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快速实现“V型”反转,全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面实现。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高位运行;总体向好,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跨越千亿。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及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22.6亿元,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2001-2008年年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全市经济总量四年连续跨越600亿、700亿元、900亿元和1000亿元四个台阶,成为全省第五个跨入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第一产业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60.3亿元,增长16.1%,其中工业493.1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54.5亿元,增长1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27474元,增长13.6%。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3.8:34.1调整为10.5:54.8:34.7,受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有力推进,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个和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占产值比重为18.3%,提高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1.4%,提高4.6个百分点。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为50.8%,提高0.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为49.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8%,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54.6亿元,增长15.4%,高于全市增幅1.2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29.8亿元,增长26.3%,高于规模工业增幅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6.1亿元,增长20.9%,高于全市水平1.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2009年全市价格受上年价格高位运行、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等因素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总体下降了1.2%,涨幅较上年缩小6.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了1.9%,涨幅较上年缩小7.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四涨四跌”,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0.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食品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居住类下降3.6%。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2009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54人,下降17.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下降28.3%;工矿贸易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6人,下降5%;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为2.52人,下降40.6%;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为2.27人,下降9.9%。
省市实事全面完成。2009年省8件实事、市10件实事共49项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30项超额完成任务。
二、投资、建设、环保
投资保持高位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63亿元,增长44.9%,较上年加快10.3个百分点,年净增174.6亿元,每天投资超过1.5亿元。城镇投资518亿元,增长49.8%;农村投资45亿元,增长5.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8亿元、289.1亿元和225.1亿元,分别增长0.3%、44.8%和58.17%;全年施工项目达到1963个,增加303个,单位项目投资额为2639万元,增长26.7%,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12个,增加19个;工业投资完成288.1亿元,增长44.7%,占城镇投资55.6%,提高4.3个百分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29.4亿元,为年计划的119.1%,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1.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4%,产业发展类项目57.6亿元,为年计划的130.4%。重点项目累计投资242.4亿元,为项目计划总投资的46.5%。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2009年,全市城市提质扩容步伐加快, “四创四化”成效明显。城区总人口达到100.2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双百”城市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城市绿化再度升温,栽植苗木38.7万株,拆围透绿88处,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3.6%,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提质改造城市农贸市场21家,超市化管理稳步推行。城区添置环卫保洁清扫车辆设备45台,组织户外广告专项整治,1511栋临街建筑物进行重新美化设计,282栋建筑物进行了亮化,数字化治安电子防控系统稳步推进。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条件不断改善。2009年,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48万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97座,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平方公里;营造林17.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1%。全年解决12.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10364个,总数达到8.2万个。新建农村客运站15个,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603.1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53.9公里,全市90%以上的建制村通水泥路。全市860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 3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共启动项目269个。连续21年无重大恶性涉农案件,全市农村和谐稳定。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关停重金属污染和造纸企业80家,取缔“十五小”企业24家。城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38天,二氧化硫削减率为28.7%,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6.8%,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8.4%和56.4%;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32吨标煤/万元,下降15.4%。全市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3.2%,结束污水直排历史。
三、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0.3亿元,增长22.2%,一般预算收入66.6亿元,增长42.4%。2009年受政策性减税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8.7%,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增长主要由非税收入高速增长支撑,贡献率达到75.8%。全市财政总支出128.7亿元,增长17.4%。一般预算支出118.2亿元,增长24.5%,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78.7亿元,增长24.4%,占一般预算支出66.6%。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44.9亿元,增长2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3.3亿元,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485亿元,增长38.8%,其中短期贷款235.5亿元,增长26.1%;中长期贷款201亿元,增长43.4%。存贷比为5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低位运行。2009年全市保费收入21.8亿元,增长4.3%,增幅减缓40.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5 亿元,增长17.7 %;人身保险收入16.3亿元,增长0.5%。各项赔款和给付额5.06亿元,下降26.3%,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77亿元,下降24.2%;人身保险赔付2.3亿元,下降28.8%。
四、人口、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2009年全市年末总户数114万户,总人口382.8万人,常住人口373.4万人,其中市区年末总人口100.2万人,常住人口97.69万人,县域年末总人口282.6万人,常住人口275.71万人。全市有城镇人口192.55万人,乡村人口190.25万人,城市化率为50.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城市化率为91.9%,县域城镇化率为35.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人口自然增长率7.34‰。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09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失业再就业2.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0.3万人,增加4.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4.4万人,增加4.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试点,参保19.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提高0.21个百分点。组织农村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分别为10.6万人、2.1万人。城区、县市最低工资标准达到610元/月和560元/月。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1亿元,改建乡镇敬老院7所。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3元,增长12.5%,其中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等三大收入分别增长15.8%、31.7%和9.6%。农民人均纯收入6502元,增长11.4%,增幅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4.7%,占纯收入的比重为47.6%,提高1.4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由上年2.81:1缩小到2.68:1。
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争取国家、省级计划项目80项,落实国家和省级科技经费8600万元;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8项,争取经费2560万元;株洲列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补贴资金1.85亿元。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85.4亿元,增长26.1%,实现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29.1%。全年申报专利1608件,增长8.9%,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4项,省科技进步奖18项,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2833人。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人文智育、快乐德育、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全面启动。全省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夺得全省第一;全市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本科上线人数增长10.6%;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6个专业大类项目有4个专业大类获全省团体第一。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学生30万人,投入资金277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8万人。投入资金3684万元,完成53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投入1336万元,为13所学校新建塑胶运动场。
文体卫生协调发展。2009年,圆满承办湖南省群众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演出和闭幕式暨株洲市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大型歌舞剧《鹅卵石》夺得“田汉大奖”和剧作奖等9项单项奖;舞蹈《少女的第一场雨》等6项获湖南省艺术节金奖。全年举行炎帝广场“周周乐”文艺演出20场,送戏下乡422场,农村图书2000余册;积极推行网吧安装视频系统和身份证识别系统,网吧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有线电视用户为45.7万户,增长8.5%。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96场次,增加31次,参会人员4.8万人,增长1.29倍;举办全面健身运动项目1442项,参加人员30.8万人,分别增长71.7%和17.1%;有各类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3座。全市有卫生机构1354个,其中医院64家,乡镇卫生院113家,妇幼保健院10所;有床位15053张,卫生技术人员21696人,其中执业医师5817人。市河西中心医院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市二医院、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全面启动;全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所,全面完成22所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中心、24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建设和57所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套建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252.2万人,参合率达92.6%,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费用报销率42.3%。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种常用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免费为16.7万农村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为2.2万农村生育期妇女补服叶酸。“五苗”接种率达97.2%,甲型H1N1流感疫苗首批6万人接种任务全面完成。
六、行业经济
(一)农业
2009年,全市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5.6%,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5.1万亩,比上年增加19.6万亩,增长5.2%;粮食总产量183.6万吨,增产4.5万吨,增长2.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1万亩,增长24.2%;蔬菜播种面积79万亩,增长6%;水果产量19.6万吨,增长7.6%。生猪出栏432.1万头,增长2%;出栏牛羊55万头,增长1.4%;家禽出笼1882万羽,增长6.6%;水产品6.95万吨,增长5.3%。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63家,带动农户近20万户;全市种田面积过千亩的规模经营户达到110多户,生猪养殖大户达到350户;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唐人神、好棒美、福来喜、仙竹米业等18个项目入选“省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全市共流转土地363万亩,其中流转耕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耕地流转被誉为“株洲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推进,完成明晰产权现场核实任务60%,完成林权发证任务35%。
(二)工业、建筑和房地产业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93.1亿元,增长17.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00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增长19.3%,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医药食品加工业等四大优势产业生产形势较好,增加值分别增长33.7%、31.6%、39.2%和19.6%,有力支撑了规模工业的稳步回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逐步扭转下滑局面,全年分别增长5.1%和0.7%。“5115”企业完成增加值154亿元,对株洲规模工业贡献率为35%,全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2家。规模工业实现业务收入1065.4亿元,增长21%,,回落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4.8亿元,增长18.5%,提高1.6个百分点;受增值税转型影响,企业自留利润增加,全年实现利润42.2亿元,增长35.8%,提高33.2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5.2%,提高10.2个百分点。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株洲名列全省第二。天元区、株洲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企业)荣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企业)光荣称号;荷塘区、株洲千金药业股份等4家单位(企业) 荣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企业)光荣称号。
建筑房地产恢复增长。2009年全市建筑房地产业呈恢复性增长特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增长9.2%,提高4.8个百分点,低于2001-2007年平均增幅8.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04.1亿元,增长27.9 %,回落1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增长7.7%,提高2.8个百分点,低于2001-2007年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109.6亿元,增长42.3%;商品房竣工面积完成242.7万平方米,下降32.5%;销售面积完成429.9万平方米,增长21.3%。
(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电信业
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44亿元,增长11.4%,增幅与上年持平。全市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24.7%,其中货运周转量增长23.7%,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24.9%。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武广高速正式通车,株洲西站投入运营。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2.4亿元,增长13.5%,其中电信业务量完成50.5亿元,增长13.6%,邮政业务量完成1.86亿元,增长9.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为45.1万辆, 增加6.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4.6万辆, 增加1.2万辆,摩托车30.8万辆, 增加3.45万辆;移动电话196.2万户,增长31.4%,互联网用户19万户,增长0.1%,固定电话用户74.7万户,下降19.3%。
(四)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1334元,增长13.8 %,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064元,增长12.8%,高于纯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支出稳步增长的影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实际增长21.9%,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加快4.4百分点,农村市场加快6.4个百分点。设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534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1万台,销售金额2.58亿元;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3.56万台,销售金额4.34亿元。
外向经济继续调整。2009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94.8亿元,增长28.3%;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20.5%。完成进出口总额11.47亿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额4.74亿美元,下降32.4%,进口额6.73亿美元,增长48.8 %。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32.6万人次,增长14.1%,接待境外游客3.85万人次,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55.8亿元,增长14.8%,其中旅游创汇968.5万美元,增长14.5%。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34家,旅行社4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