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面对国际次贷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以及冰雪灾害的影响,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全力落实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做好产业项目转移承接工作,抓项目促投资,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平稳地渡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经济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总量迈进500亿大关,登上新台阶,速度创13年来的最高增幅。分季度看,全年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3.0%、14.9%、13.6%和15.2%,四个季度增速全部保持在13.0%以上,全市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71元,可比增长1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04亿元,增长7.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0%,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3.52亿元,同比增长24.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0%,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多拉动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1.45亿元,增长8.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0%,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23.77:46.24:29.99,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占GDP的比重明显加大,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7,比上年上涨5.7%。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三升五降“格局。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16.1%,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鲜菜分别上涨11.2%、22.3%、23.5%和19.5%;居住类价格上涨7.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下降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下降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下降2.2%。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
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员251.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2万人。分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24.25万人、59.64万人和67.94万人。城镇就业人员67.21万人,新增加3.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231人,登记失业率3.0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8.18万人,下降6.9%,年平均工资19031元,增长23.5%。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GDP的比重为10.6%,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2.44亿元,增长28.1%,其中税收收入21.61亿元,增长39.4%,占一般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6.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26亿元,可比增长8.2%。全市共有214个乡镇政府,乡村总户数93.2万户,乡村总人口377.1万人。
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3.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9.4万人,常年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86.8万人,其中出省从业的66.9万人。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827公顷。实有耕地中水田面积30.5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59.8万吨,比上年增加31.2万吨,增产9.5%;油料产量14.2万吨,增产15.2%;水果产量17.4万吨,增长50.8%;水产品产量17.5万吨,增长7.9%,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4.81万吨,特种产值占比由上年的26.3%提高到27.5%,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全市生猪出栏304.1万头,增产6.2%,生猪存栏182.7万头,增长7.3%;出笼家禽5655.2万羽,增产47.5%;全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1.4万头,增长12.0%;牛肉产量4.3万吨,增长20.7%;年末牛存栏91.2万头,增长5.2%。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95万千瓦,增长18.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02.8万千瓦,增长12.1%。拥有柴油机21.9万台,增长8.3%;农用水泵19.5万台,增长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297千公顷和43.47千公顷;农村用电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全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23.69亿元,增长682.6%,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额40.29亿元,增长152.2%;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18.57亿元,增长3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0.5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1.5%。年末全市共有6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5.08亿元,同比增长26.9%。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86.6%,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国有经济增长19.4%,集体经济增长34.4%,其他经济增长46.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40.5%,重工业增长46.9%;按企业规模分,中型企业增长5.5%,小型企业增长57.8%。
规模工业企业用电量23.94亿度,增长21.6%,其中非国有企业用电22.87亿元,增长22.8%。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0.84%,同比提高45.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01亿元,增长51.7%,产销率达到98.03%;实现利税总额51.96亿元,增长62.5%,其中利润总额27.88亿元,税金总额2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3%和56.2%。
全市共有14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5.03亿元,增长291.3%;实现工业总产值465.22亿元,增长47.4%;吸纳从业人员18.14万人,增长28.9%;实现利润29.8亿元,增长78.4%,上交税金22.19万元,增长66.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369.87亿元,增长101.9%;农村投资完成40.29亿元,增长152.2%。全年施工项目1377个,新增固定资产268.37亿元,增长188.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74.96亿元,比上年增长93.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69亿元,增长68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2.55亿元,增长12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92亿元,增长53.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商品房施工面积452.3万平方米,下降4.3%,其中住宅380.69万平方米,下降5.2%;商品房竣工面积85.44万平方米,下降14.7%,其中住宅75.16万平方米,下降18.7%;商品房销售面积128.05万平方米,下降32.8%,其中住宅116.13万平方米,下降33.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6.3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7.35亿元,增长24.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6.15亿元,增长24.3%;餐饮业零售额14.25亿元,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3.3亿元,增长14.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50.37亿元,增长24%,其中零售额增长40%。
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19.04亿元,增长18%,其中零售额增长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9%;化妆品零售额增长6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9%。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14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0%,其中出口26757万美元,增长66.7%。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数99个,实际引进外资项目99个。合同引资3.92亿美元,实际进资2.95亿美元,增长15.7%。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3444万吨,增长16.2%,货物周转量35.07亿吨公里,增长16.8%;发送旅客3412万人,增长1.1%,客运周转量19.94亿人公里,增长4.1%。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221万人,增长11.5%,到达旅客132.51万人,增长4.7%;发送货物7.57万吨,下降55.6%,货物到达269.11吨,增长13.8%。
至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99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1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5323辆(不包括摩托车及低速车),其中私人汽车22688辆。
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4.85亿元,增长16.2%。固定电话用户数为76.9万部,增长13.6%。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54.59万户,增长11.2%。
八、旅游和金融业
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8.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旅游外汇收入19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0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国内旅游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1.0%。
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1.3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00.89亿元,同比多增58.7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7.46亿元,比年初增加41.6亿元,同比多增23.6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66万人,在校生1.92万人,毕业生0.6万人。普通中等教育招生0.43万人,在校生1.21万人,毕业生0.3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9.78万人,在校生28.51万人,毕业生9.31万人。职业教育招生1.26万人,在校生2.6万人,毕业生0.8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42万人,在校生37.28万人,毕业生6.5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35万人。
全年申请专利196件,比上年增加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艺术馆14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2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3所,其中医院44所,农村卫生院222所,卫生防疫站14所。
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847人,其中农村卫生院拥有4328人。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0413张,其中农村卫生院拥有3551张。
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全年举办各级运动会167次,9.3万人参加运动会,在省级比赛中94人获优秀以上荣誉,等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2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9.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万人,出生率为14.03‰;死亡人口2.88万人,死亡率为6.02‰;自然增长率为8.01‰。全市城镇化率为36.4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38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0元,增长1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8%,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5.64平方米和33.19平方米。
年末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54万人,城镇职业培训6.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65万人。23.1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38.51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04万农民工参加了养老保险。59.23万城镇职工和74.74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5.08万城镇职工和12.17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
全年征缴失业保险总额5849万元,养老保险金额76053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金额3.68亿元,工伤保险金额1882万元。
全市拥有各种福利收养单位233个,收养床位17915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6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
全市拥有14个环境监测站,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5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面积119.08平方公里。全年用于项目环保投资3.84亿元。全市设15个水质监测断面,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达到二类标准,11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2007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88.6%,PH年均值为4.33,比上年上升了0.24,酸性有所减弱;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7分贝,达到4a类标准,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7分贝,达到2类标准,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全年(中心城区)平均降水量1557.6毫米。
全市总用水量37.5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8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12亿立方米,生产用水35.61亿立方米,在生产用水中一、二、三产用水分别为29.75、5.77、0.09亿立方米。
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总支出金额×100%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3、人口为1%抽样调查数。
4、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