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七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实现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新跨越”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卓有成效地为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  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4亿元,增长7.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7434元,比上年增长13.9%,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2388美元。

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9%,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全国、全省4.8%的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在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居住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有不同程度上涨,分别上涨12.19%、2.11%和1.33%,烟酒、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和交通通讯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0.25%、1.5%、1.42%、3.53%和1.99%。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098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89.78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在4.5%的调控目标以内。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二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有待提升;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四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难度仍然较大,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8.5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2.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1.5万吨,比上年增长3.5%,粮食连续四年保持增产,总产创历史新纪录。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07年,我市农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发展,乐平市荣获“江南菜乡”称号,乐平蔬菜集团成为全省10家销售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之一;浮梁县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单位,茶叶总产值1.23亿元;昌江区培育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养殖业总产值2亿元。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畜牧业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1.83%;渔业产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我市继续实施工业第一位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投入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0.65亿元,增长25.18%,增速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50.46亿元,增长7.3%;轻工业产值83.47亿元,增长39.8%,重工业产值187.18亿元,增长1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8%;销售收入267.14亿元,增长35.3%;利税总额10.75亿元,增长11.28%。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我市地方工业呈现出焦化、华意、中景、德宇、陶瓷股份“五朵金花”竞放;“高新开发区、乐安江工业园、陶瓷科技园”“三匹骏马”竞驰的喜人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完成总产值1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全年实现陶瓷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 31%;陶瓷出口完成50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32.6%;陶瓷产业实现税收4324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规模以上陶瓷企业15户,陶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高技术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度进一步提高。2007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内贸成交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外贸成交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陶瓷科研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通过评审和验收,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评估。

园区工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市各工业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搞好招商引资,促进了园区工业的加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1.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5.7%,比上年增长42.8%,增速比全市工业快16.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调控政策,采取“有保有压”措施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0%,占全部投资总额的69.2%,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6亿元,比上年下降24.2%;工业投资达5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占全部投资额的50.88%,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住宅投资11.62亿元,增长48.3%;全市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206.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7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3%。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地区看,城市市场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市场,全年城市的零售额达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行业看,饮食业增幅最高,达22.2%,增幅比批发零售业高5个百分点。

消费拉动效应增强。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成为消费热点,进而转化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需求。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力。在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中,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40.7%,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力量。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外贸出口总值为16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6%,总量创历史最高记录。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50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部出口总值的30.6%。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2007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78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25%;内资到位数为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5%。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迅速发展。2007年,杭瑞高速景德镇段顺利通车,成为我市向东挺进的一条重要通道;景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湘官一级公路和吴乐秧、景瑶公路加速推进,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40公里。九景衢铁路和德昌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乡公路建设双翼齐飞,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促进了全市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775万吨,比上年增长5.23%。全年完成客运量1067.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4%,其中铁路客运量125.31万人次,增长2.37%;公路客运量927万人次,增长5.82%;民航客运量15.54万人次,增长47.44% 。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2007年,我市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等均取得新的进展,新兴的信息业务迅猛发展,同时,传统邮电业务稳定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9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2.0%。年末固定电话总用户达33.31万户,新增0.31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6.43万户,新增用户1.77万户。函件业务量增长1.3%,包件业务量增长5.6%,报刊发行量增长1.6%。

旅游产业层次提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6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5%,境外游客7.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旅游经济总收入3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旅游创汇228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86%。旅游规划编制加快,旅游门户网站初步建成。老城区旅游工作全面启动,御窑遗址博物馆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正式开放,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陶瓷名人艺术馆3家。农业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加快发展,A级景区创建取得重大进展。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购物、就餐等各类标识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在全市旅游星级饭店、主要旅游景区设置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文字的标示牌,在市区主要道路口安装了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测算,2007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旅游业日益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1.9亿元,增长22.6%,地方财政支出3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6亿元,增长25.3%,医疗卫生支出1.73亿元,增长90.9%,农林水事物支出2.9亿元,增长53.0%。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居民储蓄存款142.28亿元,增长3.3%;各项贷款余额达131.6 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2007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4661万元,比上年增长62.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9032万元,增长7.4%。赔款支出3050万元,下降43.4%,其中寿险赔付1676万元,比上年下降31.1%,财产险赔付1374万元,下降66.8%。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顺利通过“两基”国家级检查验收,新五中开工建设,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5.52%;中等职业教育完成省扩招计划,普职比达到6:4;各项学科竞赛、民办教育、高等教育、老年教育等成果斐然。2007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6.7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8.17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3.86万人。2007年,全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6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80人,所占比重为22.42%;小学专任教师71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474人,所占比重为48.57%。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7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1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916.51万元,专利申请量189件。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28项,获科技进步奖2项。乐平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试点县。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9家,当年新增4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景德镇专利资助暂行办法》正式实行,共资助专利15项。昌汽、华意和中景集团跻身首届中国科技名牌500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成果,在“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中,成功举办“白色的金子”—中国瓷器精品展。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0项。2007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3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5%;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6%;《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710万份,比上年增长1.14%,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瓷都风情”文艺晚会深受中外宾客和市民欢迎。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女子瓷乐团出访海外获得好评。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7年,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市急救中心、浮梁疾控中心、昌江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市直各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60所,其中医院28所、卫生院42所;拥有病床422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313人,其中执业医生1842人,注册护士2013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2007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项体育运动达36次,参加人员超过5.1万人次;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2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5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7.8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1.67元,比上年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4472.4元,比上年增长13.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204.5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368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86.33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7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2007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21.6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3%;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4.6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25.99、20.01和12.9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达4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358张,比上年增长57.5%;收养各类人员3342人,比上年增长28.54%。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势头强劲。政府主导投入的工程全面加快建设,一大批重点工程基本完工。一江两岸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全面实施,白鹭大桥顺利竣工,紫晶宾馆投入使用,湖田小区经济适用房主体封顶。韭菜园路网、中华北路延伸工程、景德大道、唐英大道、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戴家弄街区、斗富弄街区、人民公园周边街区和瓷都大道西段改造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7年,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4.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绿地面积7.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灯2000余盏,建成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6座。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完成25个重点工程审计工作,新建的31条道路由各项目部全面移交建设部门和两区规范管理,在全省率先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严控违法用地和违章搭建,城区无证私房清理整顿工作扎实开展。城区饮用水源保护进展顺利,实施“5.31零点行动”,全面关停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排污口。昌江河道采砂整治取得重大成果,采砂秩序得到规范。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68%、园林绿地率42.81%、人均绿地面积4.58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2.81平方米,绿地占建城区面积的7.58%,比上年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36%,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城市创建卓有成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先进称号。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07年,通过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4234.5公顷,比上年增长16.25%,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