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促进位,齐心协力求赶超,全力以赴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力以赴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和城区建设速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20.53亿元,可比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7.21亿元,可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74.48亿元,可比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83亿元,可比增长11.2%。分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43%,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97%,上升3.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60%,下降1.6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73元,可比增长13.4%。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可比增长14.2%,高出“十五”时期1.9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可比增长5.9%、22.2%和1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50:36.15:36.35调整到2010年的20.43:51.97:27.60。

图2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8.62亿元,增长37.7%,占GDP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亿元,增长43.7%,其中税收收入40.61亿元,增长49.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8.16亿元,增长23.5%。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3%,高出“十五”时期8.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2%,高出“十五”时期11.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比上年上涨2.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7.81%,其中粮食、菜、干鲜瓜果类分别上涨8.77%、19.43%和15.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2%,居住类价格上涨6.27%;衣着类价格下降6.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下降0.7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下降0.7%。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8,比上年上涨2.8%。

年末全市全社会就业人员26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1万人。分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25.24万人、61.95万人和73.1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75.27万人,新增加4.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80人,登记失业率为3.0%。单位在岗职工18.61万人,增长1.0%,年平均工资23093元,增长12.0%。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34亿元,可比增长5.5%。年末全市共有214个乡镇政府,乡村总户数97.21万户,乡村总人口383.59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8.6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94.85万人,常年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98.92万人,其中出省从业的70.5万人。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7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02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0.98万公顷。全年全市粮食产量374.68万吨,比上年增加11.31万吨,增长0.3%;油料产量15.91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29.51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17.97万吨,增长6.0%,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88万吨,增长10.7%;生猪出栏352.95万头,增长7.0%,年末生猪存栏217.86万头,增长6.8%;出笼家禽7071.27万羽,增长17.2%,年末家禽存栏2608.59万羽,增长18.3%;出售和自宰肉牛46.34万头,增长3.9%,年末牛存栏74.19万头,增长4.3%。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83万千瓦,增长12.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22万千瓦,增长11.6%。拥有柴油机24.02万台,增长11.4%;农用水泵26.29万台,增长50.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293.2千公顷和43.6千公顷;农村用电6.54亿千瓦时,增长5.2%。

全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34.09亿元,增长17.3%;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28.59亿元,增长1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共有7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0.43亿元,可比增长27.3%。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国有经济增长22.0%,集体经济增长54.0%,股份制经济增长54.5%,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长57.5%,其他经济增长31.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48.1%,重工业增长52.4%。全部工业企业用电量31.63亿千瓦时,增长27.3%。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6.08%,同比提高53.9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47亿元,增长51.1%,产销率达到98.96%;实现利税总额129.78亿元,增长58.9%,其中利润总额77.88亿元,税金总额51.9亿元,分别增长68.2%和46.7%。

全市共有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2.0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2.75亿元,增长28.4%;吸纳从业人员20.34万人,增长17.5%;实现利润总额65.73亿元,增长70.9%;上交税金42.31亿元,增长46.7%。

全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87亿元,可比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6.74亿元,增长32.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678.35亿元,增长29.1%;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88.39亿元,增长60.8%。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610个,新增固定资产589.77亿元,增长21.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67.32亿元,增长39.5%。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09亿元,增长1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6.45亿元,增长4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6.19亿元,增长11.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83亿元,增长18.6%。分城乡看,完成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6.36亿元,增长18.8%;完成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47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5.18亿元,增长34.1%;零售业零售额142.64亿元,增长14.0%;住宿业零售额8.07亿元,增长24.5%;餐饮业零售额16.92亿元,增长29.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67.8亿元,增长33.4%,其中零售额15.6亿元,增长53.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3031万美元,其中出口99529万美元。

全年全市新签外资项目数103个,合同引资46785万美元,实际进资44005万美元,增长27.6%。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可比增长8.8%。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6645万吨,增长10.8%,货物周转量241.17亿吨公里,增长4.3%;发送旅客3487万人,增长0.8%,客运周转量18.22亿人公里,增长1.3%。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225.8万人,下降1.9%,到达旅客208.2万人,增长1.3%;发送货物4.93万吨,下降10.5%,货物到达372.1吨,增长19.1%。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207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9.4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0.9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7.48万辆。

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9.53亿元,增长14.4%。固定电话用户数为58.24万部,下降12.3%;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227.92万户,增长41.7%。

八、旅游和金融业

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2.25万人次,增长21.5%;旅游外汇收入2838万美元,增长25.6%。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402.35万人次,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88.23亿元,增长21.5%。

全年全市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31亿元,可比增长8.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8.72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73.98亿元,比年初增加62.3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55万人,在校生1.82万人,毕业生0.57万人。普通中等教育招生0.7万人,在校生1.91万人,毕业生0.3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9.27万人,在校生27.64万人,毕业生9.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6万人,在校生4.74万人,毕业生1.5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05万人,在校生37.71万人,毕业生6.0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22万人。

全年全市申请专利294件,授权专利25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5个。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4.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6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52所,其中医院49所,农村卫生院225所,疾控中心14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044人,其中农村卫生院拥有5150人。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2254张,其中农村卫生院拥有4110张。

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全年全市举办各级运动会218次,7.47万人参加运动会,在省级比赛中85人达优并获得58块金牌,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109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为40.92%,比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69.66元,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6.99元,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为47.8%,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0%,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6.39平方米和37.11平方米。

年末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83万人,城镇免费职业培训1.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41万人。21.3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45.45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41.2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7.83万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全年全市征缴失业保险总额4818.87万元,工伤保险金额2450万元,养老保险金额8.82亿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额3.6032+10886亿元。

全市拥有各种公办福利收养单位233个,收养床位20251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7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0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63万人。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市设15个水质监测断面,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达到Ⅱ类标准,10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6%,质量良好;中心城区和郊区全年酸雨(PH值≤5.6)频率为75.7%,与上年相比,降水酸雨频率降低了0.6%,PH年均值下降了0.06;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5分贝,达到4a类标准,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了0.9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6分贝,达到2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初步核算,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常住人口情况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汇总及评估完毕后以普查公报等形式发布。

5、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