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动荡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四大板块”建设,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65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比上年下降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三次产业占比为0.5:67.7:31.8。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增值税92.0亿元,比上年增长6.7%;营业税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个人所得税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1.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种植业产值6.4亿元,畜牧业产值3.6亿元,渔业产值0.9亿元,林业产值0.1亿元。粮食播种面积8612公顷,粮食总产量突破5.5万吨,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今年马陆葡萄加强基地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排灌设施等,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华亭优质哈密瓜扩大基地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600多亩次;工业区草莓面积达到1100亩,今年新增200多亩,继续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外冈腊梅重点加强腊梅基地建设,发展农户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亩,今年新增腊梅800多亩;安亭银杏根据规划,进行了布局调整,发展“林下经济”和“混合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徐行黄瓜基地面积达到750多亩,今年新增400多亩,并成立了黄瓜研究所,提高黄瓜种植的科技含量等。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63.8%。完成工业总产值2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1.4%。全区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33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89.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7%。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94.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1%。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8.8%。
汽车零部件产业、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等行业平稳发展。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3%。高技术企业15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5.7亿元,比上年减少2.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信息制造企业1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8.8亿元,比上年减少2.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
建筑业增势良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38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53.8亿元,施工面积68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8.6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亿元,比上年增长9.8%。按商品类别分,吃的商品零售额5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穿的商品零售额1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5%;用的商品零售额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假日消费活跃。据统计,春节期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1%,“五一”期间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4%,“十一”期间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1%。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7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综合消费品市场9个,农产品市场45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区161个连锁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年内,共新辟12条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11条公交线路,区域公交线网全覆盖已基本实现。本区公交企业新增和更新了81辆公交车,空调车比例达到78.55%。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300座,公交线路86条,营运线路长度1942.626公里,其中区内长度1159.926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305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2745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70辆,客运量2972万人次,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60辆,营业收入1.64亿元。
邮政业务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606.02万件,比上年减少29%;国际、国内包件24.76万件,比上年增长1.5%;投送特快专递85.6万件,比上年减少26.0%;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153.2万份。年末邮政储蓄4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年末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511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15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9.1万门,比上年增加1.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7.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2.4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小灵通用户数7.5万户。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5.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75.2亿元,比年初增加27.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53.2亿元,当年新增18.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3.5亿元,当年新增7.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77.4亿元,现金支出1221.1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43.7亿元。
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长。2008年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达104亿,同比增长3.8%;经营性集体资产总量达10.5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村集体权益达70亿元,同比增长2.3%左右。2008年,区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3.6%;集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3.4%;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6亿元。年内共完成股权转让项目10个,合计股权转让款16.23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90.3亿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5亿元,比上年减少70.4%;第二产业投资52.8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三产业投资128.8亿元,同比增长7.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5.1亿元,集体经济投资16.1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9.2亿元,私营企业投资37.0亿元,其他经济投资73.4亿元。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住宅投资58.6亿元,比上年微减0.2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8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42.3万平方米,比上年锐减55.4%,销售额21.8亿元,比上年减少55.7%;期房销售面积12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6%,销售额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0.6万平方米,增长75.5%。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段高架桥面、城北停车场、车辆段地下敞开段已经完成;高架车站实现结构封顶,各站点钢屋架施工已近尾声;嘉定新城已完成主变电站结构施工,电力通道基本完成,计划于09年实现供电。至年底,铺轨工程已实施55公里,完成总量约65%;触网架设工程已完成1100根,完成总量约90%。至年底,11号线嘉定9个站点中已有6个站点综合开发地块成功出让,引进资金约30.4亿元。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良好。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4369.6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生活用水6857.8万吨,比上年减少0.2%。用电量6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8%。至08年11月中旬,全区实现了人工煤气向天然气使用的转换,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数达到19.2万户,用气量6596.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居民用气量3384.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7%;液化气供应总量达3.1万吨。
九、对外经济
外资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32个,总投资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引进合同外资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0%。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吸收合同外资5.0亿美元,第三产业6.5亿美元,占全区的56.4%。全年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30个,总投资19.1亿美元,占全区外资项目总投资的88.6%。
外贸出口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外贸直接出口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9.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5%;一般贸易出口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区出口的83.7%。
十、旅游业
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拓展传统旅游市场。以“迎世博盛会、展嘉定风采”为主题,举办了上海马陆葡萄节、上海曹安商贸城购物旅游节、上海孔子文化活动周、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安亭汽车文化之旅欢乐周、华亭人家丰收欢乐之旅、“我爱我嘉”主题游以及上海竹文化艺术节等八大节庆46项子活动,共接待市民和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使本届旅游节成为展示嘉定城市形象的载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助推剂、人民大众的欢乐节日。
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16家,客房数1766间,出租率预计53.7%,旅行社33家,全年接待游客预计45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营业收入预计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至年末,全区拥有中学31所,其中高中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23所。高中在校学生626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276人,初中在校学生17662人,小学在校学生24488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84人,幼儿园在园托幼儿1716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27所,其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8348人,初中在校学生数为509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52%;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98.9%;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8%。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900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约81万人次。今年的中考,我区各科平均分再次全部超过市平均,合格率达98.69%,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为1259人,上线率为50.97%,比去年又提升了将近1.4个百分点。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2%和71%,两校均创近年最高水平。
全区实施科技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100余项,其中实施推进重点项目53项,列入重点农业项目、医疗项目29项。全区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350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市级重点新产品41项,数量和获得资金量位居全市第三。这些项目拥有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全区拥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了900余家,新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年产值突破270亿元。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100件,比上年增长29%,其中发明专利540件,增长28%。至年末,全区认定各类技术合同195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促进了技术资源的良性互动。
十二、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上海嘉定门户网站功能日益丰富。全年网站共发布新闻总计1803条。处理监督投诉、建议咨询共计3134件,同比增长42.8%;网上办事预受理项目增至369件;政府信息公开总计1587条;门户网站的页面浏览量约4304多万人次,日均浏览量超过11.8万次。
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施。年内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条目1587条,全文电子化公开信息1587条。举办“区长在线话嘉定”6期,访问3.2万人次,共提问915条,在线答复889条。区政务办公信息平台应用深入普及。至年末,全区政务接入数达4278人,同比增长43%。接入机关单位数106家,区属公司42家。日访问人数3230人,增长30%。通过政务网发布公文件366条,政务信息发布总量29372条,通知发布量5087份,专送传阅件171598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至年末,集约化信息通信管线完成329沟/公里,比去年增加209沟/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0G,国际互联网用户165882户,比去年增加28361户。无线网络覆盖扩展至嘉定新城组合型城市近200平方公里,“嘉定·无线城市”注册用户以平均近2000人/月不断增长,注册用户已突破1万人。
十三、文化、广播和电视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发展。在《嘉定新闻》推出《精彩三十年》专题报道,全景展示我区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文化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首届社区文化展演月系列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演出、长三角地区摄影作品展、长三角地区故事讲述比赛、第五届英语风采大赛和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完成迎世博600天嘉定分会场启动仪式、“孔子文化活动周”的开幕式等活动。完成陆俨少诞辰100周年的上海、江苏和北京站的活动。中国科举博物馆、嘉定竹刻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全年接待参观人数达16.5万余人次。全区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395场,参与群众74.9万余人次。30个原创文艺作品在市级和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大奖。
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14个,藏书83.22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51.53万册,年内新购图书2.48万册,新办读者证8746张,居全市区县分馆第2;续证数6166张,列全市第1;读者到馆数40.3万人次。新华书店门市部5个。区、镇文化馆(站)14个;影剧院2个,座位数1254个。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898小时,电视栏目9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新闻12990条。主打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992条,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281条。
十四、卫生和体育
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个,其中区级医院6个,病床2600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4197人,其中执业医师1292人,执业助理医师144人,注册护士1314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83家,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87家。全年完成诊疗495万人次,年内计划免疫接种人次数达50.5万,其中非本市户籍儿童接种数占70%。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诊疗总人次达178万,同比增长26%。门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总业务量的比例上升到4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产业收入215.92万元。年内,我区共承办市级及以上活动8次,参与人数11695人;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73次,共5165人次参与;举办各类区级赛事、活动64次,参与人次96480;承办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赛事、活动33次,13215人次参与;街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培训450次,共有141342人次参与。体育设施继续改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247片,总面积189.72万平方米。新建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嘉定区传递活动于5月24日下午在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圆满完成。传递沿途共有50000余名观众夹道欢迎,在上海汽车博览公园汇集了4000多名观众参加火炬传递结束仪式。在今年3月—6月举行的上海市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中,嘉定区代表团有10个团队荣获一等奖,竞技类项目一举夺得18块金牌,创下了嘉定历史新高。我区还承办了市老运会“练功十八法”比赛项目,并获得了运动会的“竞赛优秀组织奖”。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4.4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非农人口44.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942人,出生率为7.3‰,死亡人口4348人,死亡率为8.0‰,自然增长率为-0.7‰。至年底,全区来沪人员数达68.7万人,其中来沪时间6个月及以上人员数达48.6万人。
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至年末,全区新增就业岗位46459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255人,开发“万人”就业项目130个、实际上岗人数8055人;开发“千人”、“百人”项目32个,从业人员3017人;经营型非正规劳动组织1258个,从业人员3768人(历年累计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297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241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2587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4平方米。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持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19所,床位3674张,收养老人2320人。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07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242.23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41人,累计发放救助金109.3万元。共有44.08万人次获得社会救助,救助金额达15794.65万元。对困难协保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78.84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893.16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01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076.18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177.39万元。全年共募集衣被26.23万件(条)和资金5.46万元支援灾区。年末社会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员3222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有16.4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6.29万人。有15.04万人参加“镇保”,1.93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5.04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0.79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51万人领取农村养老金,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有35.16万名外来从业人员参加了综合保险。
十六、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2.1%,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地表水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至年底,25个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5.3,与去年同比改善率为7.0%。
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共有公园9个,面积达40.8公顷。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8.5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05%。
说明:
1、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增加值是指一个地区、行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消耗价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为全区增加值。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