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二00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

选择区域:>>>

2009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以深化改革、狠抓项目,做大总量为首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扭转了经济下滑态势,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综合
总体经济持续增长。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4.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6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1.98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41亿元,增长1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2%,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6%,上升0.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3174元,比上年增长13.0%,按上年末汇率换算达3393美元。
国企政革圆满完成。2009年我市成功对列入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进展调度的48户工业企业中的62706名职工实现身份置换,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资产重组项目,采取多种形式与战略投资者进行广泛的推介。通过引入企业重组、壮大租赁实体、发展创意经济等方式,实现了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的目标。
物价涨幅总体平稳。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0%,与上年持平。在八大消费类别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4.3%,1.2%,3.3%和0.1%,食品,烟酒及用品,交通通讯和居住分别下降0.3%,0.8%,1.9%和2.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9年末全市从业人员9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24万人,增加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末持平。
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9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大力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8.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6.8万吨,比上年增加2.3万吨,增长4.2%。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林业产值3.47亿元,可比增长9.7%,畜牧业产值14.03亿元,可比增长11.7%。主要畜产品生产喜人,全年肉类总产量6.04万吨,比上年增长22.4%,渔业产值3.62亿元,可比增长0.4%,农村牧渔服务业产值1.86亿元,可比增长5.1%。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态势趋好。2009年,全市工业加大力度,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生产企稳向好。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97.01亿元,增长21.5%。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96.55亿元,增长10.64%,轻工业产值152.42亿元,增长26.9%,重工业产值344.59亿元,增长1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主营业务收入475.29亿元,增长25.97%,利税总额29.01亿元,增长21.28 %。
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09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内贸成交6.23亿元,外贸成交1.07亿美元,现场交易0.51亿元.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8%,突破100亿元;陶瓷出口达1083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67%,陶瓷产业实现税收10200万元,增长21.44%。
园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8.09%,比上年增长31.5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10.0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4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1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极。
建筑业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4.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2.69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55亿元,同比增长43.7%,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运行态势,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7.48亿元,同比增长42.8%。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1.7%;第二产业投资248.49亿元,增长60.8%;第三产业投资76.15亿元,增长6.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我市重大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投资结构也大为改善。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2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8.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7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市亿元以上综合类投资项目22个,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414个,完成投资额259.93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8.6%。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05亿元,增长1.1%;全市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252.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64.15万平方米,比上年67.9%。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0.1亿元,增长19.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44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2.3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1亿元,增长31.6%;其他行业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0.4%。
消费拉动效应增强。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倍,粮油类增长25.3%,日用品类增长94.2%,通讯器材类增长1.5倍,化妆品类增长69.8%,金银珠宝类增长1.9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7%。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力。在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中,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33.0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重要力量。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外贸出口总值达481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9%,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1.08亿美元,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3.6%。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2.5%。
利用外资先抑后扬。2009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072万美元,增速由年初下降82.57%转为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由降转升,产生质的飞跃。全年新增市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153个,实际进资165.08亿元,同比增长70.49%,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资93.72亿元,增长28.23%。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小幅增长。2009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670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全年完成客运量2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客运量128万人次,增长0.98%;公路客运量2205万人次,增长5%;民航客运量24.28万人次,增长28.3%。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19.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9亿元,增长8.6%;电信业务总量10.83亿元,增长12.6%。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6.27万户,新增0.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41万户,年末达到37.2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3部/百人。函件业务量下降10.05%,包件业务量下降39.2%,报刊发行量增长6.5%。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09年,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提升档次。锦绣昌南—中国瓷园荣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法兰瓷和陶瓷股份公司成功创建为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古窑—民俗博览区镇窑复烧成功,成功申报吉尼斯纪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媒体合作,组织涉旅企业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1096.7万人次,比上年增20.8%;其中,境外旅游人数15.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8%;旅游总收入5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旅游创汇5271.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4%,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3亿元,增长31.4%。全年税收完成29.85亿元,同比增长27.9%,超过财政总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3.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7.72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23亿元,增长66.4 %,医药卫生支出4.27亿元,增长78.2%,农村水事务支出6.24亿元,增长46.6%。
信贷总量高位增长。

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9.07万亿元,增长27.8%,突破三百亿大关,比年初增加69.4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20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各项贷款总额达17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2009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44534.3万元,比上年下降1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赔款支出8268.1万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财产险赔付6140万元,比上年下降21.2%。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生入学率提高22.75个百分点,达到91.07%;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6.97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8.77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66万人。2009年,全市普通中学专职教师648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44人,所占比重为25.35%;小学专职教师706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751人,所占比重为53.09%。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9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5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2892万元,专利申请264件。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9年,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5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8.1%;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3%。《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1.2万份。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9年,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63所,其中医院32所;拥有病床525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008人,其中执业医生2235人,注册护士2417人。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项体育运动达135次,参加人员超过8.5万人次,体育健儿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46枚,银牌19枚,铜牌23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57.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1‰;死亡率为5.69‰;自然增长率为7.82‰。人口性别比为116.89︰10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6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5705.28元,比上年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60.28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3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27.81元,比上年增长7.2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2009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9.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市企业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药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34.64万人、33.17万人和15.18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91.8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来,全市社会福利机构4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889张;收养各类人员124人,比上年增长18.1%。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以城市“五创”为龙头,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2009年通过了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再次荣获江西省文明城市和江西省卫生城市称号。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新五中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馆、妇幼保健院、光明电影院主体工程封顶;市广场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建成六个景观戏亭;完成了人民广场周边和“一江两岸”建筑立面改造,民窑遗址博物馆和御窑遗址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浮桥西路、中华北路延伸段工程等道路改造和十八渡人行浮桥工程;全市公厕免费向市民开放。2009年,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2.98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绿地面积7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灯8868盏,公厕279座。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11%,人均绿地面积14.25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4.40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8517公顷,比上年增长89.48%。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09年,乐平、浮梁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景德镇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西瓜洲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的可研和初步设计区完成并获省发改委批复,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