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汽车嘉定”功能定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全面完成。
一、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4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下降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亿元,增长16.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7亿元,增长16.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1%。三次产业比例为0.5∶68.2∶31.3。
二、财政、金融及国有资产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42.7亿元,增长5.4%(已换算成同口径比较),其中,增值税10.2亿元,增长15.0%;营业税12.9亿元,增长4.4%;个人所得税3.1亿元,增长21.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3.6亿元,增长5.5%。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76.1亿元,比年初增加62.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98.9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96.2亿元,当年新增30.7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0.5亿元,当年新增6.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68.2亿元,现金支出1054.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86.5亿元。
国有资产总量增长迅速。至年末,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85户,国有资产总额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区属国有企业127户,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85.0亿元,增长13.3%。年内共完成股权转让项目12个,合计股权转让款0.8亿元。
三、农 业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初具形象,建成266.7公顷设施粮田、200公顷优质粮田示范基地和53.3公顷设施菜田。马陆葡萄、工业区草莓、外冈腊梅、安亭银杏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效应日益提升。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行价)9.1亿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种植业产值4.9亿元,畜牧业产值2.7亿元,渔业产值0.8亿元,林业产值0.1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59公顷,比上年减少4.0%。粮食总产量突破5.5万吨,比上年增长3.8%,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优质化,全区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
四、工 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业能级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工业总产值1565.9亿元,比上年净增243.6亿元,增长18.4%。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7.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5%。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2.7亿元,增长29.3%;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5.2亿元,增长1.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8.8%。
五、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96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49.3亿元,建筑施工面积631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266.8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1亿元,增长20.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49.3亿元,增长10.0%;穿的商品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1.9%;用的商品零售额104.5亿元,增长27.6%。
专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67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5个,综合消费品市场5个,农产品市场47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5.2%。
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良好。年末全区连锁商业企业158个,其中大卖场93个,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七、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建设及房地产业
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2%。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5.9亿元,增长87.2%,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8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76.7亿元,增长7.3%。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4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5.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24.2亿元,增长10.1%。国有经济投资34.8亿元,增长8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4.1亿元,民间投资112.0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投资30.2亿元。
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段)动迁工作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全年城市道路建设投资2.6亿元。新建道路总里程12.5公里。新建临洮路(靖远路—华江路段),塔城路延伸段、澄浏路(嘉罗路—嘉胜路段)工程全面完成。完成“四路两河”中两条道路(清河路、城中路)的景观改造。
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8.4万平方米,增长7.9%。商品房销售面积(包括现房和期房,下同)129.1万平方米,销售额68.3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20.5万平方米,销售额59.9亿元。
八、外资外贸
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合同引进外资8.5亿美元(新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吸收合同外资7.2亿美元(新口径),占全区的84.6%;第三产业1.3亿美元,占全区的14.8%。全年引进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有44个。
外贸出口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外贸直接出口5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5.6亿美元,增长14.8%;一般贸易出口16.4亿美元,增长28.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区出口的90.6%。
九、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城市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业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今年共投资1800万元,新增和更新公交车53辆,分别投放到南嘉线、沪嘉专线、新嘉专线、淞安线、淞嘉线等线路,新辟北华线、嘉泰线、嘉定6路和真新定班车4条公交线路。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250座,公交线路74条,营运线路长度1887公里,区内长度1044公里,营运车辆811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4000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38辆,客运量2320万人次,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26辆,营业收入1.6亿元。
邮政业务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055万件,增长14.0%;国际、国内包件21.6万件,增长17.0%;投送特快专递597万件,增长23.9%;发送各种报刊杂志2794万份。年末邮政储蓄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870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60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5.7万门,比上年增加5.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1.8万户,比上年增加0.7万户。年末小灵通用户数10.2万户,比上年增加0.4万户。
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1070万吨,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生活用水1074万吨,增长6.4%。用电量5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亿千瓦时,增长25.5%。至年末,全区人工煤气用户数达到2.3万户,用气量6952.5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户数达到13.4万户,用气量4551.5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量2725.9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达2.3万吨。
十、旅游业
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以汽车文化为主,推出了“汽车嘉定、古城嘉定、田园嘉定”三大主题旅游产品。结合“嘉年华”活动,推出古城嘉定和古镇南翔等5条主题线路。黄金周前期向上海市民推出了华亭人家和马陆葡萄2条嘉定郊区游线路。上海古猗园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点,实现了我区AAAA级景点零的突破。
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15家,客房数1796间,出租率55.0%。旅行社31家,全年接待游客255.4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十一、科 技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年内,全区共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187项,其中市级41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全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2%,市、区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左右。年内组织和引导企业实施产业化项目180项,其中重点产业化项目30项。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48项,上报评奖的科技成果50项。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开发新产品3000余项,产值达到180.0亿元,上交税金8.0亿元,其中列入国家、市级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42项。
全年申请专利1737件,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发明专利522件,增长27.9%。19家企业列入市培育专利试点企业,18家企业列入市、区级专利试点或专利示范企业。至年末,全区认定各类技术合同210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8591.0万元,促进了技术资源的良性互动。
十二、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施。年内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条目631条,全文电子化公开信息631条。举办“区长在线话嘉定”8期,访问8万人次,共提问1336条,在线答复1278条。
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建设。“上海嘉定”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栏目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量达63.5万人次,年末“监督投诉、建议咨询”栏共收到市民来信2086件,流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理1879件。“网上办事大厅”共处理各类咨询255件,发布办事指南470多项、各类政策法规403项;实现了26个办事项目网上直接受理。
区政务办公信息网日益完善。至年末,通过政务网发布公文394件,政务信息发布总量14283条,通知发布量4601份,专送传阅件32068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至年末,集约化信息通信管线完成175.7沟公里,比上年增加110沟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0兆,国际互联网用户13万户,比上年增加2.2万户。
十三、文化广电及教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14个,藏书104.6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44.2万册,年内新购图书4.1万册,新增一卡通读者4525人,列全市第一,读者到馆数10.2万人次,列全市第三。新华书店门市部9个。区、镇文化馆(站)14个;影剧院6个,座位数4024个。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620小时,电视栏目581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3小时。年内共播发新闻4810条,发布各类稿件240篇。主打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810条,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178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长三角部分城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和各类书画作品展览。“嘉定竹刻展”展出历代竹刻精品182件,观众近万人次。“嘉定竹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进农村、进社区放映1805场,观众138.5万人次。全区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累计超过112万人次,创作文艺作品359件,获市级奖励37项,其中一等奖6项。
教育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至年末,全区拥有中学33所,其中高中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23所。高中在校学生832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975人,初中在校学生17407人,小学在校学生2325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83人,幼儿园在园托幼儿15617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4%;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98.2%;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2%。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991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36.2万人次。
十四、卫生和体育
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区级医院6个,病床2395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2997人,其中执业医师1156人,执业助理医师150人,注册护士1128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0家,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6家。全年完成诊疗364万人次,出院4.5万人次,区级医院施行手术1.5万人次。进一步强化农村医保工作,完善区级大病基金管理。至年末,全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3797.5万元,累计为28.9万人次的农村居民支付医药费用1945.4万元,另外为560位大病患者补偿医药费用345.6万元。认真实施市民医疗互助帮困工作,至年底补助2795人次,补助金额76.5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产业收入317万元。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组16个项目和成年组23个项目的比赛,青少年组共获18枚金牌,成年组共取得6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田径项目共获得6枚金牌,皮划艇、射击、举重、跆拳道等项目也屡创佳绩。体育设施继续改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712个,总面积162.5万平方米。新建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68‰,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40‰。
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至年末,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9609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136人。开发“万人”就业项目128个、实际上岗人数5473人;开发“千人”、“百人”项目31个,从业人员2141人;“4050”创业项目63个,从业人员472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7268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0561元,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3亿元,当年新增48.9亿元,增长18.3%。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持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18所,床位2914张,收养老人2009人。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39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019.4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3人,累计发放救助金116.4万元。共有33.8万人次获得社会救助,救助金额达 8928.6万元。对困难协保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188.5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387.1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12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89.6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172.0万元。全年共募集衣被21.9万件(条)和资金131.1万元支援灾区。年末社会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员3719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有15.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5.4万人。有12.9万人参加“镇保”,1.3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5.3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1.9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有21.1万外来从业人员参加了综合保险。
十六、资源与环境
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区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Ⅰ类标准的有14项,处于Ⅱ类标准的有3项,处于Ⅲ类标准的有2项,处于Ⅳ类标准的有1项。主要取水口的水质指标基本达标,重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0万吨,城市化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0%。
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区内各项空气污染指数稳定在良好状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保持在Ⅱ级水平,总悬浮微粒总体上处于Ⅱ级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9%。化学需氧量排放(COD)11394吨。
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共有公园12个,面积达48.2公顷。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95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平方米,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9%。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增加值是指一个地区、行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消耗价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为全区增加值。
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