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既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也是嘉定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全面发力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个确保”目标,全力以赴迎办世博,加快步伐谋求转型,集中力量推进建设,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回升,“十一五”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4.7亿元,增长8.9 %,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0亿元,增长17.7 %,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4%。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比为0.5:65.0:34.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0亿元,增长22.0%。全年税收收入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企业所得税60.8亿元,增长31.2%;营业税39.5亿元,增长20.8%;个人所得税22.3亿元,增长27.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亿元,同比增长24.7%;科教文卫事业支出20.9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1亿元,增长3.0%;环境保护支出0.9亿元,增长12.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种植业产值7.3亿元,畜牧业产值3.3亿元,渔业产值0.8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7亿元。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我区通过“减麦增绿肥”调整种植结构,绿肥种植面积由去年的8154亩增加到3.72万亩,二麦种植面积从去年6.18万亩减少到3.50万亩,从源头上减少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594公顷;粮食总产量达5.1万吨。
特色农业设施建设项目持续推进。马陆精品葡萄示范基地,华亭哈密瓜生产基地,外冈镇优质腊梅生产示范基地,工业区草莓生产基地,安亭镇银杏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继续完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特色农业水平。
加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农产品3个,4家企业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上海名牌农产品4家,上海市著名商标6家,嘉定区知名农产品商标9家。
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现有大型粮食专业合作社23家,2010年全区小麦、水稻基本实现由粮食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优质品种种植率100%;全区已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园艺场)26个,经营面积8758亩,占蔬菜总面积的31%以上,蔬菜散户户数和散户承包面积都得到了压缩,蔬菜生产的规模化、设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我区工业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断好转以及国家各项保增长措施效果的陆续体现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4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71.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7.1%。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74.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1.6%,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4%;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工业产销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0%。

汽车零部件行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汽车消费税、燃油税和购置税等相关扶持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从而带动了我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5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0%,其比重较2009年底的32.1%提高了4.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14.8个百分点。从生产规模看,行业内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共有40户,同比增长53.8%,约占总户数的15.9%;而其产值总量达到639.9亿元,同比增长67.5%,占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的75.2%,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建筑业平稳发展。实现总产值90.7亿元,同比增长16.4%。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39家,完成建筑竣工产值71.0亿元,施工面积9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0%,竣工面积28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0.3万元,比上年提高0.4%。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6.7亿元,可比增长1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3.8亿元,增长17.5%;穿的商品零售额13.1亿元,增长10.3%;用的商品零售额135.0亿元,增长16.2%;烧的商品零售额21.0亿元,增长1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分商品看,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其中汽车类受政策推动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商品销售规模日益扩大,交易种类不断丰富。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从构成看,限额以上企业保持较好增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稳定,市场流通功能持续加强。至年末,全区形成商品交易市场80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9个,综合消费品市场16个,农产品市场55个,实现市场成交额247.3,比上年增长24.9%。其中,17个专业市场成交额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从商品交易种类看,汽车及汽车配件、生活用的粮油食品等必需品以及钢材、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额居前,分别达到133.1亿元、97.2亿元和57.8亿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公共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11号线、沪宁高铁实现有效衔接。年内,共新增86辆公交车,新辟嘉定51路等8条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了嘉定1路等11条公交线路,在22条公交线路上增加了运能,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公交出行,提升区域交通环境。公交企业新增和更新了94辆公交车,空调车比例达到97%。至年末,全区共有公交候车亭347座,公交线路100条,营运线路长度达2097公里,区内长度625公里。公交企业营运车辆439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5547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70辆,客运量2238万人次,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60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
邮政业务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3.1亿元。收寄国际、国内函件2093万件,比上年增长11%;国内普通包裹16.7万件;代理快递包裹4.7万件,代理国际包裹9905件;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367万份。
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年末电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802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659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6万门,比上年增长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0.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6.1万户,比上年增长0.3万户。年末小灵通用户数0.7万户,比上年减少0.7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0.8万户,比上年增长0.1%。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业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9亿元,可比增长15.6%。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1.1亿元,比年初增加270.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 756.4 亿元,比年初增加139.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8.9亿元,比年初增加114.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56.6亿元,当年新增86.1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9.1亿元,当年新增26.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20.1亿元,现金支出1501.8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81.7亿元。
 国有资产总量稳定增长。2010年,纳入年报合并范围的区委管企业资产总额615.9亿元,同比增长20. 9%;负债总额432.6亿元,同比增长22.3%;净资产183.3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8亿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2.0, %;上缴税金3.7亿元,同比增长8.2%。年内成交的股权转让项目5个,合计成交价格2.6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96.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78.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1.0亿元。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96.6亿元,比上年增长0.2%;第三产业投资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97.0亿元,集体经济投资11.3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4.6亿元,私营企业投资66.9亿元,其他经济投资0.2亿元。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住宅投资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0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2 %。竣工面积2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5%,销售额 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期房销售面积14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 %,销售额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3.0%;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增长36.3%,占全区施工面积的16.2%,其中,新开工面积76.0万平方米,增长26.0%,占全区新开工面积的15.1% 。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轨道交通11号线有序运营。轨道11号线于今年正式通车。嘉定段线路全长约31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共有列车18辆。通车以来,全年客运量达4773万人次。为确保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有效互补、有机衔接,11号线嘉定站点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了28条市政道路、8个公交枢纽站点以及胜辛路改扩建工程和桃浦路蕴藻浜大桥,道路总长23.4公里,总投资约18.7亿元。
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继续提升。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5001.7万吨,比上年上升4.9%,其中居民生活用水5201.8万吨,比上年上升0.7%。全年用电量7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城乡居民用电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9%。继续进行农民集中居住区天然气建设工程,全年共对广由小区、汇源小区、六里新家园等916户家庭进行天然气建设,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数达到22.9万户,用气量1075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居民用气量 3927.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4%;液化气供应总量为3.2万吨。
九、对外经济
外资引资速度平稳。全区全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9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7%;累计到位资金5.2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8%;累计批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69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合同利用外资2.6亿美元;批准增资项目101个,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59.8%,同比增长15%。
外贸出口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外贸直接出口7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9.6亿美元,上升24.1%;一般贸易出口38.7亿美元,上升25.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占全区出口的80.4%。
十、旅游业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下,全区共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同比增长70.7%;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6.8%。全区星级宾馆14家,客房数1675间,出租率61%。旅行社35家,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点6家,其中4A级景点3家,3A级景点3家。
针对世博和节假日旅游市场,整合区内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特色商业和旅游节庆等资源,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了29条世博之旅主题线路和4大类产品目录。并开展上海马陆葡萄节、上海南翔小笼节、上海孔子文化节、古漪园竹荷文化艺术节、安亭汽车文化之旅欢乐周、华亭人家丰收欢乐之旅、曹安购物旅游节和企业类主题活动,丰富了节假日旅游、世博之旅等旅游市场。
十一、教育
教育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至年末,全区拥有小学23所,中学32所(其中高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高中在校学生602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200人,初中在校学生17389人,小学在校学生 2798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4人,幼儿园在园托幼儿20144人。完成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纳民工作,全区共有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17所,吸纳学生15770名,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 99.5%;初中入学率 100 %,毕结业率98.2 %;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9%。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1819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约 89.6万人次。
区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成功引进华师大二附中和交大附中等优质学校,民办嘉定新城初级中学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学。探索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新模式,为成佳学校、送教上门学生及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高质量针对性服务。职教集团组建现代服务物流专业、汽车制造维修专业、机电制造专业、通信与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职工教育培训五大专业合作组,提升培训层次。
2010年我区初中学业考试合格率到达98.78%,继续位列全市前茅。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为1113人,上线率为67.29% ,比去年大大提升了将近7个百分点。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录取本科(含艺体类)人数为1189人,占75.21%。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6.88%和85.79%,两校均创近年最高水平。
十二、科学技术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科技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和上海市科技项目219个,同比增加7.3%,获得国家和市级资助5674万元,同比增加8.5%。13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5家企业入选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截止到年底我区已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家,62家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公示阶段,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9家。嘉定高科技园区被认定为市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南翔智地成为我区第二家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全年专利申请总量3427件,其中发明专利989件,实用新型专利1584件,外观设计专利854件。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按常住人口计算)185件。今年全区技术合同登记数达到383项,成交额9.4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3%,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促进了技术资源的良性互动。
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区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发展,为高校科研院所供地2000多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硅酸盐所、微系统所和华东计算所重大专项产业化项目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区形成优势。第二届嘉定区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吸引了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200多家科技企业参加,发布高新技术成果187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95项。
无线城市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到2010年底,“嘉定无线城市”网络以辐射方式覆盖连接各镇、街道的主要交通干道,从而在全区形成点、面、线相结合的无线城市网络覆盖方式。注册用户突破4.2万人,平均每天活跃用户近3000人次。
十三、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18.7亿元,可比增长15.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7%。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7%。完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0%,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施。年内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条目1438条。举办区长在线话嘉定6期,访问量达25748人次,共提问836条,在线答复830条。全年网站共发布新闻总计1592条。处理监督投诉、建议咨询共计4414件。政府信息公开总计1438条;门户网站的页面总浏览量约4533.6多万人次,日均浏览量超过12.4万人次。向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报送信息量5129条,采用4532条。在全市各区县排行中,名列第一位。
至年末,全区政务网接入用户数达5839人,基本实现全覆盖。接入党政机关、公共服务事业单位85家,区属公司27家。区政务办公信息网日益完善。全年通过政务网发布公文1389件,政务信息发布总量6715条,通知发布量7333份,专送传阅件32.9万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至年末,新建集约化信息通信管线395.0沟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1.7G,国际互联网普及率(按常住人口计算)52.2%。
十四、文化、广播和电视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开展迎办世博的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欢乐世博年”2010年嘉定区社区文化展演月活动、2010年嘉定•宝山全民读书月活动、“成长进行时——童声唱响世博年”少儿歌唱比赛、“相约世博”全国竹刻艺术邀请展,圆满完成世博园区内30场“锦绣江南—嘉定风”社区市民活动嘉定专场演出。全年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2314场,参与群众达62.3万人次。
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13个,藏书96.2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58.6万册,年内新购图书7.2万册,新办读者证3485张,续证12386张,新办读者证和续证数居全市区县分馆第五;读者到馆数44.7万人次。新华书店门市部4个;区、镇文化馆(站)13个;影剧院2个,座位数共2054个。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2032小时,电视栏目10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新闻7630条。主打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750条,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533条。
十五、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5个,其中区级医院6个,病床3023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4534人,其中执业医师1778人,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823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5家,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中心村卫生室111家。全年完成诊疗691.7万人次,出院6万人次,区级医院施行手术2.1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总人次为288.6万,同比增长18.4%。门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总业务量的比例上升到47.6%。年内共有269.6余万人次享受门急诊诊疗费减免,减免费用共1798.9万元。药品零差率累计支出880.6万元,人均优惠4.75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产业收入251.3万元。年内,我区共承办市级及以上活动12次,参与人数5219人;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92次,共2221人次参与;举办各类区级赛事、活动71次,参与人次达78821;承办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赛事、活动27次,11603人次参与;街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培训324次,共有67359人次参与。
体育设施继续改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361片,总面积197.9万平方米。年内新建4个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六、人口、人民生活及就业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达55.7万人,比上年增长1.3 %,其中女性28.0万人、非农人口46.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24人,出生率为6.7‰,其中女性1781人。死亡人口4407人,死亡率为7.9‰,自然增长率为-1.2‰。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6611元,比上年增长10.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262元,比上年增长12.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6.7平方米。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机制建设。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1034个,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35人、“零就业家庭”15户,实现100%安置。开发“万人”就业项目115个、实际上岗人数8047人;开发“千人”、“百人”项目32个,吸纳从业人员312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04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7240人以内。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99046人次的求职者提供求职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37472人次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220人,职业技能鉴定18918人,完成了4702个外来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全区现有110家见习基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青年见习后就业率达77%。
十七、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不断推进。今年全区共投入10955.0万元,新增养老床位529张,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实事项目500张床位的目标,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1所,床位5223张,收养老人3562人。新建3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使我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5家。结合民政部“霞光计划”项目,对北部地区的农村薄弱敬老院加大改造力度。新建、改建28家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14个,受益老人达到598人。落实老年人紧急呼叫装置建设实事任务,全区增新60台,累计共为1724位老人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62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300.4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4人,累计发放救助金71.2万元。共有43.7万人次获得社会救助,救助金额达19336.9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1195.5万元;实施医疗救助762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 2341.5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128.1万元。全年共募集衣被20.9万件和资金2318.7万元支援灾区。年末社会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员3142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有19.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8.0万人。有15.8万人参加“镇保”,2.1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4.8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0.6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5万人领取农村养老金,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本地户籍参保覆盖面已达98.5%。继续扩大综合保险覆盖面,全年共有40.8万人参加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优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及时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春节生活补助金、世博一次性补助金等各项补助,全年共为403人次优抚对象发放临时补助金23.1万元。为194人次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38.5万元。
进一步强化农村医保工作,完善区级大病基金管理。至年末,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9万人。全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3958.9万元,累计为21.4万人次的农村居民支付医药费用3973.8万元。其中,住院病人3206人次,补偿医疗费用1428.7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56%,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报销比达到100%。门诊补偿21.1万人次,补偿医疗经费2545.1万元,补偿比例达51%。
十八、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我区全力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止12月底,我区累计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为9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环境降尘量为5.9吨/平方公里.月,同比改善1.7%,空气质量普遍有所好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2010年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5.5,与去年基本持平,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城市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年末共有公园10个,面积达44.2公顷。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0.9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2平方米,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2 %。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
4.邮政业务总量口径和去年有所不同,去年包括速度业务,今年则不包括。
5.2010年速递公司从邮政划出去,特快专递业务、国内快递包裹、国际包裹变为速递公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