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黄冈市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面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协调,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又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28.1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87.18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9.5:37.45:33.05调整为28.64∶38.06∶33.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26.2%、15%、10.8%、10.8%、10.6%和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2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5%,增幅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居住类上涨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衣着服装类价格下降0.6%。 
年末从业人员3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当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10935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3万人(劳动部门组织),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79亿元,增长11.96%。粮食种植面积521.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3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5万公顷,增加0.35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18万公顷,减少0.21万公顷。 
种植业总产值189.13亿元,增长1.7%。粮食总产量320.93万吨,比上年增产5.77万吨,增长1.8%,其中:小麦19.45万吨,下降9.1%;稻谷276.12万吨,增长1.38%;棉花产量7.29万吨,增产0.16万吨,增长2.2%;油料产量48.94万吨,减产1.04万吨,下降2.2%;蔬菜产量241.62万吨,减产0.38万吨,下降0.2%;水果8.9万吨,增产0.84万吨,增长10.4%。 
林业总产值10.73亿元,增长13.7%。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05万公顷,下降33.8%;零星植树2160万株,增长33.8%,木材采伐量15.71万立方米,增长8.7%。 
畜牧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12.5%.肉类产量48.87万吨,增产5.76万吨,增长13.4%,其中猪肉产量31.68万吨,增长7%;禽蛋产量25.4万吨,增产3.86万吨,增长16.9%;生猪出栏435.31万头,增长11.6%;牛出栏36.85万头,增长47.82%;山羊出栏55.81万只,增长15.9%;家禽出笼6650.5万只,增长15%。猪、牛、羊存栏分别为367.66万头、76.95万头、49.3万只,分别增长56.44%、3.1%、3.71%。 
渔业总产值49.01亿元,增长6.4%。水产品产量40.73万吨,增长7.2%,再创历史新高。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0.5万亩,总产量4万吨,增长5.3%。 
农业用电量24.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6%;化肥施用量49.68万吨,增长5.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62.46亿元,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77家,比上年净增3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21.8%;国有企业增加值2.64亿元,下降3.5%;集体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2.3%;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8.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9.83亿元,增长2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13.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23.3%;轻工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8%;重工业增加值146.57亿元,增长27.5%。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60%,实现销售收入741.84亿元,增长47.5%;利润总额33.73亿元,增长70.9%;税金总额23.26亿元,增长30.8%;总资产达到512.3亿元,增长38.2%。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筑业单位数224家,比上年净增6家,总产值292.86亿元,净增38.39亿元,增长15.1%。全年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15.8%。资质以内建筑企业施工产值292.86亿元,增长15.08%;实现利润27.9亿元,增长48.64%;税金10.25亿元,增长12.63%。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72.4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98.74万平方米,减少17.07%。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3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06亿元,增长34.8%,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650.11亿元,增长34.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20.57亿元,增长17.9%;集体经济投资63.33亿元,增长128.3%;城乡私营个体投资128亿元,增长54.8%;其他经济投资42.94亿元,增长77.3%。 
省重点建设项目18个,同比增加2个,投资总额337.12亿元,增长3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239.55亿元,增长37.3%。 
新开工项目继续增加。施工项目和本年投产项目分别为2966个和2119个,分别增加204个和361个,增速分别为7.39%和20.53%;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2395个,比上年增加214个,增长9.81%。 
房地产开发投资43.84亿元,增长17.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58.60万平方米,增长6.6%,其中新开工面积216.20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56.81万方米和16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4%和12.2%。商品房销售额31.83亿元,增长33.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873元/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297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18.8%。商品房屋空置面积79.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8.4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4亿元,增长22.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4%,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306.46亿元,增长26.8%,拉动零售额增长20.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13亿元,增长3.5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0.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70.43亿元,增长26.8%;农村实现零售额136.97亿元,增长1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41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4.8%。其中,出口20903万美元,下降48.4%;进口5507万美元,下降24.8%。2010年新批外资企业13家。合同外资金额7206万美元,下降 38.7%,实际利用外资13583万美元,增长8.8%。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33.27亿元,增长16.2%。公路总里程2.34万公里,桥梁3853座。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95%。货运量3703吨,货物周转量73.49亿吨公路,客运量9096万人,旅客周转量65.62亿人公里。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建成通车,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公路、大别山旅游公路、黄州火车站扩建改造、麻竹高速、九江长江二桥北岸接线等重点项目动工兴建。特别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前期工作,仅仅用128天时间完成了2个主塔墩62根基桩施工任务,创造了国内重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黄冈速度”和国际同类桥梁建设的新纪录。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51亿元,其中邮政2.7亿元,电信17.81亿元。全市营业网点157处,信筒信箱1322个,邮路总长度329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28353公里。函件263.8万件,快递61.7万件,报刊期发数45.6万份,累计6273.5万份。 
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全市接待游客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创建旅游强县1个、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13个,AAA级景区发展到8家,AAAA级景区突破零的记录达到8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25家,星级宾馆(饭店)37家,其中三星级17家、四星级3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口径财政收入99.68亿元,增长33.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1.58亿元,增长11.9%。上划省级收入5.11亿元,增长1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98亿元,增长21.2%;地方税收18.2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46.8%,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223.08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3.1亿元,增长20.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02亿元,增长11.2%;教育支出34.9亿元,增长1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9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15.7亿元,增长21.7%;环保支出8.59亿元,增长35.9%;农林水利事务支出30.34亿元,增长14.2%。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961.7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392.3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0.16亿元,增长24.14%,当年新增186.72亿元,同比多增48.3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2.18亿元,增长23.64%;当年新增贷款74.99亿元,同比多增10.25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盈利9.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盈利2.5亿元,增幅达到36.76%。 
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5.6亿元,增长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幼儿园517所,在园幼儿12.49万人;小学1192所,在校学生54.63万人;普通中学346所,在校学生52.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10.87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4.6万人。 
根据2008年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建立了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7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市级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企业。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490人,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  170个,创办企业65家,建立专业合作组织78家。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390项,新品种373个。有15个示范基地和15个示范企业入选全市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100家示范企业。建成各类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6所,星火培训基地11个,兴办各类星火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8.5万人次,2010年全市申请专利748件,授权专利50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建有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129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博单位23个,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4万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1个,城关电影院7个;县级以上新华书店11个。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全市广播覆盖率97.03%,电视覆盖率96.93%。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农家书屋3026个,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124个。 
全市卫生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 117.69 万人,参保率达9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97.83%。 
全市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参加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2个项目的市级年度比赛以及3次市乒乓球“苗子杯”比赛。共获13枚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总分821分 ,比上年增加107分,增长15%。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742.4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4634元,增长1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284.56万人,征收保险费19亿元。已为14.13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88亿元,为35.8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173元和75元。 
全市累计支出救助资金6.13亿元,其中大病医疗救助1.68万人,支出资金3795万元,人均2253元;门诊救助2.23万人,支出资金466万元;资助新农合35.39万人,支出资金1000.4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基本医保16.05万人,支出资金218万元。福利彩票销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1.73亿元,其中电脑彩票1.35亿元,“中福在线”1759.38万元,网点即开票1857万元,无纸化投注73.64万元,积累公益金1034万元。 
十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1%,实施COD减排项目24个,减排3665吨,扣除增量,净削减1065吨;实施SO2减排项目25个,减排1668吨,扣除增量,净削减168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净削减2.78%和0.8%,均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优良率达97.3%,均高于前两年水平。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发展类统计数据由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城乡居民收支情况和物价指数由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提供。 
4、常住人口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