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凉山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凉山调查队

二〇〇八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特大自然灾害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考验,全州上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呈现经济增速加快、运行质量提高、民生改善推进、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比全省增幅高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7.63亿元,增长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6.12亿元,增长2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7.33亿元,增长1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4%。人均GDP达到12896元,比上年增加2498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9:41.4:29.7调整为28.1:43.9:28.0。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3.95亿元,增长19.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6.1%;二产业增加值143.87亿元,增长26.9%;三产业增加值77.11亿元,增长14.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6%。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4.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7%,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5.2%。在八大分类指数中,除衣着类指数略有下降外其余类均为增长,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0.3%、2.7%、4.9%。

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全年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投入3.74亿元,增长24.47%,省下达我州扶贫资金7472万元。到年末,全州又有4.5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农业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农村经济呈现出增产增收、全面发展的局面。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7.63亿元,增长5.4%。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34万公顷,增加0.21万公顷,增长0.43%,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9.5%;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达14.04万公顷,增长12.1%,其中:优质水稻播面4.66万公顷,优质小麦播面3.79万公顷,优质玉米播面4.86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06.25万吨,比上年增产7.16万吨,增长3.6%,平均亩产284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多减少,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增长38.1%,产量2.59万吨,增长38.3%;烤烟播种面积5.34万公顷,增长66.9%,产量12.08万吨,增长63.0%;蔬菜播种面积5.30万公顷,增长13.4%,产量175.15万吨,增长17.6%;水果产量55.42万吨,增长21.0%。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重点,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62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467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2.38%。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1%。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推广科技运用,发展畜牧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州畜牧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出栏肉猪570.41万头,增长11.3%;羊出栏385.91万只,增长6.4%;牛出栏40.40万头,增长15.6%;家禽出栏2268.69万只,增长19.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0.69万吨,增长10.9%,其中猪肉产量44.14万吨,增长11.3%;羊肉产量7.87万吨,增长3.4%;牛肉产量4.76万吨,增长13.6%;家禽肉产量3.64万吨,增长20.9%;牛奶产量3.58万吨,增长11.6%;蚕茧产量1.78万吨,增长11.2%;水产品产量2.65万吨,增长5.5%。实现畜牧业产值122.69亿元,增长13.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9.2%。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3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18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9万吨,增长7.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1.93万千瓦小时,增长23.4%;农村用电量为52248万千瓦小时,增长1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凉山”战略。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8.56亿元,增长2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达到354个,比上年增加6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14.35亿元,增长34.2%,实现增加值152.74亿元,增长33.4%。支柱产业增长快慢不一,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43.69亿元,增长55.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39.16亿元,增长24.4%;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78亿元,下降1.1%;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0.84亿元,下降8.2%;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3.91亿元,增长37.3%,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98.22亿元,增长30.9%。完成新产品产值20.29亿元,增长39.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2116万吨,增长35.9%;生铁产量95.23万吨,下降10.3%;成品钢材产量93.58万吨,下降12.7%;农用化肥7.35万吨,增长100.6%;啤酒产量14.39万吨,增长93.8%;发电量603451万千瓦小时,增长27.1%。

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6亿元,增长26.3%;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3.11亿元,下降10.9%;利税总额为52.48亿元,下降5.7%;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4.7%,比上年下降26.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6.53%,比上年下降5.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02次,比上年提高0.2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3.4%,下降6.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93万元/人,增长20.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8.0%,比上年上升11.6个百分点;亏损额3.77亿元,增长215.1%;产销率94.9%,下降2.4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55亿元,增长11.0%。全州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3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7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投资结构的同时,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实现了投资总量的不断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

在投资构成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53.8亿元,增长38.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9.21亿元,增长65.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9亿元,增长4.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完成142.2亿元,增长11.9%;采矿业投资完成13.6亿元,下降25.6%;制造业投资完成33.5亿元,增长100.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完成15.6亿元,下降2.8%。

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57%,新增固定资产21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6.0%,比上年上升40.6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新的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6.20亿元,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72亿元,增长10.9%。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64.58亿元,增长24.9%;农村市场零售额为103.25亿元,增长20.0%。在行业结构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126.30亿元,增长23.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35.11亿元,增长18.7%。

在经济类型结构中,国有经济零售额10.72亿元,增长12.3%,比重由上年的7.9%降为6.4%。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57.11亿元,增长30.9%,比重由上年的93.1%提高为93.6%,其中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30.62亿元,增长21.6%。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260.35亿元,增长21.2%,其中:批发额136.30亿元,增长17.0%;零售额124.05亿元,增长26.1%。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7个,协议引进资金1088.29亿元,增长832.7%;实际到位资金96.57亿元,增长45.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4155万元;签约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5个,主要项目有攀钢西昌钒钛基地、会理昆鹏铜业10万吨阳极铜、雷波50万吨磷酸一铵、盐源、会东100万吨干法旋窑水泥、雅泸高速公路、凉山烟叶优质原料基地等。

全年出口创汇3119万美元,下降4.5%。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运输生产稳步发展。西攀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泸雅高速公路、会皎路等重点项目开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06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为721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75954万吨公里,增长17.7%,全年旅客周转量140819万人公里,增长5.0%。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22893皮长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线路1628路,累计达到12019路,增长16.1%;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243.11万门,增长37.9%;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7.82万户。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1.56亿元,增长18.7%;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46.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3.85万户,增长30.4%。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38.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旅游突破战略,旅游业迅速发展。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加强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市场,节庆旅游、特色旅游成效显著。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51.07万人次,增长51.6%;旅游总收入37.71亿元,增长13.4%;旅游外汇收入11.9万美元,下降85.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1.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19亿元,增长23.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45亿元,增长25.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78.33亿元,增加35.37亿元,增长2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7.26亿元,增长13.9%;中长期贷款余额98.28亿元,增长29.0%。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58.52亿元,增长17.5%;现金支出877.0亿元,增长17.2%;现金净投放18.48亿元,增长2.2%。

年末全州有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98.46亿元,下降40.7%,日均交易量7907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37亿元,增长31.1%;其中财保保险费收入7.12亿元,增长19.4%;人保保险费收入4.25亿元,增长56.6%。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7.59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保保险赔款金额6.67亿元,增长20.9%,人保保险赔款金额0.92亿元,增长16.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继续推进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教育扶贫计划,落实义务教育政策,有力地推动我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114所,在校学生数82.87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75万人,增长2.9%;教职工人数4.2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76万人,分别增长7.9%和6.8%。

基础教育成绩显著。16个县市实现“普九”目标,全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5.37%,提高3.35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75.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12.7万名寄宿制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879所,在校学生56.8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57%,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7.58%,小学辍学率6.21%,下降0.21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48万人,增加878人,增长0.39%。

中等教育继续扩大。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8737人,职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44万人;技校4所,在校学生683人。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西昌学院2008年招生3792人,在校学生1161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97人,毕业生4711人。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全州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13198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人数26450人,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的人数达7132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广。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6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6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部级项目14个,列入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获得省级重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州级重大科技成果奖40项。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昌盛。坚持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演出135场次,观众人数达29.2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169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15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启动《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起草,公布了36项凉山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稳步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凉山电视台开通全国首家彝语频道。全州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4979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4.6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9.8%,广播人口覆盖率80.76%。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1344.15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68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州17个县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参合农民341.1万人,参合率达89.1%。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48个,病床位1059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950人,其中:医生5261人,护士3119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技术人员732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405人;乡镇卫生院647个,卫生技术人员3489人,其中:医生185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凉山籍运动员殷剑获得第29届奥运会女子帆板金牌。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全州公共体育场馆48个,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6场次,参加省级运动会20次,获得比赛奖牌88枚,其中金牌32枚;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州业余体校在校学生达到5438人,增长20.6%。

十一、人口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2008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60.99万人,增长2.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36.66万人,增长5.6%,占总人口的51.3%;彝族人口为220.46万人,增长5.9%,占总人口的47.8%;出生人口8.42万人,增长13.2%,出生率为18.51%。,增长2.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14万人,增长61.5%,死亡率为9.10%。,增长3.30个千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5元,增长17.8%,人均消费支出8042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比上年净增466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现金支出3429元,增长16.9%。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40.18亿元,增长26.02%,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83.52亿元,增长26.36%;农村居民储蓄余额56.66亿元,增长24.9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9.5万人,增长4.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23万人,增长3.6%;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支出金额13105万元,增长24.0%。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12万人,其中当年扩面新增参保职工1.09万人,失业保险费征缴额511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9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0%。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8.01万人,比上年增加3219人,发放保障金11638万元,增长42.5%;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4.24万人,比上年增加20.57万人,发放保障金13129万元;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55.71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1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204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58个,床位数3660张,收养人数3288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