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

选择区域:>>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领先”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本地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保障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综合

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630.2亿元,可比增长8.6%,其中属地增加值1133.3亿元,可比增长7.1%。属地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完成685.0亿元,可比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6%,第三产业完成443.8亿元,可比增长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4:60.4:39.2,第三产业占比较2013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深入推进“大孵化”战略,加快创建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孵化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万家,注册资金756亿元。加强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多元化、梯队式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12家、股权交易中心E板挂牌61家,累计分别达到9家、17家和83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和小贷公司加速集聚,年内分别新增4家、13家和1家,股权投资及管理类企业引进数量再创新高,全区新型金融发展活力涌现。“嘉定创投”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投资基金33支,资金总规模近216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200个。

现代服务业内涵与特色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优势凸显,总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德尔福派克(上海)国际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总部落户嘉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各类研发、销售中心达43家。文化与信息产业保持强劲增长,新增文化与信息类企业1654家,同比增长137%,实现营业收入1181.6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05.0亿元,同比增长53.4%。

财税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45.7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属地收入552.3亿元,同比增长11.5%。中央级收入421.8亿元,同比增长10.0%;市级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19.1%;区级收入167.8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715.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区级税收160.3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属地税收522.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私营税收134.2亿元,同比增长12.1%;涉外税收223.2亿元,同比增长7.9%;个体税收8.6亿元,同比增长37.6%;股份制税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24.3%。

2014年财政收入
  单位 数量 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 亿元 745.7  13.0
#财政总收入(属地) 亿元 552.3 11.5
  #中央级 亿元 421.8  10.0
   市级 亿元 156.1  19.1
   区级 亿元 167.8 15.4
     #第二产业 亿元 50.0 29.8
      第三产业 亿元 110.2 65.7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7.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11类”民生支出达到134.6亿元,同比增长13.5%,占我区财政总支出的68.0%,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6亿元,畜牧业产值2.2亿元,渔业产值1.1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农林渔牧服务业产值0.9亿元。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相对稳定。(见表)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粮食总产量 56642  3.2
1、夏粮总产量 16422  1.8
#小麦单产 公斤/亩 325  8.5
2、秋粮总产量 40220  3.7
#单季稻单产 公斤/亩 558 -0.2
蔬菜上市量 139539 -8.1
生猪出栏数 万头 13.8  0.0
家禽出栏数 万只 17.7 -25.6
鲜蛋产量 2073.8 1.8
牛奶产量 3485.5   1.9
水产品产量 1400 -18.6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3家、区级4家;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至年末累计建设设施农田55086亩;加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截至年末,我区“三品一标”认证率已达到67.7%,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96家,产品714个,认证总量18.2万吨;绿色食品9家,产品 10个,认证总量 0.2万吨;有机食品3家,产品79个,认证总量0.1万吨。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上海名牌农产品7家,上海市著名商标10家,嘉定区知名农产品商标10家。

2014年嘉定区农村村庄改造共涉及安亭、华亭、徐行3个镇12个村3062户农户,主要进行了污水纳管、天然气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公共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其中,天燃气安装2281户,污水纳管715户,组团式污水处理300户,自然村落改造781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82.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属地实现产值3119.9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257.7亿元,同比增长12.9%。企业能级持续提升,全区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0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5户。属地亿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78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9.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产值564.8亿元,同比增长8.2%。

巩固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上海大众安亭地区百万辆产能达纲。结合上海大众转型升级,深入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建设。全年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645.6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1682.8亿元,同比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的53.9%,较201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建筑业产值增长较快。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2户,实现总产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3.6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9.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8.4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商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279.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属地商品销售总额1699.4亿元,同比增长12.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277.4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商品销售总额的7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4.1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13.0亿元,同比增长2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8%。从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88.9亿元,同比增长2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2亿元,同比增长5.0%。

 

电子商务保持蓬勃发展。在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电商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电子商务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4年,全区实现网上商店零售额379.0亿元,同比增长25.8%,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8个百分点。

综合商业发展喜人。全区已开业经营的5家商业综合体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9.9%,占营业收入的7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亿元,同比增长27.0%,占营业收入的28.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优化区域公交线网布局。年内,本区公交企业共新增28辆公交车,报废更新47辆公交车,新辟3条公交线路,停运2条跨区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15条公交线路,空调车比例达到100%。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703座,公交线路70条,营运线路长度1253公里,区内长度750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586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9445.1万人次。现有区域性出租汽车820辆,客运量2064.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

邮政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收寄国际、国内函件2573万件,同比减少15%;国内普通包裹24.6万件;代理快递包裹6381万件,代理国际包裹3953件;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499万份。年内实现电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5.8%。电信CDMA移动用户新增3.1万户,同比增长14.1%。宽带用户达到29万户,同比增长6%,其中家庭宽带城市光网用户比上年增加3.6万户,最高速率可达200Mps。IPTV用户规模达到1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1.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3.9万户。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信贷保持稳健运行。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3.2亿元,可比增长32.5%。至年末,全区统计范围内金融机构网点数141个,各项存款余额2068.6亿元,比年初增长7.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1.4亿元,比年初增长12.3%。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年初增长(%)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2068.6 7.0
#企业存款 1057.3 5.0
居民储蓄存款 1011.2 9.2
#定期储蓄  667.2 12.7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1031.4 12.3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10.6  8.4
#企业贷款   776.4 12.4
个人贷款   255.0 12.1
#个人住房贷款   190.1 12.8

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框架体系不断得到完善。2014年,纳入年报合并范围的区属企业资产总额989.0亿元,较年初增长12.0%;负债总额649.0亿元,较年初增长14.9%;净资产340.0亿元,较年初增长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0.6%;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27.2%;实缴税金5.9亿元,同比下降1.8%。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99.5亿元,同比下降14.3%;基础设施投资46.4亿元,同比增长21.2%;社会事业投资15.5亿元,同比下降6.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99.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85.4亿元。按经济类型分,内资投资414.0亿元,其中私营投资154.1亿元;港澳台投资23.4亿元;外商投资47.7亿元。2014年共有41个项目列为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45亿元,2014年共完成投资105.2亿元。全年全区新开工项目84个,完成投资额38.5亿元,同比下降51.2%。

 

房地产投资总量小幅上升。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9.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住宅投资182.5亿元,同比增长1.4%;商业用房投资37.5亿元,同比增长11.2%;办公楼投资24.9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5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7%,其中新开工面积40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0%;房屋竣工面积24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9%。

房地产成交规模大幅下降。全年现房销售面积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8%,现房销售额77.8亿元,同比下降56.3%;期房销售面积16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期房销售额267.8亿元,同比下降0.4%。2014年,全区共出让土地面积5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0%。

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全年动迁配套房投资61.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64.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8.5万平方米。继续推进大型社区建设,全年大型社区投资5.9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27.9万平方米。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重点区域发展不断深入。新城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效应显著增强,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首个项目顺利落地,上海保利大剧院正式启用。区工人文化宫建成交付,台北风情街、西云楼等商业项目加快推进,中福会幼儿园等功能性项目有序建设。老城改造有序实施,进一步完善西门历史风貌区改造方案,不断提升州桥地区环境质量,安亭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规划稳步推进,东方肝胆医院和国家肝癌中心基本建成,研发科技港和同济科技园初具形象。市政配套功能更有保障,陈行原水支线等一批上下水工程加快推进,配合做好“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投运110千伏变电站3座。

持续加强交通路网建设。S5(沪嘉高速)大修二期嘉定段改造完成,S6(沪翔高速)、嘉闵高架路北段一期主线高架建成通车,沪宜公路改建工程稳步推进,区区对接道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路站和14号线嘉定段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大型居住社区等区域内部的次干路有序推进。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良好。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6383.3万吨,同比减少1.2%,其中工业用水8611.3万吨,居民生活用水7771.9万吨。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达33.2万户,比上年增加2.7万户,用气量21862.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1%;液化气供应总量3.3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家庭液化气用气量22383.3万吨,同比增长6.1%,单位液化气用气量10675.5万吨,同比减少3.1%。

九、对外经济

引进外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外商投资总额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引进合同外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其中第三产业合同外资10.1亿美元,比去年翻番。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164个,其中独资项目134个,合资项目30个。外资企业到位资金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外贸进出口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9.5亿美元,同比增长0.6%;实现外贸进口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持续两年呈现进出口逆差。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37.9亿美元,同比下降8.0%;一般贸易60.5亿美元,同比增长7.7%。按出口企业分,外资企业7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4%;民营企业2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7%。按出口国别分,北美洲2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2.7%;日本1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7.5%;欧盟1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7.4%;东盟9.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9.6%。

十、旅游业

以“经典上海·风雅嘉定”为主题,全年成功举办了上海汽车文化节、马陆葡萄节、孔子文化节、南翔小笼文化展四大品牌活动。加大旅游节庆和赛事活动的融合发展,依托2014世界耐力锦标赛和冠军赛车嘉年华等上赛场秋季活动,组合包装嘉定赛事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观赛事·游嘉定”主题宣传推介和互动活动。

2014年接待游客1407万人次,同比增长37.9%;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星级宾馆6家,客房数874间,出租率65.6%。旅行社58家,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点7家,其中4A级景点5家,3A级景点2家。

十一、教育

全区持续深化品质教育内涵建设,大力探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均衡度和满意度。年内新开办留云幼儿园、鹤栖路幼儿园2所学校。至年末,全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71所、小学39所、中学37所。学前教育在园托幼儿31329人,小学在校学生48486人,初中在校学生22851人,高中在校学生617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89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55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14所,在校小学生12765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6%;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8%。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1545人,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总量达到105万人次。

2014年我区中考合格率达到99.2%,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19.3%,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共1030人,上线率为63.2%。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录取本科(含艺体类)人数为1110人,占68.1%。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2.2%和84.8%。

十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凸显能力。张江嘉定园完成第三次拓区,面积增加至50.1平方公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科技企业成功申报(立项)国家和上海市科技项目274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立项206项,同比增长115%。新认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8家,新认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10家。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10项,占全市14.3%。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增至9家,占全市12.2%。全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5892件,专利授权总量3903件。技术合同登记数达到296项,成交金额8.8亿元。创新服务通过“一门式”受理模式,指导企业项目申报7905次。

产学研合作一体发展。成功举办2014年上海嘉定科技博览会,全年产学研对接项目490项,达成合作协议138项。持续推动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向企业开放,数量增至45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铺开。物联网中心二期正式启用;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启用,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平台启动建设;声学所东海站、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微时空·芯天地”进入全面规划,已吸引包括矽睿半导体、芯晨科技在内的6家高科技企业入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即将竣工启用;中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一期也将竣工启用。以联影为核心的高端医疗装备区域纳入到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物联网/微技术两大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市区联动。

十三、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设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明确7个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和4个智慧社区试点。全国首个社区智能机器人上线运行,智慧社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试点投入使用,“文化嘉定云”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智慧社区“微家园”、“1号秘书”、社区智能便民服务终端、社区智慧养老等试点投入使用。“光纤到户”新增12.5万户家庭用户,新增4G基站1003座,在网4G用户约达18.4万人。

电子政务建设持续深化。实现区、镇、村三级光纤网络全覆盖,涉及1313个接入单元,其中包括行政村151个、居委会51个、社区157个、镇企业113个、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及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公安等各条线841家,接入网络用户达14258户。打造机关干部日常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政府内部管理;推进政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人口库、法人库、房屋库、地理信息库”四库建设不断深化,区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共享库基本建成,28万余条市场主体信息实现落地与共享。“上海嘉定”政府门户网站年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662条。

十四、文化、广播和电视

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至年末,全区有区级博物馆、区级文化馆、区广播和电视频率各1个。上海保利大剧院建成并于10月1日起正式运行,座位数1466个,年内共演出32场,观众2.9万人次。全区影剧院13个,比去年增加3个;影厅数82个,座位数12931个,是上年的1.3倍。

全区共有区级图书馆2个,街镇级图书馆13个,村居委图书室259个,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3个和“百姓书社”100个,6家街镇图书馆加入区图书馆“直馆模式”。全区藏书190.4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27万册,新购图书14.3万册,读者到馆数143万人次。

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改造项目,完成5.1万用户的NGB网络改造和3.9万用户的数字资源整体转换工作。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197小时,电视栏目9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8048条。其中,主打电视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3264条,被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录用新闻稿件53篇,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770条。广播各档新闻栏目播出新闻稿件4784篇,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用稿90篇。

十五、卫生和体育

医改工作逐步落实,实施国家及上海市12类基本及9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致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8个,病床4018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7740人,其中执业医师2243人,执业助理医师306人,注册护士2634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8个,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77个。全年完成诊疗1004.2万人次,出院8.8万人次,区级医院住院病人施行手术8.3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总人次为401.1万,同比增长10.7%,门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总业务量的比例达48.7%。

年内我区全面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签约居民近20万户、51.7万人。全年预约门诊近200万人次,双向转诊10万余人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47万份,家庭医生及团队接听电话等形式的健康咨询30.4万人次。年内享受门急诊诊疗费减免共366.5万人次,减免费用共931万元。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基本药物累计支出4918.3万元,人均优惠14.7元。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第四次全国国民体制监测工作,30分钟体育生活圈全面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保持100%,体育馆(新馆)主体工程完工。年内,我区共承办、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活动203次,参与人数34681人;组织开展各类区级赛事、培训106次,22780人次参与;组织开展镇级赛事、活动及培训574次,参与活动总人次为84139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100片,总面积580万平方米,全年体育产业收入18331.8万元。全民健身组织蓬勃发展,目前我区拥有各类健身团队2000多支。

十六、人口、人民生活及就业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6.62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1.40万人。全区户籍人口58.8万人,同比增长2.1%,其中女性29.4万人、非农人口50.9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4795人,出生率为8.24‰,其中女性2284人。户籍死亡人口4780人,死亡率为8.21‰,自然增长率为0.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生活质量日益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嘉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1元,同比增长11.0%;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40042元,同比增长10.2%。居民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0.4平方米。

深化“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全面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延伸至村居。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709人,新增就业岗位35162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33人,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4人、就业困难大学生16人,“零就业家庭”8户,成员8人,实现100%安置。当年扶持创业型组织680家,带动就业4949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381人,职业技能鉴定24898人,完成了12274个农民工职业培训。全区现有66家见习基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青年见习后就业率达79.5%。

十七、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3所,床位6361张,收养老人4532人。年末共有社会福利企业87家。深化“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各类救助40.9万人次,救助金额2.2亿元。全区享受民政部门救助16.7万人次,救助金额达8218.8万元。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2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额1803.5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0.1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45.6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19.4万元。2014年“蓝天下的至爱”共募集资金2589.4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至年末,全区有60.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11.5万人。2.3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4.2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3485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6620人领取农村养老金,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90元。

推进强化农村医保工作,完善区级大病基金管理。至年末,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万人。全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4755.8万元,累计为46.1万人次的农村居民支付医药费用5155.3万元。其中,住院病人2888人次,补偿医疗费用1927.9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57.2%,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报销比达到100%。门诊补偿45万人次,补偿医疗经费2965.3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57.6%。门诊大病补偿743人次,补偿医疗经费192.7万元,实际补偿比达70.2%;二次医疗救助9人,救助金额3.2万元;高血压免费服药6911人次,补偿金额66.2万元。

十八、资源和环境保护

节能环保工作持续推进。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41.7亿元,相当于增加值比重约3.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危化企业,全年淘汰劣势企业203家,盘活土地1630亩,节约标准煤4.4万吨。全面启动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清洁改造230台。

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扬尘污染整治等形式多样的专项检查,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0件,处罚金额达741.1万元,全区环境风险可控,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继续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区域环境降尘量为5.0吨/平方公里·月,同比基本持平,空气质量基本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2014年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为5.3,属Ⅴ类水,与去年持平,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生态环境体系日趋改善,“百个公园、千块绿地、万亩林地”工程有序推进。全区新建各类绿地39.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4%。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5.9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9平方米/人,比2013年增加1.4平方米/人。年末共有公园10个,面积达45.0公顷。全年新增林地面积127公顷,森林覆盖率10.8%。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