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 “二四三”发展战略和“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奋斗目标,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建项目增后劲、惠民生促和谐,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着提高。

一、综合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6.9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15.9%。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55.2%和39.2%,分别拉动GDP增长0.9、8.8和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1:48.6:35.3,其中二产业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6和2.8个百分点。

民生得到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26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19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56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044人。城镇污水处理率91.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8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分别为59%和60.1%,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经济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摆脱资源路径依赖任重道远;工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5.56亿元,增长4.4%,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15.29亿元、1.59亿元、7.35亿元和0.94亿元,分别增长4.3%、18.2%、1.3%和5.6%。粮食播种面积55.1千公顷,增长1.05%,产量29.99万吨,增长0.74%;烤烟种植面积14.77千公顷,增长0.41%,产量3.62万吨,下降0.63%;油料种植面积6.94千公顷,减少6.2%,产量1.29万吨,下降3.8%;蔬菜种植面积12.7千公顷,增长8.0%,产量36.92万吨,增长6.9%。全年出栏生猪92.75万头,增长0.8%;出栏牛1.16万头,增长17.2%;出栏羊5.59万头,增长9.6%;出笼家禽296.06万羽,增长11.4%;水产品产量13250吨,增长3.1%。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全县共有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实现企业总产值14.65亿元,增长33.9%;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4.55亿元,增长34.3%;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6.1%;实现利税1.14亿元,增长5.9%。济草堂金银花饮料被评为湖南省着名商标,乌龙姜荣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个,合作组织成员9626人。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12.9%。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0851万元,增长16.9%。全年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2亿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600处,完成土石方48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78万千瓦,增长13.2%。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45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农家书屋95家,新建农村沼气池89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1个、通宽带行政村30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21个,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2.46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2010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58.73亿元,增长27.5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2%。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76家,比上年增加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17亿元,增长47.1%,重工业52.56亿元,增长18.1%;公有制经济7.83亿元,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50.9亿元,增长29.7%;采矿业24.5亿元,增长11.2%,制造业31.03亿元,增长4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3.2亿元,增长36.4%。园区发展加快,投入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园区集聚规模工业48家,实现增加值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县工业园被评为“全省最受公众关注产业园区”,在全市省级产业园区综合绩效评估中排名第3。

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441.9万吨,增长10.7%;铁矿石8.2万吨,增长74.7%;铅精矿1.81万吨,增长11.1%;锌精矿5.05万吨,增长24%;硫铁矿4.7万吨,增长139.6%;发电量1.87亿千瓦时,增长58.7%;水泥92万吨,增长42.9%;十种有色金属11.7万吨,增长34.9%;白银19.3吨,增长139.5%。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25.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49.1%。全县21个工业行业均实现盈利,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4700万元,增长48.3%;制造业利润总额5300万元,增长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3500万元,增长109.5%。

新型工业的引领作用增强。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3.19亿元,增长22.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6%。其中高新技术、电子信息、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97.9%、47.1%、64.8%。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来势迅猛,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引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企业8家,标志着桂阳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了明显突破。

建筑业发展步伐放缓。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7281万元,增长10.3%,比上年降低16.2个百分点,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63万平方米,增长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85万平方米,增长1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迅速扩张。全县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3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83个,已投产项目300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不包含省分配跨区高速公路项目),同比增长3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1亿元,增长43.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91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46.47亿元,增长64.6%;第三产业投资44.52亿元,增长30.5%。

投资结构日趋优化。全年共开工重点建设项目101个,完成投资76.58亿元,增长83.6%,建成(投产)项目45个,建成(投产)率达39.5%。其中,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9.73亿元、35.42亿元和4.36亿元。特别是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开工重点工业项目40个,完成投资22.6亿元,南方水泥、鑫通石墨、富达石墨、金怡泰硫酸锰、紫宇面业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风力发电、贯耳工业园、家俱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工业项目开工数量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建成速度之快都创造了桂阳工业项目建设的历史之最。

房地产市场稳中趋暖。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9.04亿元,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30.84万平方米,增长29.7%;销售额5.22亿元,增长41.1%。投资1.08亿元新建城镇廉租住房16万平方米,为2286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难问题。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6亿元,增长22.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41亿元,增长2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75亿元,增长22%。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汽车类增长84.4%;家电类增长53%。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累计销售家电4.153万件,是上年的2.7倍,销售金额8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家电下乡”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135万元,同比增长230%。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需止跌回升。201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945万美元,增长24.5%,同比提高47.8个百分点,扭转上年下跌的趋势并大幅回升。其中出口2898万美元,增长23.5%;进口47万美元,增长147%。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2743万美元,增长25.5%,加工贸易出口155万美元,增长8.7%;从出口商品看,出口石墨1790万美元,棉布141万美元;从出口的国家看,出口给日本2603万美元,韩国187万美元,比利时141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大力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新引进合同项目78个,合同资金140亿元;新批外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5344万美元,增长7.1%;实际利用内资16.6亿元,增长20.4%;外派劳务170人。从行业引资看,工业引资占主导。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97万美元,增长28.8%,占全部到位外资的97.2%;工业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1.13亿元,增长17%,占全部到位内资的69.6%。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游客112.9万人次,增长21.1%;实现旅游总收入7.4亿元,增长20.1%。其中景区接待45万人次,增长30%;景区门票收入760万元,增长49%。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等级旅游景区2家,其中3A级景区1家。新增旅行社营业部2家;新增保姆家时尚餐厅类旅游饭店32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社会货运量5147万吨,增长23%;客运量1143万人次,增长8.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5.86亿吨公里,增长23.6%;旅客周转量2.98亿人公里,增长9.0%。

邮电通信业加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7757万元,增长40%,比上年提高30.2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20万元,增长6.4%;电信业务总量74437万元,增长41.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增长31.34%,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6亿元,增长32.2%,上划中央“两税”3.56亿元,增长37.6%,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4504万元,下降7.6%。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37亿元,增长37.6%;非税收入2.09亿元,增长30.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1%,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平稳,支持经济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65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18亿元,新增10.44亿元,同比增长17.2%;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0.43亿元,新增2.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32亿元,新增6.7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71亿元,新增3.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59亿元,新增2.77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0036万元,增长13.9%;财产险收入2755万元,增长8.3%。各项赔付支出1692万元,下降2.7%,其中:人身险赔款支出210万元,下降12.9%;财产险赔款支出1482万元,下降1.1%,保险业务综合赔付率为13.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5.85亿元,增长15.6%。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2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项;全年专利申请88件,发明专利6件,专利实施40件,实现产值3亿多元;专利授权25件。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规范。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320批次;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50批次,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82%。新发放工业品生产许可证4个;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20个。年末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39个,地震台站1个。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所、校舍安全工程19个,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400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36人,毕业生245人;普通高中招生2291人,在校生6384人,毕业生2575人;初中招生11322人,在校生29183人,毕业生7447人;普通小学招生14186人,在校生79161人,毕业生11372人;特殊教育招生10人,在校生68人,毕业生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541人。各类民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29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逐渐繁荣。新建农家书屋95家,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免费送戏下乡70场。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0余件,其中新编湘剧昆曲《一天太守》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打磨舞蹈《迎新郎》参加湖南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歌舞《都说桂阳美》获丰收奖;创作歌曲《让圣火燃起来》获湖南省第二届湘人湘歌大赛铜奖。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文化保护单位3处。

广播电视加快升级。年末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5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0.7%;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个,其中:医院48个,卫生院3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137张,卫生技术人员219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67人,注册护士769人。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93个,其中体育馆2座,运动场10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1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6000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个。全县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共获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8枚,其它奖牌30枚。李萍参加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获举重冠军,并以103公斤抓举和总分230公斤的好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欧阳静玲参加广州亚残运会夺田径夺金牌1枚、银牌2枚,开创了桂阳体育史上的新篇章。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发展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得到兼顾。全县批准建设用地82.356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2.5389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8.5767公顷。补充耕地5.03公顷,净增加耕地5.0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07公顷。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园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保障,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

矿产资源勘探得到加强。截止年末,全县已发现矿产4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煤炭储量达4300万吨。全年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8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2个,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1个。

水资源供需平衡。全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794立方米。总用水量5.14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943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1387.8毫米。

城市环保明显好转。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3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4分贝。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控制区面积为14.2平方公里。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8317.53吨和 1289吨,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142.7%和289.3%;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13.8%。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县建成自然环境保护区3个,保护区面积3000公顷。全年人工造林面积3994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7.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6.98%,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35起,同比减少20起,死亡19人,比上年增加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2人,同比下降17.8%。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0起,死亡13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6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为零。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76‰,死亡率4.36‰,自然增长率为6.4‰。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747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3.78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78人,发放扶助金9.19万元。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0元,增长11.7%,其中:工薪收入9414元,增长10.6%;居民经营性净收入3714元,增长9.8%;转移性收入2713元,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增长18.4%,其中:工资性收入2930元,增长26.6%;家庭经营性纯收入3558元,增长13.2%;转移性收入347元,增长35.3%;财产性收入166元,下降16.7%。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94元,增长8%,其中食品支出4037元,增长4.5%;衣着支出1164元增长3.4%;居住支出679元,增长9.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64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75元,增长12.1%,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支出分别为2251元、235元和856元,分别增长3.2%、12.5%和45.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2%,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2%,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55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7040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81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50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26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56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6人。全年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2357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80.5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7.7万人,参合率达100.9%。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为127元和45元。全年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所,完成改扩建农村“五保之家”5所。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240户,发放救灾救济款485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163张,收养各类人员106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因2010年为人口普查年,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本年统计公报不发布相关人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