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区“发展战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时俱进,奋发向上,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7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下降5.9%;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 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82.3亿元,增长19.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增值税34.2 亿元, 增长36.5%;营业税9.6亿元,增长41.6%;个人所得税4.7亿元,增长50.9%。地方财政收入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全区地方财政支出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 2.1亿元, 增长26.3%;科教文卫事业支出5.5亿元, 增长20.9%;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1.5亿元,增长38.8%。
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上海国际汽车城、嘉定工业区北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76.3%。
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40.5 亿元,比上年增长60.1%;非国有经济投资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83.6%,其中: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3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7%。从计划类别看,基本建设投资43.0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0.2%;更新改造投资9.4 亿元,比重为6.6%;房地产开发投资43.9亿元,比重为30.8%;农村集体投资46.3亿元,比重为32.4%。
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调减 3533公顷粮食种植面积,使粮经比例调整为23 :77。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区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99.6%,油料作物优质品种种植率达69.0%。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5亿元,比上年下降12.0%。其中:种植业产值2.8 亿元,畜牧业产值3.3亿元,渔业产值1.0亿元。全年蔬菜产量25万吨, 生猪出栏数47万头,家禽产量452万只,牛奶产量1.4万吨,水产品产量0.7万吨。全区林业建设不断加快,全年新增林果面积1000公顷。
工 业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 25.4%,增幅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73.6亿元,比上年净增18.1亿元,增长2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4亿元,增长24.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9.0,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全区三级工业实现利润54.9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实现税金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665.4亿元,比上年净增194.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8.1%提高到76.2%。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4亿元,比上年增长59.5%。
 “一业特强”产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一业特强”格局基本形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80.3%,增幅高出全区工业54.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11.9个百分点。
金融业
金融业务运行稳定。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4.6亿元,当年新增122.4 亿元;贷款余额260.3亿元,当年新增83.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9.6亿元,当年新增49.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6.6亿元,当年新增12.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94.4亿元,现金支出521.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7.5亿元。
商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 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连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3.2%。至年末,全区连锁网点达166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09家,便利店32家。
商业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商品销售总额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批发销售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专业市场成交活跃。全年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继续加快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电信业务快速增长。年末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904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84皮长公里。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7024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5121户,其中:住宅电话193673户,比上年增加6724户。全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顺利实现宽带光纤全覆盖,年内新增宽带用户18034户。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服务水平继续改善。全区共有公交线路64条,运营线路长度900公里,运营车辆515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3800万人次。出租汽车783辆,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2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区域性出租汽车621辆,共营运8282.1万公里,营业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房地产开发规模迅速扩张。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8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6%,其中:新开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8%。竣工面积7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2%;商品房销售额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8.4%。
旅游业
旅游事业取得新成绩。年内,成功推出“万户家庭看嘉定,协力建设汽车城”主题旅游、成功举行第八届上海“协和杯”高尔夫邀请赛、第二届“中保杯”厨艺大赛等八项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72.2万人次,旅游营业总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7.7%。至年末,全区旅行社总数达18家。
改革开放
上海国际汽车城
上海国际汽车城整体形象初步显现。贸易区、国际赛车场、新镇区、零部件园区、同济汽车学院等功能区建设均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建成,交通网络基本成形,市政配套日趋完善。全年共完成投资54.6 亿元。其中各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2亿元,蕰藻浜大桥、米泉南路建成通车,公园路全线贯通。F1赛车场赛场区建设进入尾声,完成投资17.3亿元;安亭新镇首期商品房部分结构封顶,完成投资7.1亿元;同济汽车学院校前区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投资4.0亿元;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完成投资16.0亿元,年内招商引资成效喜人,共引进内外资80.0亿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至年末,全区已有3560家城镇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体工商户共14.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年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有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至年末,全区有3559家单位共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镇保”工作全面推进,年内有1666人参加“镇保”。全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1.3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7852.5万元。
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成绩斐然。引资规模、资金到位、外贸出口三项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全区引进合同外资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9%;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78个,总投资22.9亿美元;外贸出口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外贸直接出口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 。利用外资项目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引进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35个。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高位快速增长。截止2003年末,全区各经济小区注册户数41347户,比上年增长55.4%,累计注册资本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8.7%,户均注册资本103.9万元。全区民营企业实现税收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
社会事业
科 技
科技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区有37%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全年共涌现科技创新成果80多项,比上年增长60.0%,其中已申报科技进步奖30项。在这批科技成果中,居国内先进水平的9项,占30.0%;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占16.7%。全年有90多项高科技成果陆续进入转化,转化成功率达到28.0%以上。全年累计开发试制新产品110项,比上年增长57.0%,其中15项列为上海市重点新产品,比上年增长225.0%,名列全市第二,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10多个产业领域。全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500家,比上年增长108.0%,数量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至年末,全区共有实体型、符合国家科技部指标所规定的科技企业517家,比上年增长17.0%,年产值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教 育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多层次、开放式地发展多元化办学,呈现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至年末,全区共有民办学校11所。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年内,1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所幼儿园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7所幼儿园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幼儿园。至年末,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为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97.8 %;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8.9%;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356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约31.2万人次。
文化广电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发展。年内,区广播电视台设备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7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74个,藏书54万册;区、镇文化馆(站)12个;新华书店门市部11个;影剧院7个,全年放映921 场次,观众25万人次。
卫 生
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区中心医院、区妇保院二期、区医疗急救中心正式建成启用。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2 所,其中:区级医院6 所,拥有病床2318张;全年完成诊疗252万人次,出院3.6万人次,区级医院施行手术9889人次。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比上年下降13.0%。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合理调整了镇村医疗结构布局,实行“一体化”管理,完成全区1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防非”工作
 “防非”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按照有力、有序、有效的原则,在医院、学校、社区、道口等重点区域,通过开展清查、检测、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实现“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零记录。期间,1800多名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日夜奋斗在水陆道口,完成290余万来沪人员的道口健康检测,完成1594例疫区来沪人员、4305例疫区返沪人员和303例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检测和医学观察。
体 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年内以宣传周、健身节、社区健身大会为三大重要节点,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接近40%。至年末,全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年内新建成健身苑1个,健身点31个。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由216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嘉定区代表团参加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化,全年完成体育产业收入322万元,其中本体产业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销售体育电脑彩票逾2070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与救助事业进程加快。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1所,其中政府办19 所、社会办2所,一、二级敬老院(政府办)分别为10所和8所,收养“五保”、社会孤老等人员1648人,床位2003张。年内有12126名困难对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救助金2325万元,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46135张次,折合救助金额115万元;对1816名困难协保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277万元;有1397户4439名农村贫困对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救助金267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254.8万元;年内实施医疗救助215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36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40.6万元;募集衣被和资金分别为21.8万件(条)、37万元,支援江西、云南、安徽灾区。
人民生活
人 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1.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81‰,自然增长率为-1.73‰。
就 业
就业、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年内新增就业岗位24068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3.7%。至年末,全区累计开发“4050”项目66个,从业人员4327人。全年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1129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41.2%。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区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6元,比上年增长11.1%;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935.9元,比上年增长6.5%。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4亿元,当年新增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
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围绕“四大板块”建设,实施城中北路、胜辛北路、冈峰公路、汇源路、公园路、桃浦路等道路及F1国际赛车场市政配套工程,全年新建道路总里程36公里,建设投资8.8亿元。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用电总量34.9亿度,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工业用电 27.9万度,比上年增长25.0%。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达10816.2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工业用水3642.6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全年民用煤气供应总量6242.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8.4%;液化气供应总量17505.5吨,比上年增长23.3%。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整体环境继续优化。以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计划内的60个项目基本实现节点目标。全面开展河道整治、绿化建设、清洁能源改造、基本无燃煤区、噪声达标区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气环境质量良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保持在一级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处于二级水平;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有所控制。
城乡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79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全区绿地率34.8%,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完成新成公园二期、三环线北段景观绿带和市外环线400米林带建设任务。进行绿化养护的社会招投标,降低成本20~30%。至年末,全区农田林网控制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8.0%和16.0%。
说明
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增加值是指一个地区、行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消耗价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即为全区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