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扎实推进“三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经济运行克难前行,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6.26亿元,增长1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0.7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20.4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305.0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7.96:51.72:30.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755元,增长10.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06.78亿元,增长13.3%,占GDP的比重达60.3%。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3.25亿元,增长21.1%,占GDP比重为14.24%,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3.50亿元,增长34.7%,其中税收收入67.10亿元,增长24.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4.8%。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46.26亿元,增长25.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1.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2.1%。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比上年上涨2.6%。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一降七升”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4.8%,其中粮食、油脂、水产品、菜和调味品分别上涨4.2%、6.7%、14.8 %、17.3%和6.1%;烟酒类价格上涨0.9%;衣着类价格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居住类价格上涨2.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2%。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2%,比上年上涨1.2%。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69.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7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82.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33亿元,增长4.7%。年末全市共有215个乡镇政府,乡村总户数99.67万户,乡村总人口391.26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23.91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98.97万人,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113.64万人,其中出省从业的78.55万人。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400.3万吨,比上年增加14.75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17.16万吨,增长3.1%;水果产量34.10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19.98万吨,增长6.0%,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6.39万吨,增长6.4%;生猪出栏385.02万头,增长5.7%,年末生猪存栏239.16万头,增长5.2%;出笼家禽7788.73万羽,增长5.2%,年末家禽存栏2803.41万羽,增长4.2%;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8.79万头,增长4.5%,年末牛存栏80.99万头,增长3.8%。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13.39万千瓦,增长10.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23.22万千瓦,增长6.3%。拥有农用排灌柴油机21.86万台,农用水泵16.65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304.69千公顷和43.76千公顷;农村用电7.72亿千瓦时,增长10.6%。

全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25.43亿元,增长29.3%,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44.39亿元,增长36.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7.59亿元,增长14.7%。年末全市共有6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18.89亿元,增长15.6%,实现总产值1823.46亿元,增长15.5%。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国有经济增长10.3%,集体经济增长25.2%,股份制经济增长14.7%,其他经济增长16.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0.8%,重工业增长13.0%。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4.2%,同比提高6.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1.6亿元,增长27.2%,产销率达到99.16%;实现利税总额234.06亿元,增长35.6%,其中利润总额150.68亿元,税金总额83.38亿元。

全市共有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4.90亿元,增长16.4%;吸纳从业人员23.76万人,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40.78亿元,增长34.6%;上交税金76.26 亿元,增长26.9%。

全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86亿元,增长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5.90亿元,增长31.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823.02亿元,增长27.3%;农村投资完成152.88亿元,增长64.6%。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137个,新增固定资产639.85亿元,增长17.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06.35亿元,增长39.8%;非国有投资769.55亿元,增长30.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0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3.51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1.33亿元,增长42.1%。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3.90亿元,增长31.4%。商品房施工面积 657.56万平方米,增长43.4%,其中住宅510.42万平方米,增长38.6%;商品房竣工面积118.48万平方米,增长40.3%,其中住宅102.08万平方米,增长57.2%;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3万平方米,增长14.1%,其中住宅104.13万平方米,增长7.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08亿元,增长15.1%。分城乡看,完成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83亿元,增长16.1%,其中城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 64.12亿元,增长15.9%;完成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25亿元,增长12.8%。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449.6亿元,增长19.6%。其中,限额以上完成销售总额129.6亿元,增长9.5%;限额以下完成销售总额320.0亿元,增长24.3%。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83.9亿元,增长18.5%;零售业完成销售额265.7亿元,增长20.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73229万美元,增长19.1%,其中出口257275万美元,增长24.3%。

全年全市新签外资项目数110个,合同引资71862万美元,实际进资56498万美元,增长12.4%。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0.13亿元。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7945万吨,增长12.0%,货运周转量290.37亿吨公里,增长17.6%;发送旅客3860万人,增长7.6%,客运周转量19.47亿人公里,增长5.7%。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269万人,增长7.6%,到达旅客276万人,增长20.0%;货物发送3.63万吨,增长13.6%,货物到达384.4万吨,下降34.7%。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217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5.2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1.6万辆。

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0.80亿元,增长4.0%。固定电话用户数为62.48万部,下降2.8%;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284.79万户,增长7.7%。

八、旅游和金融业

全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105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增长32.9%。其中:境外游客25.2万人次,增长38.2%,旅游外汇收入5600万美元,增长39.2%;国内游客2080万人次,增长14.8%;国内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33.2%。

全年全市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23.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5.13亿元,比年初增加236.45亿元,同比多增46.5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6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19.39亿元,同比多增42.2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698人,在校生17610人,毕业生4691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945人,在校生51213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22783人,职业高中学校24444人;毕业生14455人。普通中学招生89584人,在校生262903人,毕业生87749人。普通小学招生82351人,在校生403469人,毕业生56309人。幼儿园招生116326人,在校生175332人,毕业生82462人。

全年全市申请专利741件,比上年增加196个;授权专利445件,比上年增加9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文化馆、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14个。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2个,电视台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8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7个,疾控中心14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321人,其中医生6336人。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537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265张。

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全年全市举办各级运动会182次,6.24万人参加运动会,在省级比赛中88人获优秀以上荣誉。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7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5.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54万人,出生率为13.48‰;死亡人口2.97万人,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7.35‰。全市城镇化率为41.6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102.86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68元,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9.12平方米和37.39平方米。

全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95万人,工业园区定向培训4.29万人,创业培训0.8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21万人。共有21.7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46.41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46.7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0.66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82.56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全年全市征缴失业保险6137.97万元,工伤保险4398万元,养老保险14.9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52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6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福利收养单位234个,收养床位20325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66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63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全市拥有14个环境监测站,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全市用于当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总额7.44亿元。全市设15个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设3个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98.6%;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79.2%,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上升了1.6%,PH年均值为4.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无变化,酸雨污染仍较严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8.2分贝,达到4a类标准,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了1.4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5分贝,达到2类标准,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下降了0.9分贝。初步核算,全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5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3、人口为1%抽样调查数。

  4、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