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南京市统计局

2008年3月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深入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16.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852元,比上年增长1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6:49.0:48.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5.0%。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4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比上年上涨3.7%。其中,食品类上涨1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9%,交通通讯类下降3.9%。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55,比上年上升1.55%。其中,轻工业下降2.73%,重工业上升4.38%;生产资料上升1.79%,生活资料上升0.34%。

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9.8万个。2007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超过70%。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

全市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任务目标,推动小康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项指标全部达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4项薄弱指标获得较大幅度提升并达到小康目标要求;上年已达标的21项指标继续得到巩固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项指标超过小康目标标准值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超过标准值20%。

二、农  业

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4.78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2.28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35.32亿元,增长5.6%,渔业产值36.85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72亿元,增长8.2%。

全市粮食总产量114.17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小麦产量23.74万吨,增长31.7%;稻谷产量79.85万吨,增长0.5%。棉花产量3936吨,比上年下降28.9%。油料总产量12.96万吨,下降24.2%,其中油菜籽11.99万吨,下降25.2%。蔬菜总产量276.98万吨,增长15.9%。

全年肉类总产量15.07万吨,比上年下降15.6%。禽蛋总产量8.59万吨,增长2.9%。奶类总产量11.43万吨,下降24.5%。水产品产量19.92万吨,增长4.6%。

年末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232个,比上年增加23个;累计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149个,增加29个;有机食品47个,增加25个;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88万亩。

三、工业

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91.55亿元,同口径对比(下同),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工业四大支柱产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实现总产值3984.60亿元,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8%。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770.14亿元,增长46.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12.01亿元,增长47.9%;实现利润369.25亿元,增长69.4%。工业产品出****货值1155.27亿元,增长20.1%,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3%。在全市476家有出****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90家。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粗钢 万吨 895.14 15.7

生铁 万吨 876.23 12.5

成品钢材 万吨 991.44 9.1

发电量 亿度 213.90 0.5

原油加工量 万吨 1972.79 6.7

水泥 万吨 1442.14 -6.4

民用钢质船舶 综合吨 616436 -9.8

硫酸 万吨 74.27 -2.5

纯苯 吨 586555 8.8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吨 1682107 9.8

乙烯 万吨 145.59 3.9

卷烟 万箱 337.88 8.8

家用洗衣机 万台 209.38 7.0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24.51 -25.3

汽车 万辆 12.5 -5.3

摩托车 万辆 79.19 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86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445.97亿元,增长27.0%。

从不同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8%;第二产业投资936.97亿元,增长26.9%,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930.61亿元,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920.38亿元,增长6.0%。

从不同所有制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8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183.83亿元,增长25.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343.40亿元,增长24.4%,私营和个体经济完成投资424.62亿元,增长25.0%。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308.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7%;完成货运周转量1786.45亿吨公里,增长4.7%。

全市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如下:

运输方式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 24140.0 10.9

#铁路 万人 1794.2 19.9

公路 万人 21996.0 10.0

民航 万人 349.8 24.8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19848.3 7.9

#铁路 万吨 1080.0 -1.5

公路 万吨 12686.0 12.8

水路 万吨 6077.0 0.6

民航 万吨 5.3 11.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0859.0 7.6

#外贸吞吐量 万吨 725.8 2.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箱 105.6 31.8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46.2万辆,比上年增长23.0%,其中本年新注册民用汽车9.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31.3万辆,增长37.9%,其中,本年新注册私人汽车7.0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1.2万辆,增长40.8%,其中本年新注册私人轿车5.6万辆。年末城市地铁营运车辆达300标台,全年完成客运量8015.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3%。

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94.39 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5.79亿元,邮政业务总量8.60亿元,分别增长1.5%和7.6%。邮电业务收入79.12亿元,增长4.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1.20亿元,邮政业务收入7.92亿元,分别增长3.6%和11.2%。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77.9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2.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35.3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95.8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85.24万户,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宽带用户达80.7万户,增长31.2%。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423.1万件,增长25.5%。

全市旅游总收入614.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5.2%。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05.1万人次,增长18.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489.0万人次,增长18.1%;接待入境旅游者116.1万人次,增长15.1%,其中外国人76.3万人次,增长18.1%,港澳台同胞39.8万人次,增长9.7%。国际旅游创汇8.08亿美元,增长19.3%。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出境人数达17.0万人次,增长31.4%。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43家,新增16家。年末全市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点8个,新增1个;其中,1个原4A级景点升级为我市首个5A级旅游景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旅行社436家,新增26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7家。

六、国内贸易

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204.52亿元,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15亿元,增长24.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私营经济完成3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个体经济完成4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股份制经济完成1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外资经济完成1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年末全市拥有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61家,比上年增加4家;成交额768.6亿元,增长12.3%。连锁总店(公司)40个,比上年增加3个;连锁门店8943个,增长24.5%,其中直营店占64.2%,加盟店占35.8%。

七、对外经济

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36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值206.46亿美元,增长18.9%(地方出口总值132.94亿美元,增长18.6%)。三资企业全年出口额达86.25亿美元,增长11.6%,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1.8%。对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主体市场的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出口181.70亿美元,增长17.9%,占全市出口额的88.0%。全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1.4%和34.5%。全市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236家,比上年增加54家,合计出口额达180.73亿美元,增长19.2%,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7.5%。

单位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47.12 206.39 270.90 315.35 362.00

进口 亿美元 70.47 101.79 128.45 141.7 155.54

出口 亿美元 76.65 104.60 142.45 173.65 206.46

#三资企业 亿美元 19.57 36.96 60.30 77.26 86.25

按市外经局统计口径,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475个,新批项目平均单体协议外资规模为495万美元。全市新批注册合同外资额3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实际使用外资额20.61亿美元,增长20.1%。全市12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新批注册合同外资额28.68亿美元,增长35.1%;实际使用外资额14.65亿美元,增长39.2%。

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7.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40亿美元,增长22.6%。期末在外劳务人数达8121人,增长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28.53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0.19亿元,增长34.0%。

完成各项税收8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税征收完成436.68亿元,地税征收完成357.91亿元,财政征收完成27.68亿元。在各项税收中,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147.19亿元和72.25亿元,分别增长74.2%和37.7%。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教育支出44.92亿元,增长28.1%;科学技术支出6.68亿元,增长2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9亿元,增长30.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38亿元,增长28.6%;交通运输支出5.34亿元,增长27.4%。

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7131.80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10.31亿元,增长5.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33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8.9%。

初步统计,全市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69亿元,增长1.4%;财产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28.0%。全年保险赔款及给付29亿元,增长2.0%。

九、城市建设

宁常高速公路南京段建成通车,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二期工程全年完成投资7.0亿元,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完成投资7.14亿元。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完成投资0.51亿元,地铁二号线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8.19亿元,纬七路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86亿元,内环北线西段建设完成投资4.88亿元。

全年公交运营车辆总数达到6926辆,比上年增长11.8%;出租车9997辆,增长7.9%。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726.0万吨,比上年增长25.4%;全年城市供水总量13.34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天然气总供气量3.8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家庭天然气用量8350.0万立方米,增长29.6%。液化石油气总供气量16.55亿吨,比上年下降1.7%;其中,家庭液化石油气用量8.1万吨,增长2.0%。

全年外秦淮河综合治理完成投资1.92亿元,金川河水环境整治完成投资0.19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33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7人,比上年增加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比上年增加1人。

2007年全市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62%。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5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在宁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率为84.1%,就地转化率为36.6%,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4.0个百分点。

全年专利申请量8032件,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412件,增长1.5%,占全年专利总申请量的42.5%。专利授权量3778件,增长3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07件,增长37.8%,占全年专利授权量的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1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39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3%。全年引进农业新品种891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7个;有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省级认定。

2007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18个,国家检测中心8个。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个。依法设立的计量技术机构1个, 依法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3个。监督抽查产品3638批次。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项。全市共有国家名牌产品24个,其中当年获得认定的有11个;省名牌产品134个,其中当年认定61个;市名牌产品387个,其中当年认定104个。国家免检产品39个,其中当年认定18个。

拥有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41所,在校学生67.79万人,比上年增加5.71万人;其中,研究生6.78万人,增加0.41万人。2007年在宁高校新招收本专科生15.40万人,比上年增加1.57万人,新招收研究生2.34万人,增加0.1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7.40万人,增加1.78万人。

拥有普通中学211所,在校学生28.5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0所,在校学生10.51万人;小学374所,在校学生29.07万人。全市已有小班化教育的中小学117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09%,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拥有三星级高中20所,四星级高中22所,我市学生就读于优质高中的比率达87.4%。拥有幼儿园424所,在园儿童11.66万人。

全年向1.63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及低收入纯农户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发放“助学券”781.2万元;为4312名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减免181.7万元学习费用;全年共为49.98万人次免收杂费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9.5%。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6.37万人,其中,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学生占民工子女总人数的85%。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6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18个,金陵图书馆新馆基本建设工程已竣工。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2147.9千册。14个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7.1万卷。共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4座,电视节目25套,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共印刷报纸17.31亿份,出版杂志6090万册。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累计完成84万户。

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600余场。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南京文化艺术节, 其间52项活动吸引了近40万人参加。送图书下乡5.95万册,送戏下乡805场,送电影下乡5613场。

南京剪纸等87个项目被确定为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6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代表作名录;1个传承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241个。其中,医院163个,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29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8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6万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1万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4.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6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0.18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0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58张。

全市现有12所惠民医院,2007年接诊病人4.9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150人次,减免费用336.2万元。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为97.96%。农村已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8.36%,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全市未发生甲、乙传染病爆发流行。对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的人群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人数达24万。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9.49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99.93%。

2007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7.8岁,其中男75.7岁,女80.1岁。

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达1000项次,直接参与人数120万人次。全市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达到1170个。2007年全市世界冠军运动员的总人数累计达22名。市体育代表团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13枚,在全国比赛中夺得金牌48枚,在省级比赛中夺得金牌148.5枚。全年共承办了省级以上比赛14项次。其中,国际比赛1项次;全国比赛6项次;省级比赛7项次。

十二、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初步测算,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056.9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1%,其中综合能源消费量2878.31万吨,比上年增长5.1 %。煤炭消费量2252.80万吨,增长3.5%;原油消费量1977.86万吨,增长6.8 %;天然气消费量11.11亿立方米,增长67.9 %;电力消费量183.48万千瓦时,增长5.0%。

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5.9亿元,增长11.2%。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11.5万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设立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49.0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84.3平方公里。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达709.9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3个,面积达517.5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的天数达到312天,比上年增加7天。

工业废水排放量4.03亿吨,比上年下降6.7%;工业粉尘排放量4.84万吨,下降8.2%;工业废气排放量4037.5亿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3.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2%、87.1%和89.1%,比上年提高了2.2、6.2和0.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4.3分,比上年提升了6.9分,超过小康标准值4.3分。

十三、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4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2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0‰和6.22‰。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1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万人。其中市区534.4万人,增加9.7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7.1万人,离退休人员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9.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92.1万人。3.67万名被征地农民进入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201个福利类收养性单位拥有床位18700张,收养14443人。其中,12个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2048张,收养2256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97处,社区服务中心49个。全市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4.23万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的对象约1万人。

据抽样调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17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20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27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80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03平方米(含偶尔居住面积);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5.8平方米。城乡居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276.7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65.9台。

注: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