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

选择区域:>>>

南京市统计局

199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农业在调整中保持稳定;工业产销同步快速增长;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6.0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1.2%,其中工商税收34.88亿元,增长52.8%。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物价涨幅较高,交通、能源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第一产业

1993年是国家放开粮油收购价的第一年,各级部门加大投入、扶持第一产业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3.3%;林业增加值0.49亿元,增长14.3%;牧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1.9%;渔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7.6%。

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粮油棉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油棉产量虽然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然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计划,其中粮食产量完成目标计划的110.3%,油料产量完成110.0%,棉花产量完成107.0%。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较快,产值增长较快,全年种植业产值比上年增长4.1%。

年末生猪存栏数为95.9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6%。

绿化造林事业继续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60万亩,比上年增长84.0%,年末全市实有林地面积101.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1993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3.1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拖拉机43970台,比上年末增长7.6%;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0.44万千瓦,增长1.9%;农用载重汽车2034辆,增长3.1%;机动运输船2599艘,比上年末增加64艘,运输吨位达49.94万吨,增长30.7%;全年化肥施用量12.03万吨(折纯),增长9.1%;农村用电量8.30亿千瓦小时,增长16.5%。

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3284万立方米,完成了高淳蛇山抽水站等一批水利工程。

农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经济增势强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为81.2%,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工业1993年,我市工业生产以6月份为峰顶,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呈逐月加快态势,下半年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我市工业生产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一度回落较快,市委、市政府结合南京实际,及时采取措施,工业生产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从全年看,工业生产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产值口径下同)5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29.85亿元,增长11.7%。全年工业增加值达170.22亿元,增长19.9%。

轻重工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轻工业产值1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完成重工业产值401.55亿元,增长20.9%,我市长期以来的重工业超前增长格局有所改变。

非国有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非国有工业产值达2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56.0%,其中乡办工业产值达94.20亿元,增长86.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69.60亿元,增长112.7%,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4.2%。

工业产销基本同步。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9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全民工业销售产值378.84亿元,增长5.9%,集体工业销售产值142.33亿元,增长39.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70.00亿元,增长1.23倍。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0%,比计划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与上年相比,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基本持平,资金利税率上升0.7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33.1%。全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8.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税金29.43亿元,增长64.2%。但由于部分企业机制转换不力以及核算制度的改变,企业亏损情况仍比较突出。年末全市企业亏损面14.72%,部分企业亏损尚需改善。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促使建安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工作量3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348元/人,增长62.6%。建筑业增加值为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协调。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商业饮食业29.02亿元,增长15.8%;金融保险业26.79亿元,增长12.0%;房地产业5.82亿元,增长24.2%;其他服务业33.5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运输业运输生产有所回落。受宏观调控影响,全市运输生产除铁路、民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特别是公路货运降幅较大。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在函件等传统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国际国内特快专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新型业务量均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业务范围也由市区逐步扩大到全市。年内市内电话升为7位号码,全年新装电话用户8.56万户,比上年多放装4万户。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7.5万门,比上年增长1倍。市内电话用户达22.18万户,增长62.8%。移动电话用户4141户,增加3781户。无线寻呼用户5.79万户,增长145.3%。年末电话普及率为每千人70.72部。年内贯彻的京济宁通信光缆开通,进一步增强了我市长途通信能力。南京爱立信通信公司一期工程的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生产“无线移动电话”领域开始起步。

国内商业国内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1993年,我市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供应充裕,购销两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是建国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1%,其中居民零售额98.80亿元,增长35.0%;社会集团零售额21.03亿元,增长46.2%;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6.48亿元,增长20.3%。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市区99.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五县26.61亿元,增长25.0%。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和个体商业发展加快。全年国有商业企业零售额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45.5%;集体所有制单位零售额37.14亿元,增长18.2%。其中供销合作社零售额10.86亿元,增长14.4%;合营商业单位0.89亿元,增长22.5%;个体商业零售额20.59亿元,增长44.2%;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5.02亿元,增长30.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6.19亿元,增长53.4%。

由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价格上涨较快,全年吃的商品零售额为4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穿的商品零售额为21.72亿元,增长51.2%;用的商品零售额为61.99亿元,增长46.9%。

生产资料市场由旺趋稳。全市物资供销企业销售各类生产资料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6%,主要物资销量稳步增长。其中钢材销售128万吨,比上年增长46.4%;汽车销售1.15万辆,增长10.6%;水泥销售79万吨,基本持平;煤炭销售393万吨,增长13.8%。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全年新建各级各类市场近40个,其中包括南京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南京木材市场,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南京公司等大型市场,各类市场总数累计达430个。同时,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进一步加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1993年,我市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进一步扩大,以外资为突破口,“三资”齐上的发展特色更加显著。

利用外资再获大发展。通过香港、厦门和93’金秋恳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利用外资在上年发展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340个,比上年增加了475个。协议总投资19.80亿美元,增长3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5亿美元,增长56.6%。到年末,全市三资企业实有数达2291家,比上年末增长114.1%。随着南京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引进项目中,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增加较多,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5个,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在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比上年新增了瑞士、阿联酋、约旦、爱尔兰、芬兰、黎巴嫩等10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贸易发展加快。全年外贸商品收购总值达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98.8%,增幅较上年提高80.1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五金医药进出口公司收购值比上年增长4.9%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增长116.2%,土畜产公司增长85.8%,轻工工艺公司增长64.0%。外贸出口商品交货总值达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机电产品交货值8.64亿元增长19.0%,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交货值9.36亿元增长37.4%。全年实际出口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05亿美元,增长45.7%。全年对外劳务和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546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3%。实际完成营业额3926.5万美元,增长66.7%。

游客结构发生变化,旅游收入明显增加。全年来宁旅游、访问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人士24.2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6%。其中外国人12.77万人次,增长15.2%;华侨、港澳台同胞11.48万人次,下降27.1%。人均在宁逗留天数由上年的1.98天,增加妻2.24天,创历史纪录。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54亿元(外汇券、下同),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商品性外汇收入1.22亿元,增长10.9%;劳务性外汇收入2.31亿元,增长32.8%。

金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金融秩序逐步好转。年末,各专业银行已回收的违章拆借资金占拆借总数的70%。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314.77亿元,比年初增加7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9.42亿元,增加59.16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177.84亿元,增加32.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贷款50.57亿元,增加16.01亿元。

保险保险机构增加,业务扩大。太平洋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等单位的状大发展,使我市保险种类明显增多、业务量不断扩大。全年承保种类由上年的173种增加到230种。承保金额1509.68亿元,比上年增长94%,保险业务总收入5.00亿元,增长47%。业务总支出2.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列入市奋斗目标的“九路二桥”工程全部竣工通车,年末城市实有道路面积达1046万平方米,比年初新增加41万平方米。长达2.35公里的紫金山索道建成开通。

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1302辆,比上年减少14辆,运送乘客44467万人次,下降20.8%;实有中巴车、出租汽车5287辆,运送乘客14983万人次。

城市水、电、气发展速度加快。北河口水厂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年内华能南京电厂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净增17亿千瓦/小时。油制气调峰工程竣工投产,新增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日,缓解了供气难的状况。年内新增煤气、液化石油气用户8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气化率达85%,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

环保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进展正常,配套工程夹江遂道、莫愁路截流管道等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建成集装箱封闭式垃圾中转站3座,水阁垃圾场主体工程正在按计划施工。完成污染企业搬迁4家和6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南京在全国三十七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中位居第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132家,其中涉外公司43家。全市房地产企业累计达352家。年内完成商品房投资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7%。商品竣工面积159.56万平方米,增长46.8%,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137.31万平方米,增长46.9%。

科技科技事业成绩显著。全年获国家发明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12项,市科技进步奖183项。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步伐加快,进区企业累计已达500家以上,全年产值12.2亿元,利税达1.7亿元,出口创汇950万美元,均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一个以微电子信息、机电仪一体化、新型材料、生物工程为主体的高新产业结构初露倪端。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全年签定技术合同10086份,比上年增长149.5%,协议金额9.49亿元,年末市管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8248人,中级职称39501人。

教育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院29所。全年招收研究生2403人,在学研究生达6102人,比上年增长12.7%。招收本专科学生2.97万人,增长32.0%。年末在校学生8.23万人,增长17.1%。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347所,在校学生24.08万人,下降0.4%。中等专业学校51所,在校学生3.97万人增长23.3%。各类农、职业中学和技术学校69所,在校学生3.42万人,增长16.7%。年末在学小学生37.98万人,增长9.8%。幼儿园824所,在园儿童15.78万人,增长7.9%。

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开展。全年参加大专及大专以上层次教育的成人达10.99万人,毕业1万人。参加中专层次教育2.29万人,毕业4008人,参加各类技术业务培训30.83万人。农村参加各类文化、实用技术培训27.45万人。

文化文化、新闻、广播和电影、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1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879.24万册。全年出版报纸31种,发行7.95亿份;杂志254种,发行5697.12万册。新华书店销售图书2961万册。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9个,全年放映长片电影942部、561万场。年内南京广播电台开播交通台和经济台两套节目,南京电视台开播经济台节目,自收自支的有线电视台用户由上年的2万户猛增至10.5万户,建设水平跨进了国内先进行列。

卫生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512个,医院病床1.89万张,比上年增长1.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2万人,其中医生1.63万人,护师、护士1.07万人。

体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年内新建了江浦县体育、溧水县和鼓楼区体委室内训练房等体育基础设施。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市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46.63万人,达标率为92.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民和城镇集体固定投资完成额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额89.19亿元,增长56.0%;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完成额5.42亿元增长58.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405个,比上年减少244个。年内新开工项目735个,减少210个,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7个。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1562万元,扩大到2854万元。全年在建项目总规模400.90亿元,增长55.6%。

投资结构进上步调整。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投资4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8.0%;技改投资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6.9%提高到27.5%。第三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04亿元,分别比第一、二产业高出48.64亿元和3.87亿元;增幅高达127.0%,比第一、二产业分别高出127.8个和1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5%上升到51.8%。

重点建设步伐加快。12个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5.7%,其中金陵石化、华能南京分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南京汽车制造厂、中国药科大学等8个项目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华能南京分公司火电30万千瓦,金陵石化丙烯600吨、重蜡1.7万吨、烷基苯3000吨、油罐容量3.2万立方米,南京电信局长途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6000路端、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18.5万门,南京钢铁厂连铸钢坯20万吨,南京第一棉纺织厂引进棉布织机42台,南京铜加工厂铜加工5000吨,长江机器制造厂家用空调器5万台。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继续减缓。199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9.32%,比上年减少0.87个千分点。死亡率5.84%。自然增长人口1.7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48%,在上年下降2.7个千分点基础之上又减少0.8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514.74万人,比上年增加4.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84万人,非农业人口248.90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收入3036.35元,比上年增长40.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6%;年人均生活费支出2877.69元,增长33.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元,增长18.7%;人均生活费支出1043元,增长28.8%。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高档消费品拥有量:空调7台,电话机29.7部,录像机29.3部,彩电86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97%、35%和1%。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