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4

选择区域:>>>

南京市统计局

199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二十字方针,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国民经济在调整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仍取得较好收成;工业生产、产销衔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国内市场日趋活跃;对外经济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71.74亿元,与上年增长17.5%,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2.62亿元,比上年相比增长41.7%。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物价涨幅较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平衡。

第一产业

我市广大农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强农业和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4%。

农作物结构继续向比较效益高的方向倾斜。受夏季高温干旱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6.33万吨。经济价值高、效益好的油菜和棉花因播种面积增加较多,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35%和4.5%。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量稳步增加。全年种植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2%。

年末生猪存栏数为96.7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17万亩,年末全市实有林地面积99.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3128万立方米,江宁句容河整治,滁河除险加固应急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竣工,全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土方任务4万亩。1994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9.9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4台;小型拖拉机45821台,增长5.3%;农产品机械加工动力10.26万千瓦;农用载重汽车2089辆,增长2.6%;机动运输船3474艘,比上年末增加875艘;运输吨位达61万吨,增长22.1%。全年化肥施用量12.47万吨(折纯),增长3.65%。农村用电量9.99亿千瓦小时,增长20.4。

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386.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3%。其中农业现价总产值达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5%;林、牧、渔业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9.1%、41.8%和47.6%。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年第二产业增加2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工业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产值口径下同)65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轻工业产值175.41亿元,增长30.4,重工业产值480.72亿元,增长20.8%。全年工业增加值达2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工业生产格局进一步趋向多元化。国有工业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增速,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非国有工业增势迅猛,今年完成产值2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尤其是五县四郊的乡办工业始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值达145.09亿元,增长54.02%;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产值达95.38亿元,增长45.6%。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7%,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6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工业销售增长快于生产增长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从2月份的88.5%稳步上升到全年的97.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仍不理想。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下,经过努力,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亏损面由年初的27.7%下降到年末的20.9%。但由于部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全市亏损额比上年增长36.8%。

建筑业受房地产开发业拉动,我市建筑业处于一个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年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其中国有建筑安装企业完成48.1亿元,增长67.0%,占全部产值的比重为74.1%。在年内举行的全国住宅工程质量大检查中,我市住宅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22.7%,名列全国第二。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为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其中国际国内特快专递等新型业务量大幅度增长。全市增装电话用户17.8万户,年内启动的市话户线工程到年末已有用户50万户。完成900兆移动电话第三期扩容工程,移动电话用户达14126户,比上年增加9709户,无线寻呼用户11.2万户,增长88%,年末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1.2部。年内宁汉、宁沪通信线路各扩容二个五次系统,进一步增强了我市长途通信能力。

国内商业全市商业部门一方面加强购物环境的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不断采用新的促销手段扩大市场销售,市场销售呈逐月递增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2亿元,增长29.0%;餐饮业零售额9.2亿元,增长33.4%;制造业零售额27.8亿元,增长75.4%。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23.3亿元,增长55.6%。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市区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7%,五县33.8亿元,增长31.8%,二者增幅差距比上年缩小2.4个百分点。

国有商业主渠道作用明显。全年国有商业企业零售额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9%。集体所有制单位零售额44.7亿元,增长34.6%。私营商业单位3.7亿元,下降7.2%。其他经济类型商业单位零售额72.2亿元,增长40.7%。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65.6%。生产资料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比较平淡。全市物资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141亿元,比上年下降20.3%。销售各类生产资料158亿元。比上年下降14.1%。在主要物资销量中,钢材105万吨,下降45.2%;水泥40万吨,下降69.6%;木材22万立方米,下降74.5%;汽车22万辆,下降54.1%;煤炭782万吨,下降27.9%。

市场建设蓬勃发展,年内新建10个大型商品市场的目标顺利完成。至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市场已达470多个,比上年增加40多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12个。市场建设模式一般由过去的以招商、租赁为主转到会员制或货仓直销式等方式。全市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及各类生产要素等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市场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际出口5.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4%,提前两个月实现奋斗目标。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72亿美元,增长63.8%,占出口总额的31.2%,成为一支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全年外贸商品收购总值达4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0.9%;外贸出口商品交货值59.90亿元,增长61.6%。

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市有对外经营权的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承包工程的竞争。全年对外劳务和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62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实际完成营业额4515万美元,增长15.0%。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市已成为国际大财团关注的热点;94金秋恳谈联谊会和94南京中一欧工业企业技贸投资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利用外资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48个,协议总投资16.92亿美元,下降14.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77亿美元,下降6.1%。全部项目平均利用外资规模达113.6万美元,比上年提高32.7%;外商出资比例达63.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引进项目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5个,这些项目基本上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含量较高、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项目。到年末,全市三资企业实有数达2882家,比上年增加624家。

对外交流明显加强。1994年,我市积极与境外好友好国家、地区和经济组织进行交流,聘请境外知名人士为市政府经济顾问和荣誊市民,为我市参与国际经贸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年内我市同韩国第四大城市大田市缔结友好城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同外国建立的第8对友好城市。全年来宁旅游、访问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人士达21.16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2.7万人次,人均在宁逗留数由上年的2.24天,增加到2.41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69亿元。

金融金融秩序稳定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2.32亿元,比年初增加157.3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81.02亿元,比年初增加66.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7.06亿元,比年初增加78.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6.62亿元,增加58.76亿元,中长期贷款73.73亿元,增加14.69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73.29亿元,现金支出576.26亿元,收支轧抵现金净投入2.97亿元。

保险保险事业对支持抗灾救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保险种类由上年的230种增加到245种,承接国内外各种保险责任总额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保费收入4.67

年末亿元,增长44.5%;保险赔款支出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经过二年多拚搏,绕城公路一期工程竣工通车。我市迄今为止最宽的城区主干道——经四路当年开工当年完成。建成24座人行天桥,完成了龙蟠路、水关桥、石城桥等道路改造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宁连公路南京段、禄口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按计划进展顺利。市民盼望已久的鼓楼广场地下隧道工程破土动工。

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1289辆,比上年减少13辆,运送乘客38702万人次,实有中巴车、出租汽车6864辆,运送乘客10179万人次。

城市水、电、气供应能力继续增加。全年供水总量(系统内)44693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生产用量17807万吨,下降5.25;生活用量26000万吨,增长27.1%。年内国家及省、市“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华能南京电厂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极大地缓解了全市用电难状况。年内新增煤气、液化石油气用户4.28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气化率达89%,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

环保水平不断提高。年末,环卫机械总功率为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全年安排污染治理资金1026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安排治理项目193个,当年竣工项目210个。全年完成污染企业搬迁8家,6项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全部完成计划目标。垃圾袋装化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普及率已达70%以上。《南京市市容管理规定》出台,市容卫生走上了长效管理的轨道。在以城市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考核内容的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我市位居第六,比上年上升一次位次。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开发继续高速增长。截止年末,全市房地产业开发的计划总投资达1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0.87亿元,增长61.0%。全市房地产业开发在建施工面积476.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9.18万平方米,增长2.7%。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175.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其中住宅竣工149.87万平方米,增长5.2%。

科技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市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年内完成利税超百万元的科研生产联合项目50项。全年获市科技进步奖184项。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民营科技企业等一批科技生产点发展不断加快。

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7216份,成交金额7.82亿元,年末拥有市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8千多人,中级职称4万多人。

教育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29所,普通中学339所,中等专业学校54所;在校学生分别为9.98万人、24.12万人和4.90万人。各类农、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38所,在校学生2.73万人。年末在学小学生39.33万人,比上年增长3.6%,幼儿园在园儿童15.24万人,下降3.4%。参加各类成人文化、技术业务学习的达78.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

文化文化、新闻、广播和电影、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9个,博物馆9个,公共图书馆1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28万册(件)。新华书店销售图书2311万册。南京电视台的彩电中心全面启用,广播电台新开设了音乐台,有线电视台用户突破20万户。

卫生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50个,医院病床2.31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6万人,其中医生1.64万人,护师、护士1.09万人。

体育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南京运动员在各类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在省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奖牌、总分、体育道德风尚四个第一。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全市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46.47万人,达标率为95.2%。

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上年的高速增长转为适度增长。全年全民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投资额1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回落37.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额106.63亿元,增长17.3%。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施工项目1411个,比上年减少91个;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683个,减少184个。全年在建项目总规模416.49亿元,增长3.4%。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投资43.45亿元,比上年下降3.2%;技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增幅分别比第一、二产业高出15.9个和5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7.9%上升到59%。

11个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项目全年投资15.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7%。其中华能南京分公司、扬子乙烯工程、南京汽车制造厂、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全市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发电量60万千瓦时,4万辆微型汽车,3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加氢精制设备40万吨等。

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4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61%,比上年减少0.71个千分点。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为2.61%。年末全市总人口518.28万人,比上年增加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4.47万人,非农业人口253.81万人。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快,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年末职工人数达148.2万人,其中年内新安排就业3.7万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8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5800元,增长37.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长24.5%。据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高档消费品拥有量:空调15.7台、电话机49部,录像机30部,彩电99台,高级音响11台。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市场,市场物价在高位上徘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6.5%,增幅在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处于中上水平。在消费价格总指数中,食品类价格水平上升36.7%,衣着类上升28.9%。物价的较快增长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建了樱驼小区,钟山小区、弓箭小区等城市住宅小区。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7.60平方米升到7.80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206家,共有床位5654张、收养5134人。养老保险统筹面继续扩大,年末已有77万职工和2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市级统筹。

注:文中所有数据,以年鉴表格中统计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