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

选择区域:>>>

南京市统计局

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面貌大变”的要求,在“关键年”,围绕“抓住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良好,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成就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贸易平稳发展,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目标。

经测算,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7.97亿元,较上年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383.56亿元,较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323.53亿元,较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5%,比上年增加了0.9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在14057元。

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难度加大,有效需求减弱,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下岗职工收入偏低、再就业压力增大等。

一、农业

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农村实现了区区县县达小康。全年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可达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其中农业产值25.37亿元,增长8.82%;林业产值0.94亿元,增长23.61%;畜牧业产值12.47亿元,增长14.73%;渔业产值5.46亿元,增长21.36%。从大宗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全年粮食又获丰收,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大幅增长,油料产量又创历史新高。

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增加。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3.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78台,增加214台;小型拖拉机46819台,减少792台;农用载重汽车2469辆,增加122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7.45万千瓦,增长0.7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164662吨,比上年增长了3.76%,农村用电量达119437万千瓦小时,增长了1.39%。达标防洪堤建成1388公里,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97.89千公顷。

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达小康的进程,使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33元,比上年增长13%。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9.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0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全市工业中公有制经济继续占据主要份额,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国有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93.17亿元,集体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71.19亿元,增幅分别为5.9%和9.5%。全市乡及乡以上纯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7%。其它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完成工业总产值248.44亿元,增幅达到38.7%,比国有、集体经济分别高出32.8和29.2个百分点。

轻工业的发展速度继续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252.31亿元,较上年增长19.7%,重工业完成产值760.49亿元,增长11.5%。轻工业较重工业增幅高8.2个百分点。

1997年,我市进一步加快企业改组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

全市工业产销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42%,比上年提高喔。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5.13亿元,同比增长22.7%。但亏损企业情况仍较严重,全年亏损额比上年有所上升。

1997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工作量1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内全市建筑业竣工的各类房屋面积达61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5.9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幅下降,重点项目得到保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5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比去年35.95%的增幅回落了25.35个百分点。

基本建设投资增幅大幅回落,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幅比去年回落42.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逐月增长。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减缓。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

重点建设项目没有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减缓而受到影响,我市8个国家重点大中型项目本年计划投资27.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6.4%,其中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四、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均有所增长。

1997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13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完成货运周转量462.5亿吨公里,增长2%。

邮电通信业务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在电信业务方面,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32万户,年末达14.9万户;新增无线寻呼用户12万户,年末达42.3万户;全年发展电话用户12.5万户,累计达到82.98万户;发展公用电话23923部,其中磁卡电话1533部,IC卡电话2720部。截止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28.88万门。在邮政业务方面,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07.7万件,比上年增长1.6%;邮政储蓄下降了10.4%;集邮业务增长了24.7%。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199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11亿元,较上年增长15.6%。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市区零售额278.7亿元,增长15.2%;县的零售额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县以下零售额33.85亿元,增长21.7%。市区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所占份额为19%。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按现有统计口径计算,纯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2.8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4.3%。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78.3亿元;集体经济零售额74.51亿元。此外股份制经济中的国有控股企业不断发展,实现零售额30.81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9%。非公有制经济在比重不断上升的同时,继续以快于公有制的速度发展。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7.6和99.7,均为负增长,是我市改革开放18年来物价波动最小、涨幅最低的一年。但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来看,个别项目的增长幅度仍然较大,特别是居住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累计上升14.6和16.7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1997年我市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可达16.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其中:进口总额为6.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出口总额为1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和63%。

三资企业进入收益期,出口创汇显著增长。1997年全市三资企业实际出口创汇额达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占全市比重达48.35%,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7.4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年内新批374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项目平均规模达273.94万美元。到年末,全市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已达2572家。

开发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三大开发区发展进一步加快,正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我市继续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对外承包劳务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同比增长15%;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已由年初的48个国家(地区)发展到目前的58个。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90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4%;实际完成营业额达81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8%。

七、旅游业

国际旅游再创佳绩。全市已拥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105家,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6家。全年来宁旅游观光的海外游客达2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再创历史新高。港澳客源市场持续数月大幅增长,特别是进入八月份以后,连续数月保持29%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居各国(地区)来宁旅游人数之首。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来宁旅游人数达9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国内旅游总收入达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4%。

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0.58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3.2%和30.7%,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1997年财政收入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收入达96.66亿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18.2%。全年财政支出为53.41亿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23.2%。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62.20亿元,比年初增加271.1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439.74亿元,比年初增加63.6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104.6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35.93亿元。

保险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已有9家商业保险公司,国内商业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达6.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人寿险保费收入9.37亿元,较上年增长1.2倍。保险赔款支出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

九、城市建设

1997年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道路方面。城东干道地面二期、中山南路南下二期、新机场连接线花神庙立交工程、浦口泰山新村地区整治及相关道路改造工程、红山路公铁立交等工程都已顺利通车。中山东路、汉中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使之成为我市的一条景观路。

在对外交通方面。南京新机场和机场专用线在香港回归之日实现通航通车,并于11月18日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年底与台北经过澳门通航。总投资额为7.4亿元的南京至马鞍山、南京至高淳一级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也于10月份正式开工。

城市环境方面。建设力度加大、水准提高。建成了集现代化气息和古都特色为一体的汉中门市民广场,雨花广场和卡子门绿化广场以及龙江小区的阳光、月光广场。街头小游园、道路绿化和路灯亮化改造工程,为城市面貌增添了光彩。全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998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在公用事业方面。列入1997年市级奋斗目标的城北水厂一期取水头部沉井工程,西家大塘增压站建设工程,新气源厂开工及配套管网建设及内秦淮河引水冲洗工程等均已全面完成。年内还新增公交无人售票车306辆,双层公交客车首次在市内亮相,1997年我市公交标准运营车辆达2287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9.74标台。“金龙计划”电网建设今年已完成投资5.79亿元。5000千瓦东善桥输变电工程主控楼土建工程、钢构架基础工程、设备基础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进行母线安装,项目之一的110千伏洪武输变电工程、丰富路输变电工程以及龙池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全年完成的“金龙计划”工程共新增110千伏主变容量23.15万千伏安。

十、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1997年我市“科教兴市”战略继续得到加强。10项科技兴农标志性工程、20项重点科技攻关的开发、推广及产业化项目正在按计划进度进行;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为龙头的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1.99万人,拥有独立科研机构117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城乡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以更高的标准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0所,在校学生10.22万人,较上年增长了7.35%;普通中学323所,在校学生22.0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3所,在校学生7.05万人;小学1489所,在校学生46.75万人;幼儿园720所,在园儿童12.75万人。成人教育深入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开展。年内参加大专及大专以上层次教育的18.23万人、毕业1.81万人;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外语、驾驶培训班为社会造就了大批实用人才。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文艺创作丰富多彩。话剧《大江奔流》获优秀剧目7个奖;舞蹈《二小放牛郎》等五个节目均获省群文创作最高奖项“五星工程奖”一等奖;在省第二届戏曲小品比赛中,我市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二个,居全省获奖数之首。全年出版报纸41种,发行10.16亿份;杂志276种,发行6734万册;市区新华书店销售图书3962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0个,对国内广播节目套数达18套;拥有电视台3个,节目套数5套,有线电视用户已达37.06万户。随着溧水、高淳两县有线电视的开通,宣告了我市实现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6个、档案馆1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38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1997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01个,医院病床2326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其中医生1.6万人,护师、护士1.13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43张。城乡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目前已形成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多层次共同发展的格局。1997年我市举办了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职工第八套广播操比赛、第十五届元旦健身长跑运动会、庆“七一迎回归”武术演练大会;“雏鹰起飞”和冬季三项锻炼活动等大型体育活动,我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个省市代表队参加了角逐。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5.8%,。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2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个人单项获9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29.82万人,比上年增加4.39万人,其中市区273.26万人,增加3.89万人,五县256.56万人,增加0.50万人。全市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70.11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1%,农业人口259.71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49%。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4%,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1.1。

年末全市职工人数达144.17万人。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又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113.13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96.92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5451.36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空调53.3台,摩托车3.7辆,彩电113.7台,中高档乐器4.7件。

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年末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8.8平方米,城市居民煤气、液化气家庭用气气化率达93.73%。

再就业和解困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再就业培训、多渠道分流与安置、划定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向特困企业职工送温暖等活动,缓解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难。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

②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