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是我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积极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坚定把握“经济转型发展、城市品质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一、综合

全区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1460.6亿元,可比增长8.9%。其中属地完成1050.6亿元,可比增长8.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下降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0.4亿元,增长8.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5.7亿元,增长9.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0%。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4:61.0:38.6,第三产业占比创历年新高。

现代服务业内涵与特色不断丰富。全区服务业重点园区集聚效应明显,新增文化与信息类企业698家,同比增长26.7%,实现营业收入923.4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30.4亿元,同比增长99.3%。金融硅谷建设加速推进。新增股权投资及管理类企业236家,累计840家。推动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全区累计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股权托管挂牌企业22家,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嘉定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财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60.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属地收入495.2亿元,同比增长23.8%;地方财政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居全市首位。全年完成税收收入630.3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属地税收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区级地方收入完成136.3亿元,增幅为18.3%。按税种分(属地),企业所得税121.5亿元,增长22.2%;营业税46.3亿元,增长18.4%;个人所得税40.3亿元,增长25.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财力保障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8.8%、8.9%、30.5%和28.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8.4亿元,畜牧业产值2.4亿元,渔业产值1.0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农林渔牧服务业产值1.0亿元。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相对稳定(见表)。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16123.5 -4.6
1、夏粮总产量 16123.5 -4.6
#小麦单产 公斤/亩 299.5 -0.8
2、秋粮总产量 38776.0 -4.0
#单季稻单产 公斤/亩 559.0 -0.6
蔬菜上市量 151899.7 -7.6
生猪出栏数 万头 13.8 -13.2
家禽出栏数 万只 23.8 -7.0
鲜蛋产量 2037.3 -1.8
牛奶产量 3421.2 -6.5
水产品产量 1720.0 -8.7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至2013年末累计建设设施农田51601亩;加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截至2013年末,嘉定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有146家,共419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有7家,共8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有2家,涉及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上海名牌农产品7家,上海市著名商标8家,嘉定区知名农产品商标10家。

2013年嘉定区农村村庄改造共涉及安亭、华亭、外冈、江桥4个镇10个村3178户农户,主要进行污水纳管、天然气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其中,天燃气安装2547户,污水纳管638户,组团式污水处理267户,自然村落改造634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先进制造业规模与效益显著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43.1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属地产值2984.2亿元,同比增长8.2%,比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28.9亿元,同比增长14.5%。继续强化重点产业引领,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深入实施“千百十亿”产业能级提升工程,全区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63家,共完成工业产值153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属地)的51.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产值511.8亿元,同比增长4.9%。

汽车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两端和高端延伸,2013年全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总产值15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的52.6%,较2012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和支持大众整车厂周边的整合扩建,聚焦和服务大众动力总成、上汽变速器等龙头项目产能扩增,扩大其在产业链细分市场上的优势。大众动力总成二期、三期项目相继投产后,企业产能扩张1倍多,巩固了其业内的龙头地位。

建筑业产值小幅回落。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3户,实现总产值100.5亿元,同比减少0.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6.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2.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3.6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802.3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属地1515.6亿元,同比增长3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4.4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06.4亿元(属地),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9.1%。限额以上企业推动作用明显,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37.3亿元,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属地)的75.0%,同比增长6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4.0亿元,同比增长65.9%。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3年,全区电子商务行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30.4亿元,同比增长99.3%。限额以上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9.4亿元,同比增长78.7%。

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为商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随着嘉定新城建设的逐步完善、江桥万达以及嘉亭荟的发展成熟,商业综合体在我区呈现多点覆盖的发展格局。已开业经营的商业综合体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同比增长52.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已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有序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年内,本区公交企业共新增61辆公交车,报废5辆公交车(未更新),新辟3条公交线路,暂时停运1条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14条公交线路,在13条公交线路上增加了运能,空调车比例达到100%,进一步方便市民公交出行。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603座,公交线路69条,营运线路长度1245公里,区内长度742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558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8968.35万人次。现有区域性出租车820辆,投入营运区域性出租汽车701辆,客运量1965.91万人次,营业收入2.02亿元。

邮政业务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亿元。收寄国际、国内函件3014万件,比上年增长5%;国内普通包裹25.2万件;代理快递包裹2万件,代理国际包裹6898件;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530万份。年末邮政代理储蓄余额61.6亿元。

电信业务发展持续升温。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8.6亿元,比上年增长8.4%。电信CDMA移动用户数新增3.2万户,比上年增长10.8%。宽带用户数达到27.4万户,比上年增长6.5%。其中,家庭宽带城市光网用户比上年增加4.5万户,家庭城市光网用户的宽带速率最高可达100M。IPTV用户规模达到1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数42.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4.4万户。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3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1.0%。至年末,全区统计范围内金融机构网点数133个,各项存款余额1931.8亿元,比年初增长1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13.5亿元,比年初增长8.0%。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年初增幅(%)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1931.8 12.3
#企业存款 1005.8 13.2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926.0 11.5
#定期储蓄 591.9 9.4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913.5 8.0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9.7 4.0
#企业贷款 686.7 7.1
个人贷款 226.8 10.7
#个人住房贷款 168.5 12.6

在明确区管功能性公司、区域性公司、产业类公司、多元类公司和政策性公司“3×3+2+1”的总体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的框架体系。2013年,纳入年报合并范围的区属企业资产总额889.88亿元,同比增长14.15%;负债总额584.45亿元,同比增长14.55%;净资产305.43亿元,同比增长13.3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80亿元,同比增长27.30%;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30.25%;实缴税金7.08亿元,同比增长36.59%。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年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工业投资116.1亿元,比上年下降0.8%;基础设施投资38.3亿元,比上年增长44.3%;社会事业投资16.6亿元,比上年下降10.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6.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63.4亿元。按经济类型分,内资投资394.1亿元,其中私营投资134.7亿元;港澳台投资23.6亿元;外商投资62.0亿元。

房地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住宅投资1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商业用房投资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办公楼投资23.0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58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新开工面积47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2%;房屋竣工面积48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1%。

房地产成交活跃,全年现房销售面积20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7.9%,现房销售额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72.2%;期房销售面积16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3%,期房销售额2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5%。

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动迁配套房投资51.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46.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11.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3.5万平方米。继续推进大型社区建设。全年大型社区投资20.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27.9万平方米,全年房屋竣工面积29.5万平方米。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全区城市道路总里程180.8公里,道路总面积381.0万平方米,城市桥梁224座。其中,2013年新增区管城市道路11条,桥梁14座,新增道路总长约13公里,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轨交配套、住宅配套道路新建后移交。实施了温宿路(城中-博乐)、安辰路(宝安公路北)、米泉路(和静路-昌吉路)、丰庄路(曹安-沪宁立交)车行道维修、环城路等道路坡道改建等项目。累计共修复机动车道14000余平方米,整治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坡道5500平方米。

嘉盛东路(浏翔公路-宝山交界)、伊宁路(沪宜公路-广玉路)、智慧城市(一期)、上海(嘉定)国际金融科技服务中心、同济科技园(一期)、第一社会福利院、桃李园学校迁建、汇丰荷苑二期动迁安置基地、菊园新区高压线宅基地置换安置基地、绿洲香润苑宅基地置换安置基地等10个项目实现新开工,韩天衡美术馆按计划建成。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良好。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6589.3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工业用水8660.8万吨,居民生活用水7928.5万吨。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数达30.5万户,用气量18831.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7%;液化气供应总量3.2万吨,比上年减少1.6%。

九、对外经济

有效引进外资,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全年累计引进合同外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24.0%,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1.2%;累计批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167个,其中独资项目136个,合资项目31个。从投资产业看,房地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引进规模居前,分别达3.3亿美元和1.2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55.6%;从项目规模看,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达3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

外贸进出口首现逆差。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8.9亿美元,同比下降5.4%;实现外贸进口110.6亿美元,同比上涨20.8%,历史上首现逆差额11.7亿美元。从出口看,外贸出口显现低位企稳,降幅逐月收窄。其中,加工贸易实现出口41.2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一般贸易出口56.2亿美元,微幅上升0.4%。三资企业出口额73.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的74.4%。主要国别出口情况为:北美洲23.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日本18.4亿美元,同比下降2.1%;欧盟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东盟9.3亿美元,同比下降6.3%。

十、旅游业

全区围绕历史人文、汽车文化、乡村休闲三大旅游板块,充分发挥旅游在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节庆活动带动作用明显,F1大奖赛和汽车文化节期间酒店客房率和景区点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马陆葡萄艺术村(大裕村)被评为上海十大“我最喜爱的乡村”之一;远香湖、保利大剧院和台北风情街等新城商旅文化项目加快推进;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区共设有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州桥景区、南翔老街、安亭老街、华亭人家等旅游咨询中心,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游客咨询和出游。

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080万人次,同比下降18.3%;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0.3亿元,同比下降2.8%。全区星级宾馆8家,客房数1126间,出租率60%。旅行社62家,全年接待游客74万人次。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点7家,其中4A级景点5家,3A级景点2家。

十一、教育

2013年嘉定积极落实“1334”工程计划项目,大力推动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各级各类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街镇新增教育资源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年内新开办留云中学、双丁路幼儿园、东方瑞仕幼儿园、古猗幼儿园、昌吉路幼儿园、外冈兰郡幼儿园6所学校。至年末,全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70所、小学39所、中学37所。学前教育在园托幼儿31073人,小学在校学生49025人,初中在校学生22802人,高中在校学生594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58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2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14所,在校小学生14745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5%;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8%。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1861人,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总量达到115万人次。

2013年我区中考合格率达到99.7%,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19.2%,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共1188人,上线率为71.6%。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录取本科(含艺体类)人数为1238人,占74.6%。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6.7%和86.1%。

十二、科学技术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嘉定区连续获得两年一度的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优秀。全区科技企业成功申报(立项)国家和上海市科技项目272个,同比增加32%,获得国家和市级资助1.48亿元,同比增加11%。新认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6家(全区总数95家),占全市立项数总数的11.76%。3家企业被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84家。争取创新基(资)金立项数126项,资金3095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9项,占全市11%。新认定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占全市11%,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5家,占全市16%。新认定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全区总数达8家)、市苗圃3家,新认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13家,在孵企业381家。

全年专利申请总量6029件,专利授权总量4157件。全年技术合同登记数达到267项,成交金额9.82亿元(2012年6.42亿元),同比增长53%。创新服务通过“一门式”受理模式,指导企业项目申报6348次。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与中科院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深化。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微时空·芯天地”进入全面规划,已吸引包括矽睿半导体、芯晨科技在内的5家高科技企业入驻;“科创慧谷”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和移动物联网产业为主的园区,初步达成合作开发协议;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重点项目——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项目正式启动;中电科上海总部基地一期结构封顶,华东电脑整体迁入并将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成功举办第三届上海嘉定科技博览会,产学研对接项目432项,同比增加15%,达成合作协议121项,同比增加11%,产学研项目达成协议率28%。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上海凯泉泵业分别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成果奖。13家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充分整合产业、科技资源,共申报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到位资金6000多万。

十三、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嘉定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编制发布《嘉定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智能公交、智能停车、城市体征监测、24小时自助快递服务等试点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小额便民支付、智慧社区等试点项目有序推进。菊园新区和安亭镇被市经信委认定为上海市第二批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嘉定新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并被认定为上海市第二批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全年新建信息管线177条,约1288.5孔公里,新建基站555个。

政府信息工作持续进行。年内全区各街镇完成了下属村、居委、镇管968个三级单位的光纤接入,全区形成了1个中心、1个备份中心、14个二级节点、451个三级节点的网络格局。“上海嘉定”政府门户网站年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625条。网站先后被评为“全市百家优秀网站”、“2013年度中国政府网站外文版国际化程度领先奖”(全国区县第一名)。网站手机APP版本在第12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的“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专项评测”中名列全国区县政府第一名。“门户微信”栏目被中国电子政务协会评为“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奖”。

十四、文化、广播和电视

2013年,嘉定区文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大奋斗”目标,抓机遇、抓推进、抓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了3个24小时自助街区图书馆、25个“百姓书社”的建设,实现了100个“百姓书社”的建设规划;率先在国内实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对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全区共组织开展了万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达160万人次;以嘉定电视台建台20周年为契机,完成新一轮广播电视改版工作,启动区广电台的数字化高清设备改造项目;完成11.5万户的NGB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13.2万户的数字化整转工作。

至年末,全区有区级博物馆、广播电视台、陆俨少艺术院韩天衡美术馆各1座。区、镇公共图书馆(室)14个,藏书164.5万册,比去年增长44.2%,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11.7万册。年内新购图书21.9万册,新办读者证33444张,续证6385张;读者到馆数91.0万人次。新华书店门市部4个。区、镇文化馆(站)13个;影剧院10个,比上年增加5个,座位数10218个,是上年的2.15倍。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197小时,电视栏目七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新闻7719条。主打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738条,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619条。

十五、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1个,其中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8个,病床3715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5902人,其中执业医师2141人,执业助理医师282人,注册护士2459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8家,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77家。全年完成诊疗894.65万人次,出院7.85万人次,区级医院住院病人施行手术4.14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总人次为362.38万,同比增长10.86%。门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总业务量的比例达44.61%。

年内我区全面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签约居民达155292户、451861人。全年预约门诊106140人次,双向转诊35931人次,签约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383275份,家庭医生及团队接听电话等形式的健康咨询89029人次。年内享受门急诊诊疗费减免共有333.51万人次,减免费用共2254.73万元。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基本药物累计支出1701.24万元,人均优惠13.80元。

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体育产业收入14020万元。年内,我区共承办、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活动219次,参与人数5576人;组织开展各类区级赛事、活动235次,152470人次参与;组织开展镇级赛事、活动及培训344次,参与活动总人次为92767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404片,总面积271.0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目前我区拥有各类健身团队2000多支,培育形成了拔河、风筝、柔力球、门球、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一批各具地域特色和项目水平的一镇一品项目。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节、社区健身大会、节假日等节点群体活动。在2013年上海市首次公布的《2012年全民健身发展公告》中,嘉定区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市第一。

十六、人口、人民生活及就业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5.6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0.64万人。全区户籍人口57.6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女性28.9万人、非农人口49.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920人,出生率为6.86‰,其中女性1943人。死亡人口4644人,死亡率为8.12‰,自然增长率为-1.2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生活质量日益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嘉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69元,增长10.5%;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336元,比上年增长9.4%。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2.0平方米。

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137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74名,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44人、“零就业家庭”10户,成员12人,实现100%安置。顺利有序,按时完成“万人”就业项目中协管员队伍的转制工作,涉及全区协管队员4661人。当年扶持创业型组织704家,从业人员482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415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控制指标7600人以内。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9168人次的求职者提供求职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5601人次提供专门职业指导。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378人,职业技能鉴定26576人,完成了15382个外来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全区现有68家见习基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青年见习后就业率达83%。

十七、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3所,床位6196张,收养老人4109人。全区享受民政部门救助1794443人次,救助金额达8504.24万元。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5080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额1737.04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65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36.48万元。其中城镇重残无业27968人次,救助金1173万元;农村重残无业10346人次,救助金额334.54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007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80.23万元。享受扶志助学267人次,发放助学金42.72万元。2013年“蓝天下的至爱”共募集资金2587.33万元。年末共有社会福利企业93家,残疾职工2473名。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至年末,全区有58.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10.6万人。2.3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4.35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457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6439人领取农村养老金,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

推进强化农村医保工作,完善区级大病基金管理。至年末,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5万人。全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4583.4万元,累计为44.3万人次的农村居民支付医药费用4590.4万元。其中,住院病人2713人次,补偿医疗费用1670.9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57.6%,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报销比达到100%。门诊补偿43.25万人次,补偿医疗经费2650.6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56.9%。门诊大病补偿693人次,补偿医疗经费202.1万元,实际补偿比达69.2%。

十八、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34.7亿元,相当于增加值比重约3.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危化企业,全年淘汰劣势企业197家,盘活土地1609亩,节约标准煤3.5万吨。全面启动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清洁改造近150台。

为确保区域环境安全,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扬尘污染整治等形式多样的专项检查,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4件,处罚金额达686.3万元,全区环境风险可控,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继续全力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区域环境降尘量为4.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改善4.0%,空气质量基本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2013年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为5.3,属Ⅴ类水,与去年基本持平,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积极推进我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年末共有公园10个,面积达45公顷。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5.6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5平方米/人,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3%。全年新增林地面积31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11.1%。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保护意识和公众关注度显著提高。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