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全州切实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入实施“三大片区发展战略”,着力资源转化、产业支撑,投资拉动、扩大内需,改革攻坚、保障民生,全州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201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14.84亿元,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58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8%;第二产业增加值648.65亿元,增长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第三产业增加值402.61亿元,增长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0%。人均GDP达到28276元,比上年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为20.0:49.4:30.6。
非公经济发展较缓。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29.74亿元,增长1.6%。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9.19亿元,增长2.9%;二产业增加值438.02亿元,下降0.3%;三产业增加值202.53亿元,增长6.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6%。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7%。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0%,衣着类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0%。
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7.4%,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0.3%,重工业产品下降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5.9%。
二、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48亿元,增长4.6%。
种植业增产增效。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21万公顷,增长1.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8.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3.30万吨,增长2.5%,平均亩产301.2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中,油类作物产量4.67万吨,增长6.2%;烟叶(未加工烟草)产量13.39万吨,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2.77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123.04万吨,增长7.3%。
生态建设顺利推进。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6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1160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3.0%。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2‰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486.05万头,下降2.7%;羊出栏299.35万只,增长3.8%;牛出栏30.61万头,增长4.6%;家禽出栏1734.26万只,增长3.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5.74万吨,增长0.1%,其中猪肉产量34.14万吨,下降1.2%;羊肉产量5.13万吨,增长3.9%;牛肉产量3.49万吨,增长4.6%;家禽肉产量2.62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4.72万吨,增长2.7%;蚕茧产量2.55万吨,增长0.8%。实现畜牧业产值177.32亿元,增长3.4%。
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42万公顷,新增0.42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69万吨,增长0.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7.98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市场需求影响,工业生产有所下滑。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2.04亿元,下降3.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6%,销售产值下降16.0%。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7948.10万吨,下降18.3%;铜选矿产品含铜量5.80万吨,下降23.7%;铅选矿产品含铅量5.80万吨,下降73.5%;锌选矿产品含锌量12.20万吨,下降52.5%;磷矿石(折含P2O5 30%)产量505.20万吨,增长26.2%;发电量961.94亿千瓦小时,增长10.6%。成品钢材产量324.40万吨,下降6.8%;水泥产量431.80万吨,下降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7.74亿元,下降16.8%;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94.80亿元,下降24.6%;利税总额为168.73亿元,下降18.0%。企业总资产贡献率9.11%,流动资产周转率2.7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9.7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0.5%,比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亏损额39.12亿元,上升98.1%;产销率95.7%。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45亿元,增长12.1%。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19亿元,增长1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增强投资拉动。年末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0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7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29.69亿元,增长132.8%,第二产业投资461.68亿元,下降13.7%,第三产业投资581.80亿元,增长16.7%。基础设施投资190.52亿元,增长21.8%,产业投资465.67亿元,下降8.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316.11亿元,增长34.2%,其他投资62.20亿元,下降50.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1.38亿元,增长5.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8.67亿元,增长102.3%。
主要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33.55亿元,增长92.2%;采矿业投资52.00亿元,下降9.1%;制造业投资56.59亿元,下降1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49.75亿元,下降1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2.27亿元,增长4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2.08亿元,下降13.5%;教育业投资24.64亿元,增长36.6%。
全年投产项目达到74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72.3%。新增固定资产666.89亿元,下降17.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2.1%。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商品零售额417.82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79.42亿元,增长13.9%。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366.17亿元,增长10.5%;乡村市场零售额为131.08亿元,增长12.5%。
批发零售贸易业规模持续增大。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874.75亿元,增长10.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89.16亿元,增长6.9%;零售业销售额485.59亿元,增长12.8%。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29.51万人次,增长17.81%;旅游总收入251.66亿元,增长33.17%;全年旅游外汇收入0.93万美元,下降97.42%。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3个,协议引进资金597.98亿元,增长33.6%;实际到位资金507.44亿元,增长9.1%。
全年出口创汇8610.22万美元,增长4.58%。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958公里,增长4.1%,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0016公里,增长7.5%,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2.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44182万吨公里,增长10.7%,旅客周转量281274万人公里,增长12.8%。
邮电通讯业平稳增长。全州邮政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22亿元,增长4.1%。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67.08万户,增长129.7%;公网电话用户达568.25万户,增长62.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6.47万户,增长83.4%,移动电话用户501.78万户,增长60.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略有下降。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57.88亿元,下降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7.07亿元,下降4.7%,其中:税收性收入61.71亿元,下降5.9%。公共财政支出完成417.32亿元,增长14.1%。
金融。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0.66亿元,增长7.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00.41亿元,比上年净增44.94亿元,增长6.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4.35亿元,下降4.7%;中长期贷款余额456.96亿元,增长4.2%。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431.35亿元,增长208.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国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深入实施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彝区、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358所,在校学生数83.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7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专任教师4.58万人,比上年增加0.30万人。
基础教育。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146所,招生10.27万人,在校学生55.5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14%,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9.00%。普通中学196所,招生8.68万人,在校学生24.73万人。
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和技术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1.03万人,职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79万人。
高等教育。西昌学院本年度招生4355人,毕业3788人,在校学生1586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749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27个,其中省部级项目42个,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8个,藏书量76.56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577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机构17个。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4.06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2.73%,广播人口覆盖率80.36%。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三种,发行量1452.07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100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95.48万人,参合率达99.4%,统筹支出医疗费用补助(含家庭帐户支出)16.67亿元,增长22.4%。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88个,病床位2161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472人,其中:执业医生6630人,护师护士7973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妇幼保健站18个,拥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721人,妇幼保健技术人员634人;乡镇卫生院571个,拥有执业医生1832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2014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511.78万人,增长1.0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82.34万人,占总人口的55.2%;彝族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51.74%。全年出生人口6.76万人,出生率为13.28‰;死亡人口2.44万人,死亡率为4.7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1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31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4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18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9422元,比上年净增1158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78元,增长11.2%。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764.83亿元,增长11.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517.40亿元,增长10.7%;农村居民储蓄余额247.43亿元,增长12.4%。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含职工)达到27.1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92万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7.36万人,保障金支出1.92亿元;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7.12万人,保障金支出6.74亿元。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75个,床位数12262张。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