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

选择区域:>>

20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实施“三变战略”,精诚团结,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经济总量增长,经济质量提高,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显著成效。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6166万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22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4838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06万元,增长13.0%。但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欠快,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052万元,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47979万元,增长5.1%;林业产值3578万元,增长10.5%;牧业产值43018万元,增长7.8%;渔业产值3477万元,增长3.9%。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232535吨,增长2.9%,其中:稻谷184074吨,增长2.7%;玉米28577吨,增长0.3%;油料3732吨,增长4.0%;花生2587吨,增长0.8%;茶叶47吨,下降9.6%。全年出栏牲猪55.02万头,增长7.5%;出栏牛0.98万头,增长19.5%;出栏羊0.89万只,增长56.1%;家禽出笼278.78万羽,增长24.9%;肉类产量42838吨,增长11.7%。全年造林0.83千公顷,增长9.2%,完成荒地更新0.15千公顷,增长15.4%。水产品4820吨,增长4.3%。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县优质稻面积9.26万亩,比上年增加1.52万亩;蔬菜面积7.47万亩;比上年增加1.44万亩;玉米面积发展到7.32万亩;烤烟面积2.30万亩,比上年增加0.38万亩。草食牲畜、家禽和名特优养殖产品稳定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乡镇企业统计,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调整数)403874万元,比上年增长8.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049处,完成土石方311万立方,投工投劳484万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312万元,处理病险水库15座,解决人畜饮水0.8万人/0.9万头,新建塘坝5处,兴建电站41座,装机12065kw,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km2。年末农机总动力34.17千瓦,比上年增长17.8%。农村用电量3664万千瓦时,增长4.7%。农用化肥施用量49651吨,增长2.9%。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

二、工业、交通、邮电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2001年工业同口径统计,经市局评估核实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179594万元,增长10.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226万元,增长19.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9368万元,增长6.13%。工业主要产品中,发电量20508万千瓦时,下降5.7%;原煤175万吨,下降8.9%;水泥48.5万吨,下降9.8%,但相应工业产品当年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升。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200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8.91%,比上年增加4.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936万元,增长102.1%。

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不良资产比重偏大,转制能力差;名优特新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持续发展。2001年交通运输业客运量230.87万人,增长14.1%;货运量1774万吨,增长14.3%。邮电业全年城乡电话用户37747户,比上年增加6181户。其中:农话单机22084户,增加3172户;市话单机15663户,比上年增加3009户;移动电话21927户,增加7500户;邮政函件67.7万件,下降49.1%;报纸发行量357.15万份,增长10.7%;杂志发行量22.65万份,增长5.3%;邮电业务总量7206万元,增长34.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87万元,增长24.5%。其中:国有及其他完成22365万元,增长8.1%;集体投资完成17811万元,增长168.5%;个体投资完成19011万元,下降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技改和产业项目投资增长较大,工业技改提高完成5532万元,增长116.1%,产业项目投资6603万元,增长116.5%。

四、国内贸易和外经外贸

消费需求继续增长。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69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2948万元,增长16.0%;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0746万元,增长2.5%。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93452万元,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6892万元,下降41.5%,限额以下及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86560万元,增长18.9%;餐饮业14290万元,增长9.9%;其他25952万元,增长1%。按经济成份分组,公有制经济27665万元,增长8.7%;非公有制经济106029万元,增长8.4%。

外经外贸保持良好态势。200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2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全县外贸出口(海关数)120万美元,增长39倍。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状况良好,质量提高。2001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777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07万元,增长10.9%,上划“两税”完成3170万元,增长0.13%。收入结构明显好转。地方税收完成6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60.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占财政总收入比重64.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增幅较大,全年财政支出20541万元,比上年增长29.6%,支出较大的原因是工资调整,招商引资和上级专项指标支出较大。

金融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各级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积极揽储,尽力扩大资金投放,保持了稳步发展的金融形势。年末各级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670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企业存款额12286万元,下降1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0988万元,增长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不含剥离数)72058万元,可比口径相比增长12.9%。其中:短期贷款46019万元,增长2.6%,增长点主要在农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项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4351万元,增长35倍;中长期贷款21548万元,增长32%,增长点主要在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据县内三家保险公司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684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财产保险收入884万元,增长16.3%;人寿保险收入1800万元,增长4.9%。全年理赔支出1052万元,增长87.5%。其中:财产理赔支出440万元,增长8.6%;人寿理赔支出612万元,增长292.3%。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实施科技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2项,县级29项。科技三项费支出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年专利申请8件,获权8件。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2001年全县积极稳妥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撤并调整校点84个,中小学师生由原来1:18.66提高到1:20.56。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全年适龄儿童上学率99.4%,提高0.6个百分点,小学生在校年巩固率99.59%,提高0.24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学生在校年巩固率93.7%,提高2.6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和成教工作成绩喜人。高中会考合格率达到95.2%,提高12.08个百分点;高考本科录取344人,比上年增加38人,再创历史新高。成招录取512人,录取率55.3%,提高5.7个百分点;高教自考毕业人数249人,比上年增加88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1年各类文艺团体面向群众全年文艺演出557场次,送电影下乡910场次,送书下乡5000册。全县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艺作品45件。其中:获奖作品14件。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1年全县卫生机构88个,卫生工作人员15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03人,比上年增长4.5%。卫生机构床位数922张,比上年增加40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市级以上运动会获得金牌4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全县达到等级标准的青少年体育运动员10名,其中:二级10名。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17名。全县开展各类体育活动2340场次。学生体育达标率88.7%。

七、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在宏观控制下适度增长。据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2001年末人口总数551991人。其中:农业人口478636人,非农业人口73355人。根据计生委统计数据,出生人口6156人,人口出生率11.18‰,死亡人口2404人,死亡人口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6.81‰,人口计划生育率95.79%,比上年下降1.89%。

劳动就业门路由窄而宽。2001年,全县从业人员32.44万人,比上年增长5.8%,非农产业人员13.1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40.4%,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234人,年内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人数174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74.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1年全县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全年征收养老金1037.04万元,为1541名离退休职工足额发放了养老金,全县189个单位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4123人,征收医疗保险统筹金375万元,大病互助金85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208万元。支付大病互助金23.7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1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平劳动报酬8459元,增长30.8%。2001年农民人平纯收入(调整数)为1991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调整数)为19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