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三个40%、力争50%,确保实现两年翻番”的发展目标,突出增加投入、做大总量,努力克服低温雨雪冰冻、较大洪灾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
一、综 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1.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4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8.18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5亿元,增长9.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0646元,比上年增长14.6%,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3026美元。
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5.8%,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全国5.9%的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比全省6.0%的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在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和烟酒用品有不同程度上涨,分别上涨14.9%、2.2%、3.1%、2.5%和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和交通通讯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2.4%、0.5%%和0.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770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9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在4.5%的调控目标以内。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项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项目后劲有待增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群众持续增收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8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48.0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7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4.5万吨,比上年增长5.8%。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7.9%;畜牧业产值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94万吨,比上年增长5.1%;渔业产值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我市继续实施工业第一位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投入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0.91亿元,增长22.1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75.6亿元,增长4.82%;轻工业产值124.54亿元,增长31.85%,重工业产值256.37亿元,增长20.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9%;销售收入360.02亿元,增长37.91%;利税总额23.15亿元,增长86.28%。
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陶瓷火炬计划基地落户我市。2008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内贸成交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外贸成交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陶瓷出口完成7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陶瓷产业实现税收8399万元,增长94%。
园区工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市各工业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搞好招商引资,促进了园区工业的加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8.31%,比上年增长43.4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21.2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6.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5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强劲扩张。 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为建国以来我市最高水平,净增113.96亿元,增量超过2007年全年的总和。我市被评为全省三个固定资产投资先进设区市之一。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我市在投资规模强劲扩张的同时,投资结构也进一步优化。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2%,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2.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工业投资达1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4%,占全部投资额的68.6%,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住宅投资20.69亿元,增长78.0%;全市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219.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34.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分地区看,城市市场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市场,全年城市的零售额达8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消费拉动效应增强。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成为消费热点,进而转化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需求。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力。在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中,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32.38%,拉动GDP增长 4.86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重要力量。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外贸出口总值为219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9%,总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7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1%,占全部出口总值的32.1%。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2008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1个;实际利用外资87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内资到位数为9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我市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客、货运输全面增长。2008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90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8%。全年完成客运量115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4%,其中铁路客运量126.76万人次,增长1.16%;公路客运量1008万人次,增长8.74%;民航客运量18.93万人次,增长21.8% 。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2008年,我市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等均取得新的进展,新兴的信息业务迅猛发展,同时,传统邮电业务稳定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8%。年末固定电话总用户达36.07万户,新增0.2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6.43万户,新增用户0.42万户。函件业务量增长1.3%,包件业务量增长4.8%,报刊发行量增长6.3%。
旅游产业层次提升。2008年我市A级景区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得雨生态园和洪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浮梁县成功创建江西旅游强县,瑶里镇、瑶里村分别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及国内旅游交易会、红色旅游产品交易会等一系列旅游推介会,《大瓷商》开拍、组织邀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名人访谈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市陶瓷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购物、就餐等各类标识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在全市旅游星级饭店、主要旅游景区设置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文字的标示牌,在市区主要道路口安装了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9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99%,境外游客10.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62%;旅游经济总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4%,旅游创汇3733.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65%,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8.51亿元,增长55.6%,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四个县(市、区)财政全部实现“三年翻番”。地方财政支出5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5亿元,增长40.8%,医疗卫生支出2.39亿元,增长34.7%,农林水事物支出4.26亿元,增长39.9%。
金融运行平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居民储蓄存款16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各项贷款余额达137.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2008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0389万元,比上年增长59.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91万元, 比上年增长61.21%。赔款支出9636万元,比上年增长37.24%,其中财产险赔付7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9.1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顺利通过“两基”国家级检查验收,新五中建设工程快速推进,梨树园小学开工新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提高3.1个百分点,达到68.32%;各项学科竞赛、民办教育、高等教育、老年教育等成果斐然。2008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6.39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8.41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57万人。2008年,全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53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593人,所占比重为24.38 %;小学专任教师714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646人,所占比重为51.02%。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8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与中科院开展科技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5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1726万元,专利申请量192件。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5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陶瓷工程中心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成果,在“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中,成功举办“白色的金子”—中国瓷器精品展。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4项。200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3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7.60%;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80%;《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720万份,比上年增长1.41%。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8年,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市急救中心、浮梁疾控中心、昌江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市直各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465所,其中医院29所、卫生院41所;拥有病床441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972人,其中执业医生2269人,注册护士2339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2008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项体育运动达85次,参加人员超过7万人次;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54枚,银牌19枚,铜牌23枚。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市运动员吴静钰和金紫薇分别夺得1枚金牌,我市运动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了2枚金牌,实现了景德镇市体育历史性突破——彻底改写了景德镇市体育与奥运奖牌无缘的历史,为国争了光,为景德镇争了光。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56.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4‰,死亡率为5.66‰,自然增长率为7.8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3.19元,比上年增长16.69%;农民人均纯收入5252.89元,比上年增长17.45%。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333.20元,比上年增长12.2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2.5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2.98元,比上年增长14.9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0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2008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8.9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1%;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8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0%。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32.54和31.3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达4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130张;收养各类人员4324人,比上年增长29.4%。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势头强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再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8年正式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城区详规覆盖率达88.2%,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白鹭大桥顺利竣工,湖田大桥建成通车,体育中心完成一期主体体育场土建工程,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基本完工,中山路、中华路、沿江东路全线改造完成并通车,沿江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08年,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46.37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绿地面积 28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灯5000余盏,建成垃圾中转站18座、公厕211座。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45%、园林绿地率 41.76%、人均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3.61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4495公顷,比上年增长6.16%。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08年,通过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全面关停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排污口,西瓜洲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结束了我市城市污水直接排放昌江河的历史。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