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目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综合
总体经济持续增长。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0.5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8亿元,增长16.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下降1.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9185元,比上年增长14.4%,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4275美元。
国企政革圆满完成。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改革。在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六大系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实施了省属下放企业和全市企业政策性破产。
物价水平小幅上涨。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比上年上涨3个百分点。在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居住、医疗保险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衣着分别上涨6.2%、4.4%、3.3%、1.0%和0.5%,交通通讯、烟酒及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0.3%,0.6%和0.9%。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96.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61万人,增加1.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7.5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5.6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7.53万吨,比上年增加0.73万吨,增长1.3%。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林业产值4.01亿元,可比增长6.5%,畜牧业产值14.89亿元,可比增长5.1%。渔业产值3.99亿元,可比增长5.2%,农村牧渔服务业产值2.05亿元,可比增长6.7%。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态势趋好。2010年,全市工业加大力度,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生产企稳向好。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85.62亿元,增长22.4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53.99亿元,增长24.31%,轻工业产值202.67亿元,增长41.56%,重工业产值482.95亿元,增长19.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主营业务收入678.56亿元,增长43.6%,利税总额52.69亿元,增长70%。
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1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陶瓷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72%;陶瓷出口达30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4.3%,陶瓷产业实现税收26600万元,增长160.78%。
园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8%,比上年增长25.8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3.3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4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极。
建筑业平稳增长。2010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3.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0.3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张。201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6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运行态势,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4.00亿元,同比增长34.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4%;第二产业投资345.00亿元,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86.63亿元,增长16.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我市重大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投资结构也大为改善。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5.1%;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全市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55个,完成投资额138.18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5%,比上年的26.1%提高了5.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19亿元,增长0.7%;全市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291.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4%,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46.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7%。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9.51亿元,增长2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86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业55.52亿元,增长21.5%;零售业56.94亿元,增长17.5%;住宿业1.1亿元,增长7.6%;餐饮业16.81亿元,增长21.6%。
主要商品销售势头良好。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4.9%,粮油类增长16.1%,日用品类增长24.6%,通讯器材类增长43%,化妆品类增长33%,金银珠宝类增长7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达7.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2%,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占全部出口总值的39.7%。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新审批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12136万美元,增长20.5%,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45个,实际进资239.7亿元,同比增长45.2%。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小幅增长。2010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783.05万吨,比上年增长6.77%。全年完成客运量186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5%。其中铁路客运量132万人次,增长3.13%;公路客运量1702万人次,增长4.23%;民航客运量30.79万人次,增长26.81%。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43亿元,增长6.68%;电信业务总量11.26亿元,增长3.97%。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6.66万户,新增0.4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55万户,年末达到38.81万户。函件业务量增长3.1%,包件业务量增长4.2%,报刊发行量增长6.7%。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1324.59万人次,比上年增22.88%;其中,境外旅游人数19.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2%;旅游总收入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5%,其中,旅游创汇6484.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4%。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5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8亿元,增长59.3%。全年税收完成44.07亿元,同比增长47.7%。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2.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7亿元,增长27.8 %,医药卫生支出4.56亿元,增长6.9%,农林水事务支出7亿元,增长12.2%。
信贷总量高位增长。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0.92亿元,增长25.65%,突破四百亿大关,比年初增加81.8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各项贷款总额达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5%。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201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872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768万元,比上年增长63.13%,赔款支出14701.4万元,比上年增长77.81%,其中财产险赔付884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11%。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生入学率达到81.99%;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7.3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1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72万人。2010年,全市普通中学专职教师651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32人,所占比重为26.58%;小学专职教师703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80人,所占比重为55.16%。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10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25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2830万元,专利申请313件。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6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10年,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6个,图书馆7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8.4%;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6%。《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610万份。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10年,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78所,其中医院32所;拥有病床560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78人,其中执业医生2486人,注册护士2581人。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10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项体育运动达181次,参加人员超过7.2万人次,体育健儿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121枚,银牌53枚,铜牌47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7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6521元,比上年增长14.3%。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75元,比上年增长8.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00.39元,比上年增长6.94%。从消费结构看,我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一是交通和通讯支出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分别为1581元和39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7%和18.6%。二是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增长。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分别为1236元和284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1%和19.3%。三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加。2010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10辆,比上年底增长25%;拥有家用电脑53台,增长8.1%。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22台,增长37.5%;拥有电冰箱64台,增长27.4%;拥有洗衣机27台,增长22%。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企业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药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4.64万人、33.17万人和15.18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92.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10年来,全市社会福利机构5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257张;收养各类人员1951人。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白鹭大桥顺利通车,景德大道直线贯通,中华北路和朝阳路连接景东大道项目顺利通车。光明电影院建设完工。建设了一江两岸美化亮化工程、城市森林公园、昌南大道片区景观、珠山八友广场等工程。2010年,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绿地面积48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灯1278盏,公厕199座。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5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4411公顷。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100%。主要河流断面3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