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选择区域:>>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递进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与“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承启之年,更是检验我区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确保我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力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全区经济增速换挡但不失势,共实现增加值1756.1亿元,可比增长7.0%,其中属地增加值1208.6亿元,可比增长7.1%。属地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完成705.6亿元,可比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3%,第三产业完成498.8亿元,可比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较去年提高27.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3:58.4:41.3,第三产业占比较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10-2015嘉定区增加值及增幅

a85bdf123d614afe9a0104ea8648b268.jpg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97.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属地收入624.6亿元,同比增长12.4%。中央级收入440.1亿元,同比增长4.3%;市级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4亿元,同比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收入60.2亿元和120.5亿元,同比增长20.3%及9.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2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11类”民生支出达230.6亿元,同比增长71.3%,占我区财政总支出的77.6%,较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765.2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区级税收180.6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属地税收592.8亿元,同比增长13.5%。属地税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收入264.4亿元和328.3亿元,同比增长17.7%和10.4%。

 

          2015年嘉定区税收收入
单位 数量 增幅%
税收总收入 亿元 765.2 6.9
#工业 亿元 417.9 4.2
 商业 亿元 103.8 -6.0
 服务业 亿元 80.4 25.3
 房地产业 亿元 86.2 7.4
税收总收入(属地) 亿元 592.8 13.5
  #增值税 亿元 237.7 13.2
   营业税 亿元 51.4 2.3
   企业所得税 亿元 168.2 14.4
   个人所得税 亿元 59.5 25.0

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新型金融加快集聚,嘉定工业区获评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91金融、百度小贷等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股权投资及管理类企业引进数量再创新高,新型金融发展活力涌现。全区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32家、股权交易中心E板挂牌37家,累计分别达到10家、49家和120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和小贷公司加速集聚,年内新增5家商业保理企业。持续放大“嘉定创投”品牌效应,发挥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的撬动作用,不断强化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全区投资基金42支,资金总规模近3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300个。

推动南翔江桥地区加快融入虹桥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新型金融、智能制造等产业加速发展,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加速融合,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安通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家企业总部落户嘉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各类研发、销售中心达45家。“嘉境通”跨境电商平台开通运营,5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签约入驻。全年新增文化与信息类企业1744家,同比增长5.5%,实现营业收入1377.6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17.4亿元,同比增长19.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亿元,可比下降8.5%。完成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种植业产值8.0亿元,畜牧业产值1.0亿元,渔业产值1.3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相对稳定。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增幅%
粮食总产量 59318.3 4.7
1、夏粮总产量 17603.4 7.2
#小麦单产 公斤/亩 338.0 4.0
2、秋粮总产量 41714.9 3.7
#单季稻单产 公斤/亩 568.0 1.8
蔬菜上市量 133977.0 -4.0
生猪出栏数 万头 3.9 -71.4
家禽出栏数 万只 17.2 -2.8
鲜蛋产量 1876.8 -9.5
牛奶产量 3958.0 13.6
水产品产量 1400.0 0.0

截至年末,全区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4家、区级3家;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至年末累计建设设施农田58269亩;加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我区“三品一标”认证率已达到66.7%,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07家,产品760个,认证总量19.4万吨;绿色食品10家,产品 11个,认证总量 0.2万吨;有机食品4家,产品81个,认证总量0.2万吨。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上海名牌农产品7家,上海市著名商标10家。

2015年全区农村村庄改造共涉华亭、徐行2个镇5个村3313户农户,全部为自然村落改造,主要进行道路整修、环境综合整治、路灯安装、治安监控、公共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5.3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3557.6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属地规上产值3029.6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1691.9亿元,同比下降0.2%。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643.7亿元,可比下降1.9%,占全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1.2%,比重较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四大重点行业实现产值2500.9亿元,同比下降4.0%,占属地工业产值的82.5%,比重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0-2015嘉定区规上工业产值及增幅

72d4a3d1961a48389c704564fe0748e7.jpg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62.7亿元,同比下降1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0亿元,同比下降4.0%。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2.8亿元,同比下降1.8%。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1家,其中亏损企业293家,亏损面23.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9亿元,可比增长13.8%。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68户,实现总产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1.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8.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4.2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区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97.1亿元,可比增长15.7%。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613.0亿元,同比增长7.8%。属地商品销售总额2156.6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2.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1.7亿元,同比增长22.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2亿元,同比增长24.0%。全区已开业经营的6个商业综合体和1条新型商业街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7亿元,同比增长10.8%。

嘉定商品销售总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走势图

d5b71b8d64ad43c59d6cb45120c1d701.jpg382be60962b14a3c8fe7f482331236ca.jpg

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94个,其中专业市场32个,集贸市场62个。全年共实现成交额286.7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146.1亿元,同比下降6.7%,集贸市场成交额140.6亿元,增长4.5%。在京东、国美、找钢网等优质品牌电商企业的助力下,电子商务支撑着我区商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年实现网上商店零售额545.6亿元,同比增长40.0%。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嘉闵高架北段二期、沪宜公路改建工程稳步推进,沪崇高速(S7)一期启动建设,区区对接和大居配套道路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4号线开工建设,嘉定北站公交枢纽启用。年内,本区公交企业共新增55辆公交车,报废更新46辆公交车,新辟4条公交线路,停运2条跨区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16条公交线路,空调车比例达到100%。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903座,公交线路73条,营运线路长度1166公里,区内通公交道路总长度590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641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9324万人次。现有区域性出租汽车820辆,客运量2004.6万人次,营业收入2.2亿元。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1亿元,收寄国际、国内函件2821万件,国内普通包裹17.3万件,代理国内快递56.9万件;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628万份。年内实现电信业务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9%。电信CDMA移动用户新增4.3万户,同比增长11.9%。宽带用户达到30万户,同比增长5%,其中家庭宽带城市光网用户比上年增加3.4万户,最高速率可达200Mps。IPTV用户规模达到1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0.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2.8万户。

充分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加快商旅文一体化发展,以文化消费促进旅游和商业消费。加快老城的风貌保护和功能提升,依托古漪园、秋霞圃和孔庙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挖人文底蕴,传承教化嘉定文脉。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扩大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影响,丰富汽车文化游内涵、提升乡村休闲游品位,发展特色产业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打造商务会展和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2015年接待游客1202万人次,同比下降14.6%;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星级宾馆6家,客房数874间,出租率58.7%。旅行社58家,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点8家,其中4A级景点6家,3A级景点2家。

 

六、金融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4亿元,可比增长29.3%。至年末,全区统计范围内金融机构网点数149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84.5亿元,较年初增长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82.4亿元,较年初增长6.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94.7亿元,较年初增长4.4%,其中短期贷款4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8.2%,中长期贷款578.9亿元,较年初减少2.9%。

      2015年嘉定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年初增长(%)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2184.5 5.1
#企业存款 1102.1 3.7
居民储蓄存款 1082.4 6.7
#定期储蓄 651.1 -2.6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1094.7 4.4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16.0 20.2
#企业贷款 782.8 -1.1
个人贷款 311.9 21.5
#个人住房贷款 231.0 21.4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9亿元,同比下降6.8%。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6%及5.0%。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9.0:81.0,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例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完成工业投资86.0亿元,同比下降13.6%;第三产业中完成房地产投资285.7亿元,同比下降4.5%;基础设施投资50.6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事业投资8.4亿元,同比下降45.5%。按经济类型分,内资投资374.2亿元,其中私营投资128.2亿元、港澳台投资29.3亿元、外商投资48.4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69个(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额59.2亿元,同比增长53.7%。2015年共有47个项目列为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89.0亿元。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6.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75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新开工面积30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2%,其中住宅面积18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房屋竣工面积48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6%。现房销售面积18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8%,现房销售额186.2亿元,同比增长139.4%;期房销售面积2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3%,期房销售额404.4亿元,同比增长51.0%。待售面积28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

全年动迁配套房投资62.7亿元,其中住宅投资49.5亿元,同比增长5.3%。房屋施工面积46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3%。其中新开工面积99.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3.8万平方米;全年大型社区投资19.2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7.8亿元,比去年增长2.2倍。房屋施工面积100.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

区属保障性住房供应有条不紊,对符合条件的廉租租金配租申请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年新增租金配租家庭119户,累计全区廉租租金补贴家庭719户,发放补贴金额866万元。同时今年启动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40户家庭受益。40个建设项目已签订保障性住房配建建设协议,落实配建房源2000余套,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嘉定新城主城区商务商业功能全面提升。新城核心区保利台北风情街、大融城商业综合体基本建成,宝龙城市广场、保利凯悦大酒店结构封顶;西门地区旧改和秦家姜家花园地块房屋征收进展顺利;菊园地区北水湾开发品质不断提升,嘉定喜来登酒店正式开业。安亭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国际汽车城被工信部授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汽车创新港开园,并被认定为上海汽车设计产业基地,上汽阿里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同济科技园一期19万平方米单体建筑竣工,安亭墨玉路商圈形成规模,商业综合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左右。南翔江桥地区商务商贸环境进一步提升,银南翔商务区招商进展顺利,南翔假日酒店开业,江桥绿地五星级酒店、华泰商务楼等项目开工。

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沪通铁路(西线)等20个项目实现新开工,中福会幼儿园等12个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全年完成投资130亿元。上下水等市政工程全面推进,陈行原水支线建成通水,日供给优质长江水40万吨,原水水质明显提升,安亭水厂扩建稳步推进,南翔污水厂一期工程开工,大众污水厂三期扩建工程试运行,北区污水厂二期扩建基本完成,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顺利开工。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良好,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6115.4万吨,同比减少1.6%,其中工业用水8496.4万吨,居民生活用水7619.0万吨。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达36.0万户,比上年增加2.8万户,用气量2440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6%;液化气用气量3.4万吨,同比增长2.6%。

 

九、对外经济

全年外商投资总额24.4亿美元,同比减少5.7%;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0个,同比减少14.6%;引进合同外资15.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6%和29.5%。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9%,占外资总额的93.3%,较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8.3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其中进口总额93.8亿美元,同比下降19.6%;出口总额94.6亿美元,同比下降5.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总额63.1亿美元,同比下降6.3%。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比重不断提升,全年一般贸易出口6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3%,比重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33.0亿美元,同比下降12.7%。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外资企业6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5%;民营企业22.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3.8%。按出口国别和地区分,北美洲、欧盟和日本分别实现出口额20.8亿美元、16.1亿美元和15.3亿美元。

         2015年嘉定区外贸进出口情况
出口

(亿美元)

增幅

(%)

进口

(亿美元)

增幅(%)
总额 94.6 -5.0 93.8 -19.6
按贸易方式分
 #一般贸易 60.8 0.4 76.0 -20.2
 加工贸易 33.0 -12.7 11.4 -14.2
    #来料加工 2.5 -7.1 1.2 -11.3
     进料加工 30.6 -13.2 10.2 -14.6
按国别地区分
   #北美洲 20.8 -8.1 9.2 24.2
    日本 15.3 -12.4 19.0 -23.3
    欧盟 16.1 -6.9 34.9 -35.2
    东盟 10.2 6.6 5.6 -11.2

 

十、教育

全区持续深化品质教育内涵建设,大力探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均衡度和满意度。年内新开办新徐幼儿园、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练川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等10所学校。深入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程,评选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所、创新工作站5所、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学校10所、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学校4所。至年末,全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77所、小学41所、中学39所。学前教育在园托幼儿33111人,小学在校学生47473人,初中在校学生22232人,高中在校学生634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34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51人。其中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14所,在校小学生10893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4%;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8%。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1563人,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总量达到106.3万人次。

2015年我区中考合格率达到96.4%,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22.1%,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共1047人,上线率为61.1%。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1.3%和77.4%。

 

十一、科学技术

嘉定作为市郊唯一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方向明确,《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相关文件正式出台。

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立项135项,扶持资金1717万元。新认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3家,新认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增至12家,占全市13%。全区专利申请总量8234件,专利授权总量5091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73项,合同总成交金额7.4亿元。创新服务通过“一门式”受理模式,指导企业项目申报8925次。

区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共备案了首批区级众创空间27家,提供创新创业孵化空间20万平方米,建立了嘉定众创空间联盟。3家孵化机构被认定为上海市2015年第一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市级孵化器总数达到11家;产学研合作一体发展,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地。区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33项,立项25项,其中与驻区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立项9项,驻区科研院所创新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

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顺利举办2015年度嘉定科技奖励大会暨科技博览会,设立了11个展馆,开展了6大主题活动、5大专题论坛及专家研讨会。组织发动“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推荐216个项目参加路演,区级众创空间“新微创源”被列入大赛分赛点之一。

 

十二、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微家园”、“1号秘书”、社区智能便民服务终端、智能语音云服务、智慧养老等智慧社区示范应用逐渐受到市民认可与欢迎。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全区累计建成室外4G移动通信宏基站1408座;在网4G手机用户数达72万余人,较2014年增长4.5倍;家庭“光纤到户”用户最高宽带速率可达100Mbps。

实现区、镇、村三级光纤网络全覆盖,涉及1335个接入单元,843个条线,接入网络用户达15913名。结合机关干部日常管理信息化,推进智慧政务办公平台深入运用,平台累计发布工作记实292.8万条、政务短信3458.5万条、专送件125.7万件、各类通知2.5万条、政务信息1.3万条,进一步规范政府内部管理,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年内,“上海嘉定”门户网站发布各类新闻信息15858条,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5266条。

 

十三、文化、广播和电视

年末全区有区级博物馆、区级文化馆、区广播和电视频率各1个。上海保利大剧院座位数1466个,年内共演出212场,观众2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65%;全区影剧院14个,影厅88个,座位数13123个;区级图书馆2个,镇(街道)级图书馆13个,村(居委)图书室242个。全区 5个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和100个“百姓书社”的作用日益凸显,12家街镇图书馆加入区图书馆“直馆模式”。全区藏书247.9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36.4万册,新购图书15.2万册,新办读者证14402张,读者到馆数157.4万人次。

对13家非国有博物馆(民间艺术馆)进行扶持,带动4500多万元民间资本投入,推动特展等艺术活动150多场,吸引参观群众3万多人次。扶持30个文化主体项目,撬动社会投资2630万元,为嘉定群众举办1100多场文化活动,受惠群众16万余人。

年内启动了大型纪录片《嘉定》的摄制,举办2015嘉定区青少年才艺大赛等多项重大项目和活动。 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17小时,电视栏目9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6774条,其中,主打电视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486条,被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录用新闻稿件38篇,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545篇。广播各档新闻栏目播出新闻稿件4288篇,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用稿87篇,年内共有44个广播电视作品获奖。农村数字电影放映6232场,观众约83.6万人次。

 

十四、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4个,其中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9个,病床4445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71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88人,注册护士3052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58家。全年完成诊疗1062.2万人次,出院9.3万人次,区级医院住院病人施行手术5.2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424.4万人次,同比增长5.8%,门诊量占全区总业务量的比例达40%。

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全面开展,至年底签约居民已达23.7万户、53.2万人。全年预约门诊131.6万人次,双向转诊15.0万人次,签约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48.6万份,家庭医生及团队接听电话等形式的健康咨询33.4万人次。年内享受门急诊诊疗费减免共有373.0万人次,减免费用共965.8万元。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基本药物累计支出5269.8万元,人均优惠15元。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300片,总面积598万平方米,全年体育产业收入16031.1万元。公共体育设施年开放率保持100%,符合开放条件的57所中小学全部向社区开放。体育馆(新馆)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嘉定区网球中心新建主体工程完工。年内,我区共承办、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培训活动156次,参与人数29656人;组织开展各类区级赛事、培训110次,46266人次参与;组织开展镇级赛事、活动及培训725次,88946人次参与活动。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及就业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6.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66.0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0.79万人。导入人口10.6万人,同比增长12.3%。全区户籍人口59.8万人,同比增长1.7%,其中女性29.9万人、城镇人口52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3950人,出生率为6.66‰,其中女性1959人。户籍死亡人口5018人,死亡率为8.46‰,自然增长率为-1.8‰。

据抽样调查,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30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4453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474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第七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特殊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创新本区创业政策体系;深化“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出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截至年底,本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687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9910个,帮扶引领成功创业65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660人,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277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大学生、“零就业家庭”成员225人,实现100%安置就业。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总人数21843人,组织21328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专项能力证书鉴定,成功举办了区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

 

十六、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4所,床位7189张,收养老人4820人。年末共有社会福利企业84家。通过“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各类救助31.7万人(户)次,救助金额2.1亿元。全区享受民政部门救助16.3万人(户)次,救助金额达8706.7万元。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895.3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0.08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5.9万元。实施医疗救助0.9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65.4万元。2015年“蓝天下的至爱”共募集资金2600.7万元。

至年末,全区有6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2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2.3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4.1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并在全市统一规定提高养老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镇保退休、征用地养老人员养老待遇。有39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7867人领取城乡居保养老金, 城乡居保养老金中农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

至年末,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万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5707.4万元。参合农民享受合作医疗补偿服务共74.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8.8万人次。门急诊74.4万人次,人均就诊25.7次;门诊大病、住院4982人次,人均0.2次。2015新农合基金共补偿6043.5万元,门诊补偿3364.2万元,门诊大病补偿208.4万元,住院补偿2205.4万元;高血压免费服药83.8万元;二次医疗救助4.7万元,大病商保补偿177.1万元。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率分别为58.6%和54.9%。

 

十七、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61.7亿元,同比增长48.0%,相当于增加值比重约3.5%。淘汰劣势企业229家,节约标煤5.6万吨,盘活土地2069.4亩,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清洁改造298台。完成生态文明战略研究和启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工作,加大扬尘污染整治检查力度,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35件,处罚金额2069.7万元,同比增长179.3%,全区环境风险可控,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安全事故。2015年为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年,10个专项130个项目顺利启动,继续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环境降尘量为4.5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0.0%,空气优良率为66.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2015年,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为5.3,属Ⅴ类水,与去年持平,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发挥生态涵养城市功能,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展现绿色宜居的城市特质。深入实施“百、千、万”生态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嘉北郊野公园建设,完成蕰藻浜生态廊道(南翔段)、S6绿色廊道等生态项目建设。全年新建各类绿地216.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5%。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1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7平方米/人。年末纳入市级公园名录的公园共有10个,面积达45.0公顷。全年新增林地面积78.7公顷,森林覆盖率13.2%。景观掩映、绿色成林的城乡形象进一步展现。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