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株洲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三个率先”总目标,按照“四个第一”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总战略,努力推进“四大攻坚战”,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948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1042.1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10.6%。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60.3:31.5调整为7.9:60.1: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幅贡献点分别为0.2、7和3.3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2.3%、66.4%和31.3%。

全市城区生产总值956.7亿元,增长10.7%,占全市的比重为49.1%;县域991.3亿元,增长10.2%,占比为50.9%。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7.5亿元,增长15.5%;县域为877.1亿元,增长8.6%。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433.5亿元,增长11%;县域452亿元,增长13.9%。城区固定资产投资834.5亿元,增长32.1%;县域670.8亿元,增长29.4%。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8亿元,增长13.9%;县域303.5亿元,增长13.9%。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89起,同比下降1.3%;死亡122人,下降14.7%。全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从业人员每十万人死亡27人,下降15.6%;道路交通事故660起,下降14.5%;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率为1.2人,下降9.6%;煤矿每百万吨死亡率为1.4人,下降22.4%。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上涨3.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农村上涨1.3%。全市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指数上涨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5吨标准煤,下降7.7%,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0.6万吨标准煤,增长3.9%;全社会用电量为114.1亿千瓦时,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量为70.3亿千瓦时,增长14.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2.9%。农业77.2亿元,增长3%;林业12.2亿元,增长3.3%;牧业55.6亿元,增长2.1%;渔业6.3亿元,增长5.6%。

全年粮食产量177.4万吨,下降1.8%;水果产量27.1万吨,增长11.5%;蔬菜产量246.8万吨,增长6%;水产品8.5万吨,增长7.7%;油料产量5.2万吨,增长21.4%;出栏牛羊60.7万头;猪、牛、羊肉总产量32万吨,增长0.5%。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95万千瓦,增长6.3%。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投入资金10.5亿元,增长0.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6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0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42.1亿元,增长11.6%。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85.5亿元,增长12.6%;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4.3亿元,增长32.7%;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8.9亿元,增长32.9%;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476.4亿元,增长39.6%。

建筑业增加值128.2亿元,增长1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05.3亿元,增长30.8%。其中公有制经济投资484.5亿元,增长35.5%;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020.8亿元,增长2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增长1.4倍;第二产业投资786.3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投资687.7亿元,增长31.3%。全年施工项目2585个,本年度新开工项目2150个,增长21.1%;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个数172个,增长20.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0个,增长9.4%。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71.5亿元,增长5.5%。全市公路货运量1.9亿吨,增长13%;水运货运量0.9亿吨,增长11%。公路货物周转量213.9亿吨公里,增长14.9%;水运货物周转量43.1亿吨公里,增长18.3%。公路客运量1.6亿人,增长7.2%;水运客运量3.3万人,增长6.5%。公路旅客周转量83.7亿人公里,增长6.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万公里,增长1.6%。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61.9万辆。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3.9亿元,增长7.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2.2亿元,增长7.2%;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6.5%。互联网宽带用户数56.3万户,互联网普及率50.8%。

全市入境旅游总人数12.8万人次,增长18.9%;国内旅游者2621.6万人次,增长17.6%;旅游总收入达到170.6亿元,增长21.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935.2万美元,增长32.1%。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积极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3亿元,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7亿元,增长18%。按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商品分,吃类商品零售额40.3亿元,增长21.6%;穿类商品零售额68.8亿元,增长17.1%;用类商品零售额145.9亿元,增长18.4%;烧类商品零售额85.7亿元,增长16.4%。

进出口市场形势较好。全年进出口总额25.7亿美元,增长19.4%。其中,进口6.4亿美元,增长103.9%;出口19.3亿美元,增长4.9%。从对外出口国家看,对美国出口2.8亿美元,增长5.8%;对日本出口0.3亿美元,下降6.8%;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增长29.1%。从重点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4.3亿美元,增长88.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亿美元,增长121%。

七、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收入148.6亿元,增长9.8%。全市工业增值税51.3亿元,增长6.9%;建筑业营业税9.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营业税22.4亿元,增长7.8%。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的比重为70.1%。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44.4亿元,增长16.1%,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1080亿元,增长14.6%。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8.3亿元,增长15.5%。全市存贷比为50.8%,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期货公司2家,证券交易额为343.9亿元,增长17.3%。

全市各项保费收入35.5亿元,增长11.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1.7亿元,增长21.8%;人身保险收入23.8亿元,增长7.1%。各项赔款和给付额12.9亿元,增长38.5%,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5.9亿元,增长19.8%;人身保险赔付6.9亿元,增长59.8%。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普通高校10所,全年研究生招生423人,在校研究生1129人,毕业生23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3万人,在校学生7.4万人,毕业生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万人,在校学生5万人,毕业生1.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8万人,在校学生5万人,毕业生1.4万人;初中招生3.5万人,在校生10.1万人,毕业生3.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1万人,在校生22.2万人,毕业生3.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08人,在校生582人,毕业生9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8万人。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9.3亿元,增长18.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39.2%。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17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6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项;新申请专利4461件,其中发明专利1211件;授权专利2780件,其中发明专利330件。

全市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有线电视用户53万户。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保护目录11个。出版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有112种、51种和39种。

全市卫生机构3159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17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451人,注册护士8935人。防疫站10个,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449人。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91万张,比上年增长10.1%。乡镇卫生院113所,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3所。

全年共有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7座,运动场204个,各种训练房1252个。全市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46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有32万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总人口398.6万人,常住人口393.5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36.6万人,乡村人口156.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全市城镇化率为6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1.2万人。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69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6159元;经营净收入4403元;财产性收入2603元;转移性收入55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6440元;家庭经营收入4403元;财产性收入283元;转移性收入178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6:1缩小至2.22: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642元和8476元,其中食品支出分别为3816元和1732元。

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83.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0.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1.9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11.9万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局;邮政、电信数据来自邮政局和电信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保险数据来自保险公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数据分别来自教育局、科技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和体育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