资81.05亿元的10万吨富氧炼铅、100万吨多金属利用、100万吨干法水泥、100万吨石墨加工城、金怡泰硫酸锰、桂达电子二期、利和化工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总投资概算达38亿元的舂陵大道、骏马大道、珍珠大道、欧阳海路延伸段、环城西渠综合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廉租房等城市建设项目47个。全面启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个,武广高速铁路竣工通车,厦蓉高速、衡武高速桂阳段、S214线100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和386.6公里通村、联网公路改造建设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增速加快。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3亿元,增长315%,比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23亿元,增长322.8%;商业用房投资1.29亿元,增长760%。商品房销售面积26.64万平方米,增长136.8%;销售额49395万元,增长264.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5亿元,增长22.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56亿元,增长22.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79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18亿元,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零售额1.37亿元,增长17.5%。分商品类型看,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7.3%;服装类增长37.7%;日用品类增长52.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47.9%。全县93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共销售家电15244台,销售金额2904万元。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需受金融危机影响冲击较大。200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365万美元,减少717万美元,下降23.3%。其中出口2346万美元,下降23.1%;进口19万美元,下降36.7%。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全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20批次,接待来桂考察客商380余人次。新批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503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87.5万美元,增长25.3%;引进内资项目84个,实际到位内资13.8亿元,增长14.9%。
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围绕打造“人文桂阳”文化旅游品牌,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塑造旅游行业新形象。全年共接待游客105.6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4亿元,增长22%。其中景区接待51.2万人次,增长20.6%;景区门票收入595万元,增长1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社会货运量10283万吨,增长6.2%;客运量7551万人次,增长1.5%;全社会货物周转量316716万吨公里,增长6.5%;旅客周转量196552万人公里,增长1.6%。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1430万元,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56万元,增长8.1%;电信业务总量4440万元,增长6.4%;移动业务总量40883万元,增长10.2%;联通业务总量2551万元,增长1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量质并举,支出向重点行业倾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321万元,增长23.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762万元,增长24.4%,上划中央“两税”2.59亿元,增长23.3%,上划中省所得税3654万元,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4772万元,增长27.1%;非税收入15990万元,增长18.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0.09%,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12.84亿元,增长27.7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民本支出分别增长22.99%、18.79%、64.64%、36.44%。
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15亿元,比年初增加11.24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5亿元,新增8.21亿元,同比增长15.6%;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8.62亿元,减少1.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62亿元,新增6.08亿元,同比增长41.9%;中长期贷款余额5.42亿元,新增2.1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现金收入215.88亿元,增长48.8%,现金支出231.93亿元,增长48.4%,收支相抵,净投放16.05亿元,增长43.1%。
保险事业不断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13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8815万元,下降1.8%;财产险收入2543.8万元,增长13.3%。各项赔付支出1739.5万元,下降12.4%,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241万元,增长24.2%;财产险赔款支出1498.5万元,下降16.4%,保险业务综合赔付率为15.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创新,成果丰硕。全县8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创产值16.37亿元,增长30.8%。全年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390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1%。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6项,其中省科技项目4项,市科技项目12项。全年申请专利68件,发明专利7件,授权专利30件,实现年产值3.3亿元。全县培植和推广科技成果项目10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项。其中“XM-2A密集烤房研制与推广应用”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烟-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应用‘排齿拉线式皮肤牵张带’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3项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规范技术市场管理,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33份,实现合同成交额923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7万元。组织“金银花饮料”、“10万T/A铅溶炼工程”10个项目在中国技术联播网上发布,网上交易4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33018人,毕业生10613人,初中招生数9836人;普通小学318所,在校学生76424人,毕业生11372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1750人,毕(结)业生677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431人;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11192人。全县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8所(包括民办幼儿园),占全县学校的9.5%,在校学生11702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9.56%。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91 人。2009年全县 3145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 2633人,其中专科 1165人,本科1468 人,上线率分别达37%和47%,考生录取2027人,录取率达77%。全年初中、小学辍学率分别为1.1%和0.11%,初中教育完成率94%,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投入资金336万元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429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0件,在国家、省、市级获奖31件。其中舞蹈《迎新郎》参加省、市艺术节均获金奖;舞蹈《揉呀揉,抖呀抖》、歌曲《瑶寨情韵》获湖南省第四届艺术节银奖、郴州市第五届艺术节金奖。湘剧《一天太守》参加湖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评选,获五个一工程奖。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5.37万册,接待读者39千人次,借阅书刊3.8万册次。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全部完成;农村联网全面铺开,覆盖面达69%。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2个,卫生工作人员23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30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991张。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65.03万人,参合率98.38%,个人筹资1300.55万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就医46511人次,累计补助金额5484.28万元。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积极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周六福珠宝”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庆五一职工篮球赛、“金贝贝”首届桂阳县少儿象棋围棋赛、“体彩杯”职工羽毛球赛、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原世界冠军李萍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中获2枚金牌,同时在全运会正式比赛中又以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金牌1枚。全县运动员参加省常规比赛获金牌20枚、银牌18枚,铜牌7 枚,其它奖牌31 枚;参加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金牌16 枚、银牌18 枚、铜牌14 枚,其它奖牌46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发展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得到兼顾。全县批准建设用地252.559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2.842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23.6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园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保障。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开展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关闭取缔非法选冶企业300家,拆除生产设施、设备600多套。巩固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成果,对已关闭的十五条粗铅生产线、四家砷制品厂、一家水泥厂加强监管,督促企业主拆除生产设施,转型转产;同时申报雷坪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16个项目。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分别为60.3%和3.8%。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100%。县城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处理率达42.1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项目建设环评审批率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辖区主要水系舂陵江、西水河水质改善,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肖家山水库和方元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7.1平方公里,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0.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45%,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全年年日照时数1636.8小时;年平均气温18.4度;年降水量1317.6毫米;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592万立方米。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09年,全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目标;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1%。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55起,死亡18人,比上年减少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46人,同比下降19.3%;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人数1.22人,下降49%;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4人,下降22.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81.21万人(按省市统计局根据每年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核定),比上年末增加3600人,其中农业人口64.58万人,非农业人口16.63万人,城镇人口34.31万人,乡村人口46.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1.4%。人口出生率为11.37‰,比上年提高0.55个千分点;死亡率5.35‰,比上年提高1.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02‰。全县常住人口71.89万人,比上年增加200人。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1元,增长9.9%,其中:工薪收入8511元,增长11.6%,居民经营性净收入3384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3元,增加644元,增长12.2%,其中:工资性收入2315元,增长12.8%,家庭经营性纯收入3143元,增长7.5%,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55元,增长55.3%。
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68元,增长8.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865元,增长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24辆,家用电脑40台,彩色电视机112台,电冰箱84台,空调28台,固定电话78台,移动电话170台。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83元,下降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4%;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54辆,洗衣机23台,彩色电视机97台,移动电话111台,固定电话57台。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9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9.36平方米,增加1.52平方米。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499元,人平增加987元,增长15.2%。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4270人,新增5179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3549人,新增4009人,失业保险人数16320人,新增1613人;生育保险人数27841人,新增4009人;为10864名参保人员发放社会保障基金1.23亿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727万元;全年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767人,保障金3365万元;农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563人,保障金1659万元;农村五保救济人数7136人(其中:集中定养848人,分散定养6288人),累计补助金额824万元;残疾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全县投入救灾资金391万元,基本保证了灾区群众的生活需要。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8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