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动能增强、稳中调优”的特点,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20.3亿元,增长8.3%,比2019年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6.3%,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27.7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33.2亿元,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5.4%,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6:47.6:44.8,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三产业均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幅的贡献率分别为5.3%、54%和40.7%。全市人均GDP为87852元,增长8.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1269元,增长10.4%。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88.33万人,较上年减少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9.76万人,较上年增加1.64万人;乡村人口108.57万人,较上年减少3.62万人;城镇化率为72.04%,较上年提升0.7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68.7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4亿元,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92.24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33.09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148.63亿元,增长20.9%;渔业产值17.35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6亿元,增长7.0%。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2.1万亩,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124万亩,增长3.9%;油料种植面积80.9万亩,增长7.2%;棉花种植面积0.9万亩,下降22.2%。

全年粮食产量155.6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339.2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9.3万吨,增长6.9%;棉花产量0.1万吨,下降24.2%;水果产量43.3万吨,增长4%;出栏生猪313.2万头,增长29.9%,猪、牛、羊肉总产量24万吨,增长2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8%,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13.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5%,制造业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2%;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汽车制造业增长11.4%,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9.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4%,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增长27.5%,陶瓷制品制造业增长1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9%。全年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5%,利润增长12.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3.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102.5亿元,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19.2%,民间投资增长9.2%;分领域看,产业投资增长9.2%,工业投资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1%,民生工程投资下降20.7%,生态环境投资下降3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7.2亿元,下降0.7%,商品房销售面积574.7万平方米,下降16.9%。

全年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700个,下降3.7%,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3个,下降8.1%。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7.3%。旅客周转量11.68亿人公里,下降11.6%。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88万辆,增长3.2%。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6.3亿元,增长3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亿元,增长35.2%;电信业务总量38.6亿元,增长34.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9亿元,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5.7%。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080.5亿元,增长14.5%;乡村零售额166.43亿元,增长13.5%。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113.94亿元,增长14.8%,餐饮消费额133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1111.86亿元,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135.07亿元,增长10.8%。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472.75亿元,增长16%,限额以下774.18亿元,增长13.4%。

全年进出口总额230亿元,增长16.2%。其中,出口171.6亿元,增长23%;进口58.3亿元,下降0.1%。新批境内省外项目1007个,下降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74万美元,下降91.1%。实际利用内资金额918.8亿元,增长29.5%。

 

七、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64亿元,下降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82亿元,下降12.1%,其中,市本级完成41.3亿元,下降30%;县(市)级完成65.75亿元,增长1.4%;区级完成72.76亿元,下降9.9%。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249.92亿元,增长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2.9%,地方税收收入128.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7.36亿元,增长3.7%。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62.4亿元,增长6.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9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87.1亿元,增长11.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78.1亿元,下降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79.3亿元,增长13.9 %。余额存贷比为75.8%。

年末有证券公司营业部36家,上市公司13家,企业证券市场融资(含股票和债券)126.03亿元。各项保险保费收入97.4亿元,增长5.1%,其中,财产险保费27.18亿元,下降2.7%;人身保险保费70.18亿元,增长8.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0.82亿元,增长22.6%,其中,财产险赔款17.12亿元,增长15.2%;人身保险给付13.7亿元,增长33.4%。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有普通高校10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600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29124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061人,普通高中毕业生20524人,初中学校毕业生41169人,普通小学毕业生48020人,在园幼儿1410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各类民办学校757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40057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5亿元,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890.3万元。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6.1亿元,增长22.1%,两年平均增长17.9%。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签订技术合同90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6.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1.2万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138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广播电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9个。

年末有卫生机构3032个,其中,医院1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24个,村卫生室1631个。卫生技术人员308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744人,注册护士145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7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5人。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1871张,乡镇卫生院104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5665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470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所。

年末有体育场地9251个,其中体育馆13座,运动场543个,游泳池60个,各种训练房104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2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0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有20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2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9元,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29618元,经营净收入6711元,财产净收入5307元,转移净收入107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7元,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11201元,经营净收入7801元,财产净收入1065元,转移净收入558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4:1。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31元,增长8.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0987元和20406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7.2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09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出让土地面积563.2公顷,下降10.3%,其中商住用地321.8公顷,工业用地210.9公顷。划拨用地面积399.6公顷,增长133.9%。全社会用电总量128.89亿千瓦时,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量62.28亿千瓦时,增长14.3%,居民生活用电量35.39亿千瓦时,增长7.6%。单位GDP能耗下降3.2%,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4.96万吨标准煤,增长0.5%。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2.4万吨标准煤,增长0.9%。全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优良)率为84.9%,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全市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9起,下降9.2%,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6人,下降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81人,下降10.5%。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9起,下降13.8%;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88人。

 

    注:

1.本公报202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规模工业及其分行业数据均不包含军工企业数据。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2021年三次产业数据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数据来分别来自自然资源和规化局、生态环境局和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电信数据来自邮管局和电信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和粮食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保险数据来自金融办、人民银行和保险协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数据分别来自教育局、卫健委、科技局和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