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

选择区域:>>>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新世纪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世纪之交,州委、州政府领导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转变观念,开拓进取,紧密结合凉山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州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增效提速效果明显,基础没施建设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金融运行平稳,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扶贫攻坚取得新的突破,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幅平稳。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GDF)总量达到1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上升了0.1个百分点,比全省9.0%的增幅低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44亿元,增长5.3%,增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96亿元,增长了9.7%,增幅上升了I.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6.15亿元,增长10.2%,增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0价)由上年的31.2%下降到2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0.4%上升到32.4%,建筑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5%上升到8.0%,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5.9%下降到35.3%,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重,由1999年的40:28:32发展为39:29:32。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98.1%,较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为99.2%,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4.2%,居住和服务项目各上升3.5%和9.5%。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州委、州政府狠抓扶贫攻坚,加大扶贫投入力度,2000年全州参加定点包户扶贫的各级干部就达1.50万人,包扶建卡户12.6万户,完成形象扶贫9.42万户,移民扶贫947户。省切块下达我州扶贫资金3.37亿元,比上年增加0.98亿元,其中新增加财政扶贫资金0.45亿元,据统汁,全州2000年又有19万人基本解决了温饱,6个县通过丁省、州越温检查验收。

纵观全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呈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结构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增长质量不够理想;农业结构调整仍较缓慢,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难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有待进?步加快;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县、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二、农业

2000年,虽然自然灾害、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农业增产有一定影响,但各级党委和政府以“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指导思想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全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13亿元,增长5.7%,增幅回落了0.7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达到170.52万吨,较上年增长1.7%。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全年烤烟产量达6.09万吨,增长41.0%,水产品产量1.09万吨,增长7.7%,水果产量22,94万吨,增长15.9%,茶叶产量增长33.0%,甘蔗受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播面减少,产量较上年下降2.0%。

植树造林掀起高潮,成绩斐然。由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速丰林等工程的实施,林业投人进一步加大,绿化造林工作全面推进。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27公顷,较上年增加1.67万公顷,增长了22.0%,退耕地造林面积由上年的0.30万公顷增加到3.00万公顷,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01%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8.6%。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牧业既是我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又是高寒山区农牧民增加投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级政府:积极实施草畜“双百万”工程,加大畜禽病疫防治力度,推广科学饲养,促进了全州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好势头。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9.15万吨,增长7.6%,其中猪牛肉产量27.03万吨,增长7.5%;牛奶产量0.59万吨,增长5.9%;羊毛产量0.28万吨,增长6.7%;蚕茧产量0.91万吨,增长9.3%。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渔业生产坚持“市场、优势、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水产信息网络和我州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科教兴渔”,扶持水产营销大户,大搞池塘、稻田和水库养鱼,激活水产品流通市场。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09万吨,完成了省计划的101.6%,比上年增长7.7%。莼菜、银鱼、河蟹、罗非鱼等名优新水产品的养殖也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建设进??步加强。近年来,各级狠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8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累计达到11.93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10.32万吨,增长6.2%;农村用电量26365万千瓦小时,增长25.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5.73万千瓦小时,增长7.3%。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9.52亿元,与上年相比曾长16.7%,营业收入增长15.9%,完成年计划的100.8%,利润总额增长13.74%: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乡镇企业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支援农业生产和村镇的公益福利事业,2000年用于支农建农的资金达到0.03亿元,仅乡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达4.3亿元,社会贡献率占28.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办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扭亏解困工作力度,工业生产和扭亏增盈工作成效明显,国有企业改革与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87.95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3.0%,实现增加值32.91亿元,增长9.2%。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6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重工业21.70亿元,增长15.0%,轻工业16.94亿元.增长4.91%;国有工业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长19.5%,其它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增长5.3%。大中型工业企业支柱作用明显,对推动我州工业增长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1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占总产值的58.5%。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23.1%,铁矿石(成品矿)增长19.4%,电锌增长22.2%,水泥仅增长1.3%,丝增长5.6%,味精增长19.1%,食糖下降0.3%,原煤下降30.6%,化学肥料(折纯)下降7.3%。

工业经济效益日趋好转,总体水平提高。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及银行大幅度调低存贷款利率,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0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3.2%,实现利税7.?8亿元,增长13.1%,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9.9%,下降3.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12.26%,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28次,上升0.09次,成本费用利用率为5.09%,上升了0.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38%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上年的23360元上升到28374元。

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8.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1%。全州52户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8%;施工工程621个,其中投标工程272个;全员劳动生产率38991元/人,提高1317元/人;施工面积77.35平方米,下降16.2%;房屋峻工面积45.48万平方米,下降3.7%;亏损企业个数也由上年的12个增至今年的15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继续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及投资方向,扩大建设规模,拉动生产和消费,顺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2.45亿元,增长11.6%;房地产投资0.94亿元,增长7.6%;其它投资9.94亿元,增长18.2%;完成更改投资2.02亿元,较上年增长1.1倍。

在投资结构中,重点加大了农林、交通通讯、电力工业的投资力度,在各行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农林牧渔水利投资5.05亿元,增长9.6%,所占比重为20.6%;交通通讯业投资6.48亿元,增长26.6%,所占比重达26.5%;电力工业投资4.23亿元,增长66.5%,所占比重为17.3%。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完成投资1亿4千万元;大桥水库投资完成额达3470万元;联通公司17个县市机站建设,完成投资3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启动,完成投资1亿5千万元;西昌三水厂、普格县自来水厂、木里县自来水厂完成投资额4千万元。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7.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77.08%。年内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10.1万千瓦,锌冶炼1万吨/年,改建公路10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39公理。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发展平稳。2000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89.%。

虽然公路设施不断改善,但受“天保”工程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部份企业生产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步伐放慢。全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120683万吨公里,增长17.0%;公路旅客周转量117246万人公里,增长0.3%,公路总里程为1.83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0.35万公里,高速公路为73公里。

邮电通讯业减缓了上年迅猛发展热头,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65亿元,增长51.6%。全州新增光缆0.06万以长公里,光缆总长度达0.16万以长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248路,达到3014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7.32万门,达到25.68万门;年末公网电话用户达27.46万户,其中:市话用户13.08万户,农话用户3.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万户;全州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2%,其中:城镇电话普及率为10.6%;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为4290户,比上年增加3546户。

六、国内贸易

2000年,全州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31亿元,增长9.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70亿元,增长10.9%。分城乡看,农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市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各为25.21亿元、15.1亿元,分别增长巳8.1%、12.0%。分经济类别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5.10亿元,下降14.08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为12.7%;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为35.21亿元,增长14.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3.7%上升为87.3%,尤其是个体经济增势比较明显,增长了2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保持了一定的增速,2000年各实观零售额23.83亿元,4.27亿元,分别增长8.8%,22.3%。

七、对外经济

我州对外贸易一改去年低迷状况,全年实现外销额1084万美元,增加473万美元,增长77。4%。

国内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户,协议引进资金6.07亿元(其中合同外资金额393万美元),实际到位4.48亿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7万美元),继1997年后再次攀上4亿元高峰,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的51.8%,旅游设施及房地产开发项目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能,到位资金占43.0%。

旅游业热点不明显,2000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9.55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9%,其中接待境外游客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51%,旅游外汇收入21万美元,同比下降34.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州金融部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抓信贷资金组织和扩充的同时,狠抓了信贷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金的有效投入,同时努力改进金融服务,稳定金融秩序,较好地支援了全州经济发展。继1997年建设银行率先剥离不良资产后,今年四大国有银行继续按照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剥离不良资产,至年末.共剥离7.4亿元,比年初增加6.25亿元,增长546.8%,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7.33亿元,比年初增长14.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15亿元,增长13.52%;各项贷款余额70.68亿元,比年初增长1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2%和10.7%。全州1个证券经营机构,共有121个从业人员,证券交易量达40.29亿元,日均交易量为0.16亿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年承保总额达84.88亿元,增长25.9%,其中:人寿保险承保总额45.47亿元,增长85.3%;“两保”保费收人1.27亿元。增长19.0%,其:人保保险费收入0.64亿元,增长20.8%;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0.45亿元,其中:人保险赔款金额0.09亿元。

九、科学技术教育

我州继续实施“科教兴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时“双十亿”工程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产业,有效地提高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6个,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81个,其中:州级54个。2000年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年共实施“双十亿”工程74项,实现产值21.0亿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国家级星火计划延续项目3项,新增产值250万元,新增利税29万元。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3798所,在校学生54.75万人,教职工人数3.5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万人。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年末幼儿园3~6岁校内外幼儿数24.82万人,在园幼儿数为5.09万人.在园率为20.5%。小学在校生42.8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2.80%,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人学率为83.66%,小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89.29%和97.7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9.?8万人,增长了9.2%。中等教育

进?步加强,各类高级中学校数(不含技工校)72所,在校生2.83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生0.96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7023人,增长)4.2%,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711人。全州成人高校在校生2384人,比上年增加1198人,成人中等和初等学校在校生0.18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6.66万人。全年参加自考人数达1.89万人,同比增加0.14万人:参加各级各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人数为3.79万人,参加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人数达3.7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种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的书法、美术、摄影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我州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州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演出131场,观众人数达9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106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5个;全州有电影发行机构18个,农村放映单位116个,全年放映2.24万场次,观众人数达320多万人次。全州卫星地面接收站3326座,增加77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04%,提高了3.41个百分点。县、市广播站4个,乡(镇)广播站492个,村通广播率达65.1%,广播人口覆盖率79.2%,提高了3.17个百分点。全年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总发行量达2297万份;杂志彝、汉文版总印数达1.5万册。

城乡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卫生机构达1471个,病床位867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其中医生6112人,扩师护士2824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等三项工作进?步加强,医疗条件继续改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达3546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2号病、5号病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克山病、痢疾等地方病防治取得一定成效。

全民健身运动掀起高潮,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参加四川省五普会资格比赛,我州代表队夺得金、银、铜奖牌66枚;凉山古典式摔跤队、女子柔道队列全省第一;我州成功举办了有13个市、州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四川省青少年游泳比赛”,不仅提高了承办省级比赛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凉山的知名度;凉山残联队2名队员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1金1铜的好成绩,受到全国残联和省残联的表彰。为准确掌握和监测国民体质情况,我州成立了“凉山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凉山州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凉山从4月份开展体育彩票以来,共发行67期,此项工作受到省的表彰,并获全省彩票发行周年先进单位,有力支持了我州全育事业的发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年末全州经批准的自然保护区有8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2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3014万吨,废水处理率为30.0%,下降31.3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553176万标立方,处理率为39.5%,下降22.6个百分点;工业废物排放量60.7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31.76%,上升1.89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和社会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国策,生育政策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全年出生人口6.69万人,出生率为16.80‰;死亡人口2.88万人,死亡率为7.24‰,全年净增人口3.8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6‰,比上年增长1.08个干分点。全州年末总人口为402.40万人,增长2.2%,其中:彝族人口175.19万人,占43.5%。

下岗职工增多,劳动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年末,全州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54.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238.30万人,劳动参与率为63.3%。全州从业人员237.34万人,同比增加4.49万人,增长1.9%,其中全部职工人数为22.17万人,增加0.49万人,增长2.3%。全年实现再就业人员0.8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由于原西昌铁路分局所辖站段2000年又划归我州统计,工资总额增幅较大。2000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17.75亿元,同比增长21.4%;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805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1.1%,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1元,人平增收118元,增长9.5%。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很低,但防范于未然的思想促使城乡居民把手中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仍达70.35亿元,比年初增加8.40亿元,增长13.6%。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州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S.39万人,当年扩面新增参保职工0.79万人,全州有16个县、市实现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参保人数为2.5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4.26万人,同比增长丁2.9%。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98%。生育保险已在11个县、市展开,参保职工为1.76万人。年末,全州17个县、市均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人数6356人,保障资金175.14万元。全州城区服务设区19处,得到社会救济的人数达34.93万人。全州共有53个乡镇建立了农村保障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