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万马奔腾终归去,三羊开泰始迎来。2002年我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国扶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工作“四个三”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据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9047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200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44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8636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57667万元,增长11.5%.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28.7:32.6:38.7。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县委、县政府围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点,以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为落脚点,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了农林牧渔业的稳定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67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农业产值35534万元,比上年增长9.03%,林业产值6140万元,比上年下降5.94%,牧业产值24789万元。下降0.01%,渔业产值604万元,增长11.70%。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产量162783吨,比上年增长1.47%。油料2819吨,增长14.59%,水果41797吨,下降6.38%,瓜果32906吨,下降6.11%。

林业生产在全面消灭荒山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现有林业的低改和抚育。2002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3320亩,完成迹地更新面积10725亩,低改面积18195亩,中、幼林抚育面积75855亩。退耕还林工作有声有色,全年退耕还林面积14850亩。村及村以下完成木材采伐7.5万立方米;全县完成林业投资521万元。

畜牧业生产在大力推行“小群体,大规模”的经营模式下,突出抓好了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和草食动物的发展。全年牲猪出栏35.5万头,家禽出笼95.1万羽,分别增长3.59%、3.02%。加快了肉牛养殖及黄牛品改速度,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6638吨。

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2002年,全县“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广种植杂交稻22.56万亩,其中:优质稻6.54万亩,超级稻8万亩;农业订单项目100多个,订单面积超过6万亩,无公害反季节瓜菜种植6万多亩,其中蔬菜大棚356个,面积32.1亩。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19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完成增加值57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实交税金4315万元,增长19.1%,实现净利润1771万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不够之处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人力物力投入少,科技含量低;乡镇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品牌意识差。

二、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个体私营工业发展迅猛。2002年,实现县乡工业总产值11.7亿,增长26.3%,增加值38493万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1253万元,同比增长29.2%,增加值15667万元,税收1351万元,利润1300万元,分别增长35.9%、49.0%和48.4%。作为我县骨干行业的水电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发电量3.4亿千瓦小时,创利税2196万元。

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大,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差,产品竞争能力不够,全县工业化进程不快,步子不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3.82%。其中,国有和其它投资24272万元,增长60.9%,农村集体投资6415万元,增长21.8%。国有投资力度加大,产业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全县新上重点项目16个,续建项目15个,共完成投资额26700万元;重点项目得到了保证,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伴随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县建筑行业也有声有色。全县完成建筑业产值35397万元,实现增加值9733万元,分别增长54.22%、60.01%;全县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17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114207万平方米。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交通运输业投资有所增加,路况得到不断改善。全县标准货运周转量25004万吨公里,完成交通运输业产值15450万元,增长14.28%,实现增加值10089万元,增长16.84%。拥有各类民用车辆7541辆,其中营运4508辆。

邮电通讯业迅猛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2002年底,我县城乡电话拥有量达34102户,比上年增长8.31%;移动电话用户达10128户;全年邮政业务总量66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342万元(包括移动通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推广,用户猛增,年底用户达4148户(其中宽带用户3946户),今后几年内网络发展将成为热门。2002年全县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3%。

五、内外贸易、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平稳,个体经济不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8万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1015万元,限额以下33817万元;县城23398万元,县以下14360万元;总零售额中餐饮业2904万元。

外资外贸: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增长34.0%,实际利用内资1.26亿元,其中省外9445万元;外贸出口海关统计29万美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综合物价指数为101.6%,上涨1.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4%。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307万元,增长9.8%,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40万元,增长15.3%,上划中央两税1868万元,增长8.23%;地方税收收入4222万元,比上年增长28.6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02%。全年财政支出18197万元,比上年增长38.69%,确保了当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金融运行平稳,势态比较正常。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7902万元,比年初增加15261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71252万元,增加9358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003元,比上年增加290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78137万元,比年初增加5735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4879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361万元,人寿险收入1950万元,养老保险收入2568万元。

七、综治、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卫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飞跃。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稳定。全年无群死群伤事故,无集体越级上访,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法轮功滋事活动。社会治安有了明显进步,全年刑事和治安发案分别为196起和484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0%和8.0%,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8.5%,比去年上升1.2个百分点。综治工作年度考核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第一名。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87所,幼儿园2所(不包括农村),共有在校初中生21869人,小学生32880人,在园幼儿数335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89人(属本校其他学业学生);各类专任教师3058人。普九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7.13%。高考本科上线227人,上线率为27.09%。2002年全县共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布局在调整中不断合理化。

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989万元,增长22.3%;高新产品产值率11.6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6%。年内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225万元,比上年增长40.63%,安排科技发展基金300万元,落实科技项目贷款4150万元,引进高级人才112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0个,引进高新技术36项,同时输出本地技术2项。

卫生工作巩固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1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12张,卫生技术人数766人,农村村级医疗网点33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331人,卫生宣传与疾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进步。全县拥有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转播站17座,卫星地球接收站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6821户,电视覆盖率达82.2%,广播覆盖率达69.8%。年内有线电视增频顺利完成,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有声有色,为促进汝城的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起了应有的作用。

八、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趋缓。2002年底,全县总人口355784人,其中男性人口187492人,女性人口168292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00;总人口中,农村人口28267人;城镇人口73114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164人,农业人口318620人;全年出生人口4232人,出生率为11.73‰,死亡人口2637人,死亡率为7.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岗职工收入增长加大。2002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0121元,比上年增加1297元,增长14.70%,农民人均纯收入1452元,增加7元,增长0.48%。下岗职工生活费发放到位,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年末离开单位职工总人数1733人(不包括内退),其中国有下岗职工1338人。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年生活费1188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14207平方米,城镇新建住宅面积15966平方米。

社会保障业逐步走向合理和完善化,社保、医保面进一步扩大,农村也相应启动了养老保险制度,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有保障。

九、城镇化建设和环保

今年,我县积极开展“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与环保步伐,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安排40多万元城市规划费,编制了环城西路、北路,交通广场,九塘江游观带等重点城建项目;引资990万元进行贸易市场建设;盘活城镇土地29宗,8142.5平方米;全年共投入城建资金5860万元,比上年增长82.3%;年底城镇人口达73114人,新增1.0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0.55%。

环境保护日见成效。2002年,全县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1.0%,废气处理率为88.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0%。环保意识得到加强,措施得力,但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