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旱涝灾害,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充分利用“国扶县”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切实抓好企业改制,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63910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76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5618万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64016万元,增长10.5%.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27.01:33.93:39.06。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制造业等整体实力较弱;农村和农业投资仍显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较缓,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下岗失业人员继续增多,就业压力较大;财政支付能力较弱。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遭遇特大旱涝灾害仍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47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34007万元,下降6.3%,林业产值7663万元,增长33.3%,牧业产值25282万元。增长3.03%,渔业产值646万元,增长3.6%。

种植业生产稳中有降。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产量141797吨,比上年下降12.89%;油料2854吨,增长1.24%;水果43889吨,增长5%;瓜果32906吨,下降11.24%。

优质畜禽生产持续壮大发展。全年牲猪出栏36.1万头,增长1.69%,家禽出笼98.5万羽, 增长3.58%;禽蛋产量1645吨,增长0.18%;肉类总产量27299吨,增长6.55%;水产品产量1015吨,增长0.5%。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3年,发展 “订单农业”6.5万亩;推广种植超级稻和优质稻16万亩;发展杂交玉米、甜玉米7.1万亩,商品瓜菜7.5万亩;扩种水果1.65万亩;营林工作继续朝着建设“青山绿水”新汝城的目标前进,完成退耕还林4.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57.3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南竹开发2.3万亩。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家,全年实现总产值6282万元,上缴税金127.97万元,带动基地总产值9752万元,分别增长41.2%、23.56%和34.47%。

乡镇企业加速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73984万元,比上年增长24.83%;完成增加值57595万元,比上年增长36.94%,实交税金6466万元,增长49.85%,实现利润6558万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人力物力投入少,科技含量低,经营机制创新转换慢,抵卸市场风险能力弱;乡镇企业的品牌意识、规模效应有待加强。

二、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民营工业唱主角。2003年,全县稳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的转型改制,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县实现县乡工业总产值156584万元,增长29.5%;增加值44474万元,增长20.7%,占全县GDP的27.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6128万元,同比增长31.14%,其中:民营工业产值80496万元,增长36.32%,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的97.04%;上交税收824万元,实现利润7472万元,分别增长10.16%和23.7%。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全年产钨精矿2146吨,增长24.11%;钼精矿  476吨,下降21.1%;人造板13475立方米,增长107.56%;水泥10万吨,增长150%;成品钢材75838吨,增长239.17%;铁合金1145吨,下降59.4%;铜等十种有色金属608吨,增长457.8%;发电量42639万千瓦小时,下降39.6%。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5530万元,增长45.08%;产品销售率为110.92%,比上年提高10.6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活,产品竞争能力不够;全县工业化进程尚需加快。

三、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26万元,比上年增长63.62%。其中,限额以上投资48893万元,增长97.84%;基本建设投资35033万元,增长123.28%;更新改造投资3101万元,增长90.13%。水、电、城市建设等基础产业投资如火如荼,濂溪文化广场、庐阳综合大市场、城镇引水工程、万年桥电站、扶竹洲电站、两江口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伴随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建筑行业增活力。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144万元,增长26.8%;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建筑企业达五家。

四、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交通运输业投资有所增加,路况得到不断改善。全县旅客周转量507492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875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15%,完成交通运输业产值17366万元,增长13.53%,实现增加值11454万元,增长13.5%。

五、县内贸易与外资外贸

县内贸易平稳增长,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88万元,增长9.6%,其中:批零贸易业38247万元,增长9.8%;餐饮业3141万元,增长8.16%。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经济的零售37219万元,增长10.06%,占总额的89.93%。

外资外贸创新高。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805万美元,增长96.34%,实际利用内资26126万元,增长176.61%;外贸出口66万美元,增长127.59%。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242万元,增长11.75%,提前10天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40万元,增长11.06%,上划中央两税2156万元,增长15.42%;地方税收收入50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4.04%。全年财政支出17081万元,比上年增长4.97%,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5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其中城乡储蓄存款85254万元,增长19.65%,人均储蓄存款2382元, 比上年增加379元,增长18.91%;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91837万元,比上年底增长17.53%,其中短期贷款41240万元,增长6.4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3073万元,比年初增加2491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2561万元,增长6.35%其中:财产险收入380万元,增长5.26%, 人寿险收入2181万元,增长6.55%。当年赔付682万元,其中人寿险504万元。

七、综治、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卫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刑事和治安发案分别下降6.3%和5.9%,“命案”万人发案率仅为0.1,是全省仅有的两个无毒县之一,打击“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取得成效。

教育事业在巩固中发展。2003年,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8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253所,幼儿园3所(不包括农村),共有在校高中生4662人、初中生23537人、职中生248人、小学生26880人,在园幼儿数3716人(含农村学前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注册培训生数1544人;各类专任教师3205人。普九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67%,初中生辍学率为3.6%。2003年全县募集教育基金300万元。

科技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151万元,高新产品产值比重为14.76%,比上年增加1.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9%。年内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2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实施科技推广项目26个,申请专利6项,实施专利技术项目16项。

卫生事业在改革中成长。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7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82张,卫生技术人数726人(以上不含珍所),农村村级医疗网点30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302人,卫生宣传与疾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了防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收转节目站145座,卫星地球接收站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27万户,网络总长230.5公里,电视覆盖率达82.2%,广播覆盖率达69.8%。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工程顺利实施。

八、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仍然被有效控制着。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357986人,增长0.62%其中男性人口187619人,女性人口170367人,男女性别比为101︰100; 总人口中,农村人口274966人,城镇人口83020人,城镇化水平达23.19%;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202人,农业人口320784人;全年出生人口4028人,出生率为11.29‰,死亡人口2010人,死亡率为5.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6‰,计划生育率为95.9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2110元,比上年增加1989元,增长19.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5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增加108元,增长7.44%。下岗职工生活费基本发放到位,人平2894元,确保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的稳定。但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3894人。农民生活消费有所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0元,比上年增长7.7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健全发展,社保、医保面进一步扩大。年内征缴各类社保保费收入3710万元,增长8.1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30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56人,两项合计占社会从业人员的7.6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766人;医保参保人数11467人,增长7%,占社会从业人员的5.65%。社会救济渐趋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812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5281人。

九、城镇化建设和环保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投入城建资金1.58亿元,增长169.62%,新上城建项目33个,城镇化水平达到23.19%,提高2.6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03年,全县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9.5%,废气处理率为85.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环保意识得到加强,措施得力,但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汝城县GDP、各产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