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打好“发展六仗”,打造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有质,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67.9亿元,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 1613.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8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5:44.0:48.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幅的贡献率分别为5.6%、45.5%和48.9%。全市人均GDP为94983元,增长5.6%。

 

2023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85.20万人,较上年减少1.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56万人,较上年增加0.03万人;乡村人口104.64万人,较上年减少1.94万人;城镇化率为72.83%,较上年提升0.3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0.3%。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衣着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7%,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87.9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5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总产值223.6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36.7亿元,增长9.5%;牧业总产值132.0亿元,增长0.8%;渔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8.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0.2千公顷,增长0.0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86.4千公顷,增长2.9%;油料种植面积63.3千公顷,增长9.7%;棉花种植面积0.3千公顷,增长45.3%。

全年粮食产量154.8万吨,增长2.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1.8万吨,增产2.9%;水果产量45.6万吨,增产3.1%;油料产量11.3万吨,增产8.7 %;茶叶产量0.3万吨,增产2.1%;棉花产量0.03万吨,增产41.9%。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25.5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23.9万吨,增长2.1%。年末生猪存栏202.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全年生猪出栏325.3万头,比上年增长1.8%;牛出栏4.0万头,下降9.1%;羊出栏67.8万只,下降7.1%;水产品产量11.0万吨,增长4.9%。

全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3.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8.0万千瓦,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4%,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8.0%,小型企增长7.3%,微型企业下降6.9%。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长27.7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6%,医药制造业增长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3 %,陶瓷制品制造业增长6.3%,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增长4.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2 %。

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9.2%,占规模工业比重为78.9%。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7%,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3.0%。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0%,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0.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3亿元,增长8.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7.5亿元,增长10.9%;股份制企业167.6亿元,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2亿元,增长26.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1.6亿元,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809.9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0元,比上年减少0.04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7%,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6.6亿元,增长3.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224.9亿元,下降0.4%;利润总额28.0亿元,增长3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37.5%,民间投资增长7.9%。分领域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3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产业投资增长37.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5%,制造业投资增长11.1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商品房销售面积248.1万平方米,下降7.7 %。商品房销售额142.3亿元,下降5.0%。

 

五、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70.2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551.9亿元,下降9.7%。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10.6%。全年公路客运量939.6万人次,下降3.2%;公路货运量1.9亿吨,增长11.2%;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11.1亿吨公里,增长13.5%。全年水路客运量12.1万人次,下降20.0%;水路货运量829.9万吨,增长10.5%;水路运输总周转量21.9亿吨公里,增长8.6%。

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101.0万辆,本年新注册车辆9.4万辆。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6.1亿元,增长29.6%。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2.0亿元,增长19.2%。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9亿元,增长6.6%。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76.7亿元,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5.1亿元,增长7.7%。分行业看,批发业126.3亿元,增长7.8%;零售业1081.2亿元,增长5.9%;住宿业12.5亿元,增长7.6%;餐饮业141.8亿元,增长11.4%。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413.5亿元,增长6.0%。其中,家具类增长36.2%,中西药品类增长22.1%,日用品类增长20.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1%,化妆品类增长17.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5%,烟酒类增长12.2%,通讯器材类增长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0%,粮油、食品类增长5.3%,金银珠宝类下降3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3.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0.2%。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22.2亿元,下降4.2 %。

 

 

 

全年进出口总额195.8亿元,下降6.8%。其中,出口总额140.3亿元,下降10.8%;进口总额55.5亿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627.0万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171.2亿元,增长11.5%。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亿元,增长0.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38.6亿元,增长1.8 %,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1%;地方非税收入53.8亿元,下降1.8 %,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28.0%。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2.4亿元,增长9.6%。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97.9亿元,增长14.4%。其中,教育支出77.6亿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8亿元,增长13.6%;科学技术42.7亿元,增长5.3%;住房保障支出10.9亿元,增长33.7%。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11.5亿元,增长11.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81.1亿元,增长13.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40.9亿元,增长7.8%。贷款余额3695.9 亿元,增长14.3%,存贷比为78.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64.2亿元,增长4.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320.4亿元,增长20.6%。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463.8亿元,增长31.4%。

 

 

 

年末有证券公司营业部34家,证券交易额4956.6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12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全市直接融资总额452.8亿元。各项保险保费收入104.4亿元,增长2.4%。其中,财产险保费30.8亿元,增长3.3%;人身保险保费73.5亿元,增长2.0%。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5.1亿元,增长12.0%。其中,财产险赔款20.9亿元,增长15.3%;人身保险给付14.2亿元,增长7.5%。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有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879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34608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25387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8055人,普通高中毕业生23985人,初中学校毕业生45941人,普通小学毕业生50484人,在园幼儿1088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各类民办学校651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0.6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5亿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257.8万元(含中职国家奖学金),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本专科生)3076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39万元。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14.7亿元,增长6.4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94.8亿元,签订技术合同4467项,授权专利6178件。

九、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档案馆10个。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7个。

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24.0亿元,增长50.9%;国内旅游人数6025.4万人次,增长56.6%;国内旅游收入623.9亿元,增长50.9%;入境旅游收入99.8万美元,增长127.5%。

年末有卫生机构3038个,其中医院1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56个,村卫生室1592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1955张,乡镇卫生院102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5692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

年末有体育场地10345个,其中运动场582个,游泳池126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220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0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8万人。获得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14个,破世界纪录1人/次/项。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23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56元,增长4.0%。其中,工资性收入31875元,经营净收入7566元,转移净收入12146元,财产净收入54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12932元,经营净收入8639元,转移净收入6342元,财产净收入11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97元,增长5.7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4065元和23167元,分别增长5.0%和6.8%。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和27.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75.9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30.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4.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3万人。发放城镇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分别为1.1亿元和2.2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1.9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7.1万人。完成农村“三路”提质改造291.7公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78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0.3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0.2万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出让土地面积371.7公顷,下降27.7%。其中,商住用地243.0公顷,下降34.8%;工业用地122.0公顷,下降12.2%;划拨用地面积171.2公顷,下降32.0%。全社会用电总量140.9亿千瓦时,增长4.1%。其中,工业用电量66.9亿千瓦时,增长5.1%;居民生活用电量37.7亿千瓦时,下降4.1%。规模工业发电量102.2亿千瓦时,增长8.9%。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9.8万吨标准煤,下降1.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37.7万吨标准煤,增长0.3%。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合计447.9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费量421.9万吨,天然气(气态)消费量5.2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消费量3.2万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万公顷。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国家地质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4.0万公顷。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64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6.1亿元,增长73.6%。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1624.9亿立方米,增长13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千公顷,增长0.3%。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98起,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8.3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98起,下降9.8%;道路交通死亡率2.5人/万辆,下降25.1%。

 

注:

1、本公报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规模工业及其分行业数据均不包含军工企业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人口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株洲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8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

4、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2023年三次产业数据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

5、数据来源:本公报中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数据来分别来自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和应急管理局;农业部分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和公安局;邮政、电信数据来自邮管局和电信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和海关;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保险数据来自金融办、人民银行和保险协会;生态环境数据来自林业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住建局;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数据分别来自教育局、卫健委、科技局和文旅广体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